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聚集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营凹陷乐安油田不整合具有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根据风化壳(岩层)的发育程度,以及风化壳(岩层)中风化粘土层存在与否及其发育规模,将乐安油田不整合结构分为Ⅰ_1型、Ⅰ_2型、Ⅱ型3种类型。分析了不整合结构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在风化粘土层,"硬壳"发育的地区,其上、下地层油气运聚相对独立。在风化粘土层、"硬壳"不发育的地区,古近系半风化淋滤渗透层可与上覆新近系渗透层在许多部位对接,使前古近系顶部形成油气上窜"天窗",半
其他文献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
大庆长垣构造上的喇嘛旬、萨尔图、杏树岗油藏是砂岩储层背斜构造油藏,油藏东、西两翼的油水界面深度不一致,过去有水动力及地应力等许多种地质成因解释。利用构造油气成藏重力
通过对吉林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了外围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外围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海相沉积和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多类型的叠合盆地。综合分析外围盆地的基本
在总结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从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输导条件及成藏期次5个方面,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登娄库组碎屑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探讨。认为深层碎屑岩领
背斜、向斜褶皱构造是沉积盆地的基本形变,中和面也是地层变形中的重要界面,在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中,一直忽视了这一重要界面。中和面的上、下层位在背斜、向斜构造中应力性
利用地球化学技术手段,结合地质背景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套保稠油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套保地区的原油来自东侧的中央坳陷青山口组,经过长距离(约50km)的油气运移,被套
南方某碳酸盐岩地区,常规的重磁电勘探方法难以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为了提高采集精度,使用了100%重复观测的重磁采集新技术和面元式的三维MT采集新技术。通过三维重磁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