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廊的宣传橱窗里,琳琅满目的鞋子设计图吸人眼球;迈步教室,墙角别致的展示架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双双精致的鞋子……在这里,随处可见鞋的身影,或鞋子形状的班牌,或墙上不经意的涂鸦,这就是温州鞋革职业中专(温州鹿城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一个鞋的世界。
引导和激励:创意诞生的源泉
张超是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的学生,他从小就喜欢鞋子,对鞋子的浓厚兴趣让他想学做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的鞋革专业声名远扬,2009年初中毕业时,张超便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鞋样设计专业。
因为喜欢,他在专业课上格外用心,学习专业技能毫不马虎,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通过比赛查找自己的不足。每次比赛,他总能有所“斩获”,在学校创意制鞋比赛中还获得了“创意达人”的称号。“我喜欢参加每一次有关专业技能创新的活动或者比赛,每次的亲身体验,都能与这个奇妙的鞋世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张超如是说。
在刚刚结束的温州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之星”评选中,张超和同专业的同学孙义一同当选了“创新创业之星”。现在,他已经就职于康奈鞋业研发部,不断将自己的创新思想运用到工作中:“研发部是一个充满了头脑创意、设计灵感、艺术美感的奇妙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愿意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开拓、去挑战。”
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省里、市里的比赛,温州鞋革职业中专也积极组织各类校内比赛,比如鞋革创意比赛、创意鞋设计大赛、创业计划书评比等,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表彰,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
社团和活动:创新实践的沃土
对于学生的创新创意,学校悉心呵护,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2009年,学校的创意鞋工作室成立,不仅配备了许多专业的设备,还有资深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创意鞋工作室不只面向设计专业的学生,任何学生,只要对鞋有兴趣和爱好,只要有创意、敢创新,都可以申请加入。
工作室敞开怀抱,广纳人才,把一批愛好创新设计的人集中在一起,为学生开拓创新提供了平台。在近3年的发展中,一个个梦想在这里实现,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在这里诞生,这间创意鞋工作室也被评为了温州市首届中职“创新创业星级社团”。
除了创意鞋工作室,学校里的实训室、鞋生产流水线、鞋专卖店、鞋设计研发中心都为学生提供了施展专业技能的平台。学校还通过各种活动和社团来丰富校园的鞋文化,让每个对鞋有憧憬、有想法的人都能将梦想付诸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种类繁多,除了专业类社团,还有文体类、社会实践类社团等。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皮鞋,走出校门,走进工厂。”这是校长王松的一个梦想,他要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得交出一双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鞋子,而且这双鞋子一定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创意进市场:创新创造的归宿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双双创意十足的鞋子,也不单单是一个创新比赛的大奖,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积累最终还是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坐落在中国鞋都产业园内,与康奈、奥康、红蜻蜓等知名的鞋类企业毗邻,温州鞋革职业中专具有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只是培养制作鞋革的技术工人,那么如此的优势仅能发挥出一小部分。而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秉承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理念,培养鞋革的专业人才不单单是会做鞋那么简单,更要引导学生去创造、去设计。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校长王松介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将鞋革专业作了进一步的细分,设立了鞋革设计、生产等相关专业。为了更好地契合企业的人才标准,学校还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为教学大纲把关。
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还是人才能够进入市场,这样才能将人才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向市场靠拢,要求学生在创新设计中必须考虑实用性。学校与康奈、奥康、泰马等鞋企联合办学,这样学生一旦有好的创意,就可以有机会和平台,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生产。接下来,学校准备联合部分高校和企业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盟,把师生的创意更好地转化为实用产品。
用创新服务于企业,以企业的诉求来促进创新,这样的双赢机制正不断深化着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的创新之路。
引导和激励:创意诞生的源泉
张超是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的学生,他从小就喜欢鞋子,对鞋子的浓厚兴趣让他想学做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的鞋革专业声名远扬,2009年初中毕业时,张超便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鞋样设计专业。
因为喜欢,他在专业课上格外用心,学习专业技能毫不马虎,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比赛,通过比赛查找自己的不足。每次比赛,他总能有所“斩获”,在学校创意制鞋比赛中还获得了“创意达人”的称号。“我喜欢参加每一次有关专业技能创新的活动或者比赛,每次的亲身体验,都能与这个奇妙的鞋世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张超如是说。
在刚刚结束的温州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之星”评选中,张超和同专业的同学孙义一同当选了“创新创业之星”。现在,他已经就职于康奈鞋业研发部,不断将自己的创新思想运用到工作中:“研发部是一个充满了头脑创意、设计灵感、艺术美感的奇妙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愿意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开拓、去挑战。”
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省里、市里的比赛,温州鞋革职业中专也积极组织各类校内比赛,比如鞋革创意比赛、创意鞋设计大赛、创业计划书评比等,通过比赛来促进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表彰,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
社团和活动:创新实践的沃土
对于学生的创新创意,学校悉心呵护,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2009年,学校的创意鞋工作室成立,不仅配备了许多专业的设备,还有资深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创意鞋工作室不只面向设计专业的学生,任何学生,只要对鞋有兴趣和爱好,只要有创意、敢创新,都可以申请加入。
工作室敞开怀抱,广纳人才,把一批愛好创新设计的人集中在一起,为学生开拓创新提供了平台。在近3年的发展中,一个个梦想在这里实现,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在这里诞生,这间创意鞋工作室也被评为了温州市首届中职“创新创业星级社团”。
除了创意鞋工作室,学校里的实训室、鞋生产流水线、鞋专卖店、鞋设计研发中心都为学生提供了施展专业技能的平台。学校还通过各种活动和社团来丰富校园的鞋文化,让每个对鞋有憧憬、有想法的人都能将梦想付诸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种类繁多,除了专业类社团,还有文体类、社会实践类社团等。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皮鞋,走出校门,走进工厂。”这是校长王松的一个梦想,他要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得交出一双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鞋子,而且这双鞋子一定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创意进市场:创新创造的归宿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双双创意十足的鞋子,也不单单是一个创新比赛的大奖,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积累最终还是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坐落在中国鞋都产业园内,与康奈、奥康、红蜻蜓等知名的鞋类企业毗邻,温州鞋革职业中专具有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只是培养制作鞋革的技术工人,那么如此的优势仅能发挥出一小部分。而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秉承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理念,培养鞋革的专业人才不单单是会做鞋那么简单,更要引导学生去创造、去设计。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校长王松介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学校将鞋革专业作了进一步的细分,设立了鞋革设计、生产等相关专业。为了更好地契合企业的人才标准,学校还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为教学大纲把关。
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还是人才能够进入市场,这样才能将人才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向市场靠拢,要求学生在创新设计中必须考虑实用性。学校与康奈、奥康、泰马等鞋企联合办学,这样学生一旦有好的创意,就可以有机会和平台,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生产。接下来,学校准备联合部分高校和企业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盟,把师生的创意更好地转化为实用产品。
用创新服务于企业,以企业的诉求来促进创新,这样的双赢机制正不断深化着温州鞋革职业中专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