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来源 :金属功能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技术凭借创新的快速成型技术,术前精确打印出人体骨骼结构模型,在医学骨科领域迅速发展,备受医学学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髋、膝、肩关节置换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简单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并对其在骨科领域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镁基储氢合金由于储氢量高,价格低廉,无毒性,且安全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金属基储氢材料.然而,由于Mg-H键很稳定,镁基氢化物不仅放氢动力学迟缓而且放氢温度较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镁基储氢材料的应用仍难以实现.鉴于此,从镁基储氢合金的改性与应用角度,较全面地综述了其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展现状.
煤炭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是干旱缺水及高寒地区细粒煤分选提质、矿物加工以及固废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工业应用潜力大.目前,用于分选的流化床已有较多研究,其基础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领域包括流化床的形成、流化床空气动力学以及流化床流动模型与模拟等,但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的低密度分选技术和密度调节范围仍待完善.加重质的合理选择对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具有重要意义,其与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的净化回收流程、分选机的操作参数及分选效果密切相关.采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二元加重质单一组分、窄粒级、宽粒级以及三元加重质在流化床中的流化
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LiNi0.6Co0.2Mn0.2O (NCM622)三元锂离子正极材料,通过先用水热合成草酸钴锰前驱体,然后再与镍盐、锂盐进行高温固相反应,避免了Ni2+、Co2+、Mn2+在草酸中沉淀不均匀的问题.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典型的类似α-NaFeO2的层状结构以及低的阳离子混排.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相比于商业镍钴锰酸锂(NCM-商业),NCM622表现出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1C下经850℃处理的NCM-850试样的初
我国能源结构呈现“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以煤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天然气动力多联产系统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基于传统气化技术构建的煤基多联产系统在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方面存在限制.以水蒸气气化工艺为核心,集成了带有热化学回热单元的、高效的串并联综合型天然气动力多联产系统,并在Aspen Plus中搭建了系统模型,基于热效率、相对节能率和(火用)效率等指标分析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结果 表明,与基于传统气化的天然气动力多联产系统相比,新系统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提升了5.5%、5.8%.同时,对
涂敷法作为重稀土热扩渗技术的一种,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点,现已成为工业化应用的主流技术.目前为了获得好的热扩渗效果,需要涂覆大量的DyF3粉,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针对该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DyF3新型涂料烧结NdFeB进行热扩渗处理.研究了不同DyF3涂敷量热扩渗磁体的性能、微观组织结构和Dy元素分布.结果 表明,Dy浓度差是热扩渗的驱动力,因此涂敷量对样品矫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涂敷量较少时,Dy元素热扩渗不充分,导致矫顽力的提升有限;随着涂覆量增加,Dy元素的扩渗充分,在晶界中均匀分布,此时磁体具有
目前对高炉煤气脱硫进行源头控制,有利于推进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高炉煤气脱硫的难点是羰基硫(COS)的脱除,针对高炉煤气温度波动频繁、压力大、组分复杂等排放特征,采用氧化铝催化剂催化水解COS,考察了温度、氯离子、粉尘和氧气对羰基硫水解转化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对COS水解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温度对COS催化水解的效率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50℃升高到150℃时,水解效率由49%增加到90%,较高温度有利于COS水解反应的发生;Cl-使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20.1%,孔容积降低40.0
贫煤锅炉燃烧过程中,保证贫煤燃料的稳定着火、燃烧及燃尽特性,必须充分满足和保证燃烧过程温度、氧量等要求,这一定程度上与NOx生成控制要求的低氧、低温条件存在矛盾.因此在贫煤锅炉应用低氮燃烧技术过程中,如何保证锅炉低氮燃烧,又不影响锅炉燃烧性能,一直以来都是低氮燃烧技术的难点.在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低氮燃烧技术深度优化改造方案.针对某300 MW贫煤锅炉,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方式以及底二次风喷口面积对锅炉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在锅炉增设3层新
低氮燃烧改造后煤粉炉内最上层燃烧器同燃尽风喷口之间区域水冷壁附近的还原性气氛变强,管壁发生硫化型高温腐蚀的风险骤增.以一台33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为对象,取样收集炉内多处水冷壁区域进行了灰渣与腐蚀层元素与矿物相表征,分析炉内水冷壁结焦的原因以及管壁高温腐蚀机制.结果 表明,不同位置水冷壁所黏附熔渣中Si和Al元素均主要以莫来石(Al6Si2O13)和硅线石(Al2SiO5)形式存在,提高了灰颗粒的熔融温度;而Fe元素主要以Fe2O3存在,其富集度显著高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B层和F层燃烧器水冷壁所在高度
入炉煤质特性在线检测对电厂锅炉优化运行、推动智能电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因其强大的在线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煤质特性检测领域.依据电厂输煤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种在输送带上LIBS直接测量原煤煤质的在线检测方案,以满足入炉煤质在线检测的基本需求.为验证检测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入炉煤输送带模拟平台和LIBS测量系统,34个实际原煤样品作为测量对象放置在输送带上开展LIBS连续测量并获取光谱数据.根据直
为探索煤泥等劣质煤在大型燃煤机组的综合利用技术,深入了解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中,蒸汽管回转干燥机-煤泥干燥系统的煤泥干燥特性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室静态试验和工业化试验.在温度150~200℃的静态条件下对50~150 mm大粒径煤泥团进行恒温干燥,分析了煤泥团粒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并利用全国首个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中新建的蒸汽管回转干燥机-煤泥干燥系统(进料量25 t/h)进行工业化试验,探究了系统主要参数对煤泥干燥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系统热效率及能耗等重要指标.结果 表明,在实验室静态试验条件下,粒径1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