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传统是一座高山,后人理应心怀敬畏,不要轻谈创新更不能刻意创新。从书法史的发展看,是一个稳变、渐变的过程而非“突变”,切不可妄想推翻传统另起炉灶。有人讲“传统万岁,创新是万岁加一岁”,这种创作态度是可取的。
孙过庭云“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任何形式的急于求成或急于求变都是不符合书法艺术内在规律的。学习书法必须经历笔成冢、墨成池的长期艰苦磨炼,才能做到功深法备、炉火纯青。一定要深入地学习经典传统,浅尝辄止是不能登堂入室的。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一定经过了长期的磨炼乃至毕生的探索和积累,如米芾毕三十年功夫学习古人而成为集古出新的巨匠。

楷书的学习与创作如达摩面壁,是一种静的坐禅功夫,静能收其心,针对当前人们存在的三浮—浮燥、浮浅、浮夸,提倡写楷书尤其是小楷,对改变当前书法创作普遍存在的技法不足是大有益处的。
刘熙载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创作到最后是作者学识、技巧、修养、性格、阅历、品格的写照。而学习书法要靠长期的“悟”和“养”,没有持之以恒的艰苦历练是无法得其三昧的。除此之外,还得留意书外功夫,要善于汲取物象的神韵精髓,要“迁想妙得”。
柳公权讲“心正则笔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做人要有浩然正气,笔下才能有凛然大气。二是指学习的心态要端正。常言道“正法难求,曲学易遵”,只有心态端正,踏踏实实走正道下苦工夫才能终成正果。
我崇尚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即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宽博舒展、仪态端庄之美,不屑于那种卖弄技巧、乖张古怪之举。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率性而不简单、豪放而不粗野、内敛而不怯懦,庄严中透出灵气、严谨中不乏浪漫,所谓正大气象是也。中和之美才是书法之最高境界。
书法最容易介入,但最难深入。古人云“学如牛毛,成为麟角”,名世容易传世难,作品的优劣是评判书家的唯一标准。书法艺术绵延几千载,靠的是什么?既非溢美之词,也不是高官虚衔,更不是空空如也的高谈阔论,靠的是以精美的作品来征服人的心灵。
责任编辑:韩少玄

孙过庭云“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任何形式的急于求成或急于求变都是不符合书法艺术内在规律的。学习书法必须经历笔成冢、墨成池的长期艰苦磨炼,才能做到功深法备、炉火纯青。一定要深入地学习经典传统,浅尝辄止是不能登堂入室的。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一定经过了长期的磨炼乃至毕生的探索和积累,如米芾毕三十年功夫学习古人而成为集古出新的巨匠。

楷书的学习与创作如达摩面壁,是一种静的坐禅功夫,静能收其心,针对当前人们存在的三浮—浮燥、浮浅、浮夸,提倡写楷书尤其是小楷,对改变当前书法创作普遍存在的技法不足是大有益处的。
刘熙载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创作到最后是作者学识、技巧、修养、性格、阅历、品格的写照。而学习书法要靠长期的“悟”和“养”,没有持之以恒的艰苦历练是无法得其三昧的。除此之外,还得留意书外功夫,要善于汲取物象的神韵精髓,要“迁想妙得”。
柳公权讲“心正则笔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做人要有浩然正气,笔下才能有凛然大气。二是指学习的心态要端正。常言道“正法难求,曲学易遵”,只有心态端正,踏踏实实走正道下苦工夫才能终成正果。
我崇尚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即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宽博舒展、仪态端庄之美,不屑于那种卖弄技巧、乖张古怪之举。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率性而不简单、豪放而不粗野、内敛而不怯懦,庄严中透出灵气、严谨中不乏浪漫,所谓正大气象是也。中和之美才是书法之最高境界。
书法最容易介入,但最难深入。古人云“学如牛毛,成为麟角”,名世容易传世难,作品的优劣是评判书家的唯一标准。书法艺术绵延几千载,靠的是什么?既非溢美之词,也不是高官虚衔,更不是空空如也的高谈阔论,靠的是以精美的作品来征服人的心灵。
责任编辑:韩少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