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六)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故事一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传》)
  【故事大意】故事大意】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活用点拨】
  1.以学为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以学为乐,方为大成。王冕偷偷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放牛的时候看书到入迷忘我的状态,以致忘记牵牛回家;夜里在寺庙专心致志地读书,面对狰狞可怕的土偶,“恬若不见”……如果不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对知识急切地渴求,是做不到他这样的程度的。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王冕对学习的热爱达到了这种如痴如醉的境界,他后来成为了诗人、画家,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2.学习条件是可以创造的。王冕没有学习条件,便就着寺庙的长明灯读书;匡衡没有学习条件,便凿穿墙壁,把邻居家的烛光引进来;任末没有学习条件,便把荆条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欧阳修没有学习条件,母亲就用芦苇在地上书写,教以写字……总之,学业能否有所成就,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于条件的优劣。困难难不倒有志者,只要想学,办法总比困难多。
  文言故事二
  任末削荆为笔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燃麻蒿以照。观书有合意者,书其衣,以记其事。同学者悦其勤学而有会意,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拾遗记》)
  【故事大意】
  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不怕路途中的艰难险阻到处拜师。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将来凭什么去成就事业?有时他靠在树下,把茅草编成小屋,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靠着月亮星星反射来的光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他就点燃野草照明。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他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录发生的事情。跟他学习的人佩服他学习勤奋并且有心得,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任末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爱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那些不爱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罷了。”
  【活用点拨】
  1.学无常师。凡是有作为的人都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一家之言,皆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据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访乐于苌弘,问官于郯子,学琴于师襄。韩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孔子却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无论是孔子,还是任末,都是多方求教、学无常师的践行者,也只有这样才能“集众美于一炉”。
  2.学习的意义。任末临终不忘告诫后人“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虽然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宽度,拓展灵魂的厚度。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求索,不断前进。
  (作者系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老师)
其他文献
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于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的外表永远光鲜亮丽。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总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冬天,过年了。在那个大铁锅里倒上一碗水,在灶炉后面点燃一把柴火,火苗蹿起来了,屋顶上的烟囱开始冒烟了。风吹着,那灰白的人间烟火,慢悠悠、惬意地飘着。在锅里撒上面粉,盖上锅盖,焖起来,一会就熟了。米糊奶白的、晶莹的,就那么一碗热
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地。夏日晴好的时候,罗小鸥就摇着轮椅行走在院子里,感受阳光清风,心里却总是觉不到自由。十四岁的年龄,便被桎梏在轮椅上,就像鸟儿被困囿在笼中,可笼子再大,也不是天空。  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的。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只是它们总会回来,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在密密的枝杈间,像一个黑黑的果实。她很羡慕那
春雷始响,惊天动地,犹如突然间降临的一场轰炸声,在万籁俱寂中奏出了一个序幕。这是春耕最显著的象征,“正月启蛰”,新的一年开始耕种。记得每当这个时令过后,爷爷就会扛起锄头,埋头弯腰在田地里锄地。春来秋去,任凭岁月滔天流逝……  这一声巨大的春雷,积蓄了一整个寒冬的力量,在庞大的云层中炸开一般,惊动了冬眠的动物。它们因为这声巨响而苏醒过来,于是随着大地上人们逐渐忙碌的脚步声,很快明白:新的一年开始了。
一条长得看不到尽头的火车轨道,把我们一家子和外祖母分隔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坐在怡保火车站长条木椅上的外祖母,旁若无人地流着眼泪,当火车呼啸着由远而近时,像泄洪一样汹涌而下的泪水,将她的脸冲出了千沟万壑。啊,经历过战乱的她,原是比钢铁还要坚强的呵!  等我们在新加坡安定下来后,母亲便三不五时地接外祖母到新加坡欢聚,有时,一住便长达两三个月。在印象里,母亲从来不曾为外祖母庆祝过什么母亲节,对于母亲来
阅读训练一  工人善琴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①弹琴,工立户外,矫②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③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④,甚妙。詹大惊异,诘⑤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⑥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⑦,今以献公。”果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那么一些事、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现象让你产生过“我不能接受”的想法,请结合你最真实的感受,将你不能接受的人、事、做法或现象写出来。以“我不能接受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再来完成作文。  (2)全文的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除诗歌、戏剧外,文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于初秋之际寻访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实人间仙境。观书圣《兰亭》,忆古思今,遂作此文,才疏学浅,不足为凭 。  ——题记  沿着曲折的小径步入兰亭,欣赏着沿岸那竹苞松交的胜景。深山古刹,竹径磬声,云栖竹径,柳浪闻莺,漫步于幽静雅致的竹林,倒颇有几分“空翠湿人衣”的韵致。  凭栏倚望,白鹅戏水,池水清碧,仿佛诉说着王羲之爱鹅、书鹅的传说,而上书“鹅
我站在河对岸,隔着一座石桥,桥对岸便是我的家乡。  桥上一个人也没有,暗青色的石桥拱起佝偻的腰,随着我拾级而上发出沉闷的哼声,就连桥下欢快流过的溪水,也像孩子一样“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逝去的岁月所忘却的。  我的心头猛地一紧,接着便浮现出鲁迅《故乡》中的一句话,他说:“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昔时玩耍的石子路已被浇成了沥青路面,散发着庄严;记忆中的红瓦小屋长了个
有旅人蕉的路口/有甘泉/有浓荫/有旅人不期的相遇。  ——爱莉《旅人蕉》  它是救人树,是水树,是穿越沙漠的人的希望,它是旅人蕉。  茫茫沙漠,浩瀚無际,这已经足以让人觉得自己渺小,心慌无措,犹如热锅上焦灼的蚂蚁。更何况,在这浩瀚无际的世界里,很难找到水的踪迹,生命也因此成了稀有的存在。可是,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走入这荒漠无垠的世界,而这荒凉的世界里亦有预想不到的奇迹。  旅人蕉是沙漠的奇迹,在
夜幕降临,窗外一片寂静。天空乌云密布,注定又是没有月亮的夜晚。  我坐在书桌前,看着一笔没动的作文纸。老师留的作文题目很抽象——幸福。幸福是什么?我呆呆地看着题目,手中的笔一次次拿起,又一次次放下,白纸却依旧洁白,没有半分被黑色浸染的痕迹。  夜渐渐深了,时间在悄悄流逝。夜依旧寂静,偶尔两声蝉鸣算是夜里唯一的调味剂。我的眼神愈加迷茫,像是月光永远逃离不了满天乌云。  “叮,叮。”门外清脆的钥匙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