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画家,明天医生,后天鞋匠的儿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在常态的听课中常会发现以下情况:
  案例一:
  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鞋匠的儿子》,你们知道指谁吗?
  ……
  师:他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生:鞋匠。
  师:你觉得林肯伟大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林肯很伟大,因为他一生致力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生:我觉得林肯很伟大,因为他以一个鞋匠的儿子为荣。
  生:我觉得林肯很伟大,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鞋匠父亲。
  师:能说说你们的父亲吗?
  生1:(高举手)我的爸爸也是一位鞋匠。
  师:(惊讶)是吗!希望你也像林肯一样伟大!
  师:你以父亲为骄傲吗?
  生1:(点点头)是的。
  生2:老师,他的爸爸不是一个鞋匠,是小老板,开专卖店卖皮鞋的。
  生1:我爸爸本来就算一个鞋匠,曾经替别人修过鞋的。
  生3:他爸爸根本不会替人修鞋……
  ……
  案例二:
  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生2:我长大了想做一名画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祖国。
  生1:我也想当一名画家,立志成为中国的骄傲。
  ……
  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像叶欣一样的医生,救死扶伤。
  ……
  从以上案例,我们发现学生的成长愿望从成为鞋匠的儿子到画家再到医生。我们不禁要思索教育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很显然,学生这样善变的认识违背了教材编者的初衷,不符合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作为教育引领者的教师恐怕也是不愿意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我想除了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之外,更多的原因在于教师在价值引领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
  回想我们的课堂,当学习《鞋匠的儿子》《徐悲鸿励志学画》《永远的白衣战士》等文章的时候,一堂课的时间学生总是在教师的强势指导下分析人物高尚的情操,满堂的赞美之词。试问,学习这样的优秀人物,又有几个学生能抵挡住如此的诱惑呢?难怪有一位老师在听完《我的战友邱少云》后发出感慨:一堂课的学习,教师硬是把孩子们都培养成邱少云式的人。
  是啊!我们的孩子学习了什么样的文章人物,都想变成什么样的优秀人物。这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能打击学生的进取之心,但仔细想想又有多少是学生发自肺腑的语言,又有多少是学生经过深度的思考作出的决定,如此高度统一崇拜文中的人物,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应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缺失呢?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正确地解读文本背后学生的价值观
  文本的价值问题只有基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才会有它植根的土壤,才会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解读,充分了解个体的差异,形成具有智慧灵动与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譬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下为了给中国人争气而励志学画。作为学生很难切身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其在课堂上空谈爱国的宏大目标,不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励志能干些什么?正所谓:爱国从爱身边的每一物做起。只有这样基于学生的实际,课堂才会充满智慧灵动与生命活力。
  2.准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与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价值观的把握不能左右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替代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当学生解读文本面临价值观错误时,作为教师必须明白:我们是平等中的首席,应该起着主导引领作用,身上要有着为孩子树立崇高价值观和传达“真、善、美”的责任和义务。
  3.确保教师的引领方式基于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势,过于强调统一,面对强势的教师,教学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知识灌输。如何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润物细无声”式的学习呢?大爱无痕,什么时候教育无痕?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特点去思考!教学中必须做到适时、适人,合情、合理,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为立足点,去导向、导法、导思,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预案,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课堂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教学生活情景。
  4.明确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反思教和学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历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开展教和学的反思,相互批判,相互成长,执著、坚定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相信在长期的学习反思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他文献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这是成功的基石。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的成长装上“自信”这对隐形的翅膀,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成功作铺垫。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每一个教师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暗示教育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石。”
通常认为,只要学生多读书,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阅读量与写作质量并不成正比,其原因何在?窃以为,首先大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机械分割,缺乏互动和有机结合;其次大部分教师缺少进行读写互动练习的途径,不知如何将两者有效互动。   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也可以说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读写结合的训练对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促使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思维品质,发展智力水平,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  计算教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切忌贪多、求全,要少而精,突出“三性”,讲究实效。练习既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形式多样,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  1.有的放矢,突出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
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范例教学主张使学生接受在任何地方严肃认真地行事的自由,以及由此出发以完美的方式找到他通向知识整体的教育通道的自由。由此可见,范例教学在内容和材料的选择上,应当教会
“无论自觉与否,每个教师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从事教学活动的……搞好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应当促使广大教师对于自己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学)观等作出自觉的反思,从而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重要转变,也能由各种落后的、片面的观念逐步向先进的、辩证的观念转变。”(郑毓信)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数学学习的相关理念,让学生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学习数学,我们自创了“自觉理念”的概念,并开展了
结合我的理解来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然而近年来,在考试指挥棒以及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家长热衷于让学生从小学习英语、奥数等,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却并没有那么重视。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从小具备语文素养,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写话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了几句话,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行为,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力图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平静沉闷
语文课程像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点鲜明,目标明确。语文课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并没有完整的体系,是散落在课文中的,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挖掘、整合才能体现。尝试“读写互动”的课堂教学几年来,一直在高年级转悠。时隔多年重新回来教三年级,就有一个想法,能否在“读写互动”的思路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整合教材,抽取教材中“读写互动”的点,串成线,循序渐进,对学生某个方面的言语智能进行有效的提升呢?所谓言语
【摘要】课堂上学生出错是真实思维的反映,教师采用不同的態度对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要以宽容的情怀去对待,可以在顺应错误中找出错的原因;在纠正错误时通透本质;利用错误还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 纠错 错误资源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