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课议课中合作成长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givi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大伟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等有比较独到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主持建设的“教师职业道德”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首倡并致力于推进观课议课和理想课堂建设,在《人民教育》刊发的“观课议课”系列文章(共33件)被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出版《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幸福教育與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等24部著作;多篇论文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多次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和成都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教学的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而这种同事关系只有在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只要有一个教师封闭着教室的大门,那么,想从内部进行学校改革就是不可能的”。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议课既依赖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又发展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目的是建设相互滋养和润泽、共同发展和成长的校园生态。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教师不仅育学生,而且育自己、育同事;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而且是教师共同成长、不断创造的家园。
  一、在观课时研学和助教
  观课议课致力于引导教师认同同事间在一所学校“一起慢慢变老”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建立“同在共行”的互助关系。
  有一所学校的教师在了解观课议课的理念后告诉笔者,他们现有的教学情形是各自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并主要带一个班的语文课,他们发现现有的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课时班上总会有一些分心的、调皮的学生,教师照顾不过来;二是他们平时上公开课的机会不多,由于缺乏他人的观照,对自己课上的问题很难发现和研究;三是学校采取的是“大循环”教学方式,同一节课上第二次一般要等六年,教学的改进设想不能及时实践。针对这样的问题,他们想做这样的改变: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位教师合作教学与教研,彼此成为对方的眼睛,给对方当助教。听完他们的设想,笔者为他们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点赞,为他们对学生发展的思考和努力喝彩。
  观察学生也好,当助教也好,都不能置身课外,远离学生。笔者建议观课时坐在学生身边,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困难、学习需求、学习创建,以及学生的作业和作品……总之,观课教师要成为授课教师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的“眼睛”。议课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入手,“我们注意到学生……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们注意到学生……对此我们有……的看法”是常见的话语结构,“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办”是将对话引向深入的关键。观课教师要以观察到的学生学习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实现以学论教,追求有效教学,帮助授课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助教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要防止过度参与导致喧宾夺主,抢了授课教师的“镜头”。比如在授课教师讲解时,观课教师不要有太大太多的动作,不要围在一个或几个学生身边,导致学生紧张。当助教的方法很多: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分心了,观课教师要暗示和提醒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观课教师要参与分析、讨论,给予指点;如果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遇到了障碍,或者学习效率低下,观课教师可以参与、组织讨论;等等。
  二、进行以倾听和理解为核心的对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兴冲冲地乘飞机往家赶,却遭遇风暴,随时可能坠机。历经波折,他终于平安着陆。回到家后,他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和孩子描述他在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且满屋子转着、叫着、喊着……然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对他经历的惊险没有丝毫兴趣。男人叫喊了一阵,发现没有人听他倾诉。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反差,他爬到阁楼上,结束了生命。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倾听则是对表达的接纳,是对表达者的一种关怀。我们主张观课议课的对话从倾听开始,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参与者要相互敞开、彼此承认,既不要唯唯诺诺、消极地接受评论和批判,又不要采取唯我独尊、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对话交流过程中,要学会从各自固守的观点中转身,观照对方,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具有多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我们只有本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看到教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教学理解的多样性,对话才会有价值。同时,观课议课还要善于体会别人的情感、理解别人的需要。美国学者戈尔曼认为:“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论语》中有这样的说法:“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议课时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想一想,在情绪抵触的情况下,您说得再多、再有水平,是不是也等于白说?
  最后,对话要多用问号。我们认为评课和议课的区别,简单地说,就是用句号和问号的区别。“我觉得你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样的话语后面可以用一个句号,这是“评”的方式;“我在课堂上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对这种现象,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或者“对课堂上的某事,你是这样处理的,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样的话语后面可以用一个问号,这是引起“议”的方式。议课中的问号致力于促进对话和思想,它追求的是参与者在相互尊重中了解和理解,在共同的商议中探寻和创造共同的未来。
其他文献
教师如何把解读文本所得的意义理解、生命感悟、审美体验等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与学生共享呢?笔者结合执教的《爱如茉莉》,谈谈自己的思考。细读--细微之处见真章。教师应从关键词句入手,推敲、咀嚼、品味言语中的韵致情调,触摸语言的脉搏心跳,在“我”与“角色”之间的互换中,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爱如茉莉》散发着一股清新淡雅的茉莉芬芳。读完全文,我们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相互体贴与照顾即是一种无声的爱。
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可谓见仁见智。笔者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采取了“层层递进,分阶段阅读”的策略,使整本书阅读不再枯燥。一、提供支架,整体感知整本书阅读要以活动为载体,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要立足于整本书来设计活动。采取何种形式,运用哪种手段,都不能脱离文本,教师不能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而忽视阅读过程。
英语教育过程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以冀教版小学英语课本为教学材料,以实际教学片段为案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绘画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时由于语言发展的制约,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却能在纸和笔的帮助下将他们主观的感受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绘画的过程,也是学生梳理自己的经验,开阔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反馈到画面上的一个过程。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语法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但学生对英语语法大都采取死记硬背,在英语等级考试中,语法部分失分也较多。因此,本文将从体认语言学的视域出发,探讨如何创新高职英语语法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语法背后的成因,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德育工作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班主任必须有效开展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旨在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仙桃市郭河镇地处仙桃市西南,南临省道仙监公路,北依通州河,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仙桃市郭河镇中心学校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趣”为源、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德”为先,教学相长郭河镇中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注重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细化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英语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英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形成英语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师生有效课堂互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并探索适合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的构建做以分析。重点介绍企业薪酬管理的原理,同时结合民营企业管理特点和管理现状,构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薪酬管理模式。
新课标提出,要在帮助学生熟悉钢琴基本功的基础上,深入贯彻音乐文化的要求。通过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素质教育水平,可以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