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西药配合加味平胃散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加味平胃散及针刺辨证治疗,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入院第2天及14天后进行疗效评分及统计。结论:西药配合加味平胃散及针刺辨证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动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现代研究表明,我国脑中风死亡率已跃居世界第2位[1],中风后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认识。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127例,均为2016年~2019年入住我院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急性中风患者,其中男98例,女29例,年龄42~80岁,平均 65 岁。脑出血23例,脑梗塞10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胃肠功能障碍症状如胃痛、腹胀、便秘、返酸、嗳气 、纳差、黑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 平均年龄(65±4.9)岁脑出血12例,脑梗塞53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47例,女15例; 平均年龄(65±5.2)岁脑出血11例,脑梗塞51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主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P>0.05,均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人符合中风的中医、西医诊断标准[2][3]并经CT或MRI证实。
  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我国1995年庐山第三届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通过的重修多脏器衰竭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分期标准[4]。
  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痞满”的诊断标准,自拟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症:脘腹痞满,胃脘疼痛,恶心呕吐,泛酸,黑便或呕血。次症:食少纳呆, 嗳气频作,呃逆不止,大便不调。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即可诊断。
  3 方法
  所有的病人均给予原发病治疗,积极抗脑水肿,保护脑功能及预防再发等治疗。
  对照組:根据临床症状给予不同类型西药。
  治疗组:辨证应用加味平胃散联合针刺及西药。
  中药治疗:加味平胃散方药:苍术10g  厚朴10g 陈皮10g瓜蒌30 g胆南星3 g枳实10g炙甘草6g,腹胀,纳差明显加莱菔子、焦三仙各,气郁化热,热重心烦,胃有烧灼感者加生石膏、知母、生地;肝阳偏亢者加山栀、黄芩;胸闷明显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丁香、降香;胀甚而痛者加元胡、川楝子;便秘腹胀者加酒军、槟榔;食聚者加用砂仁、焦山楂; 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不能口服者鼻饲。
  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脾腧,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西药治疗:有腹胀、嗳气者给多潘立酮片口服(10mg/次,3次/日)。有胃痛、反酸者给予泮托拉唑胶囊口服(40mg/次,2次/日)、铝碳酸镁片口服(1.0g/次,3次/日),有便秘者给予酚酞片0.1g,每晚一次 。
  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应用中医证候量表、NIHSS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和疗效评定。
  4疗效结果
  4.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5]: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方法:疗效指数(n)=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4.2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2
  5 讨论
  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是近年来学者们对中风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而提出的,是指脑血管疾病后,临床上脑血管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外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腹胀、胃痛、呃逆、嗳气、呕吐、便秘、呕血、便血、纳差等,有研究发现发生脑卒中两周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者过半,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增加死亡率[6]。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病机的关键在于“气血逆乱于脑”,人之血气,生化于中焦脾胃,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脾胃不足,湿、痰、瘀、火亦留滞胃肠,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 出现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本研究辨证应用加味平胃散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作为治脾胃圣剂的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效,方中苍术健脾祛湿,厚朴行气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枳实行结气而降浊,理气消积,以利脾胃,诸药相合痰、湿、瘀、火得解,通畅腑气,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积滞,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气血逆乱得以纠正,上开脑窍,下通胃肠,从而恢复脑与胃肠的正常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具有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抗溃疡、抗缺氧、利尿、抗炎等作用。厚朴有促进胃蠕动和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作用,同时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胆固醇、抗血栓等作用.陈皮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是双向的,同时具有抗动脉硬化、抗高血脂、抗血小板凝聚、调节激素平衡等作用。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肠动力、抗溃疡、解痉、降低胆固醇、抗炎等作用[7]。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8],针灸作为中医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具有疏通气血、扶正祛邪、协调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紊乱,立足辨证论治,多从和胃降逆、健脾消积、温阳益肾、升清降浊等法则选取穴位,以增强胃张力、增加胃排空能力,本临床研究取足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脾腧等穴位,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本课题数据表明西药配合加味平胃散辨证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动能缺损程度,为临床治疗急性中风病及合并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药。
  参考文献:
  [1]张国瑾,赵曾荣.国外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77 ~19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1996,29(6):379—38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证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王今达, 王宝恩.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 7: 346-347
  [5]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2:233-237
  [6]McArthur CJ et al.Intensive Care Med,1995;21:573
  [7]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3.
  [8]孙国杰、王述菊、杜艳军,等.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相调节效应研究 [J].中国针灸,2007,27,(11):839-8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年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超声诊断,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价值。结果:110例患者,良性结节89例,恶性结节107例,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3.2%、76.2%,彩色超声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
摘要:目的:探究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型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针对在毕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收集的颈性眩晕20例患者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予以干预,每天给予一次干预,一个礼拜为一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分别进行疗效总结,并评估疗效。结果:第一个及第二个疗程之后的总的有效性分别达到百分之八十以及百分之一百。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型颈性眩晕疗效好。  关键词
摘要:目的探究枸地氯雷他定辅助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添加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
摘要:目的:针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应用黄连解毒加味汤治疗,观察其对于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40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案:黄连解毒加味汤治疗(观察组,n=20),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n=20),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100.00%(
摘要:报告1例艾滋病合并胎盘早剥患者剖宫产术后突发HELLP综合症的病例的诊治情况,患者因胎盘早剥,急诊剖宫产术后1周出现上腹痛、肝硬化、转氨酶升高等情况,提示HELLP综合症,经治疗后病情好出院。通过报道该病例,以期提高对该类型严重妊娠并发症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简介:HELLP综合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共60例,平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经验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预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温下有氯气味,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主要作用机制是在水中分解释放生成次氯酸和氰尿酸[1]。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迅速杀死各种细菌和各种病菌,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养殖业的灭菌和消毒,民用卫生消毒如游泳池水体消毒等。国内关于三氯异氰尿酸中毒
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下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用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86例下尿路感染患者做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统计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愈后,通过采取全面、合理、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后、6个月内再次发生类似尿路感染事件的患者例数及相应概率。结果: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有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后,不同影响因素下患者尿路感染再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摘要:脾动脉瘤属于发生在人体内脏器官中的较为常见的动脉瘤疾病,选择适当方法为患者开展临床诊断工作,能支持患者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置干预。文章以我院1例胰腺颈部后方脾动脉瘤患者為调查对象,针对超声检查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展开了探讨分析,仅供相关领域的临床医学工作人员加以参考借鉴。  关键词:超声诊断;胰腺颈部后方位置;脾动脉瘤;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目的 探讨30°头高斜坡位气管拔管对全麻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5岁,BMI18~35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平卧位组(A组)、30°头高斜坡仰卧位组(M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带气管插管入PACU接呼吸机辅助通气,A组采用平卧位,M组采用30°头高斜坡仰卧位。记录入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