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鱼妈妈的北京生产记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水生生物馆中,有一个特别的鱼缸引得无数游客惊叹并且拍照留念。这个圆柱形鱼缸有一人多高,360度无死角全景展示,可以从任何角度观赏到缸中的鱼儿。鱼缸底部铺着满满的白色珊瑚沙,点缀着几块造型各异的珊瑚石,色彩斑斓的观赏鱼穿梭其中,不知情的游客还以为这是一个缩微的海底世界。其实,这些漂亮的鱼儿来自非洲大陆的马拉维湖,被称为“马湖慈鲷”,是地地道道的淡水鱼。
  这些马湖慈鲷2013年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自从它们在这里定居,就成了水族馆里的明星,每天要和无数的小朋友合影留念。然而在2015年的某一天早上,正在巡视展厅的饲养员发现了这缸马湖慈鲷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一条头部发黄、周身泛着浅蓝色金属光泽的马湖慈鲷鱼正在池底剧烈地颤动身体,停一会儿后又继续颤动。这种奇怪的现象让饲养员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得病了?似乎以前从来没有养过这种花色的鱼。再一看,缸底原本平整的珊瑚沙居然变得凹凸不平,这些沙到底是被谁弄得坑坑洼洼呢?除此以外,缸里的气氛似乎也有些变化,原本和平相处的鱼儿们,出现了追逐撕咬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原先的“好脾气”变得暴躁起来了呢?这些疑惑还未解决,让人更加·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早上,当饲养员观察缸中的情况时,一道细小的亮黄色影子在珊瑚石中闪动了一下,很快消失不见。这引起了饲养员的注意,随即在珊瑚石缝隙中仔细搜寻。意外的发现让人眼前一亮,居然是一条体长不足2厘米的小鱼苗!这个小家伙胆怯地藏匿在珊瑚石缝隙中,谨慎地观察着外边的世界,稍有动静便瞬间扭头钻到石缝深处,过一会儿发觉没有危险才慢慢探出身子来。几天之内,便有数条小鱼苗陆续被发现。它们有时候全都藏匿在石缝中,半天也找不见个鱼影,有时候一下能看见好几条同时现身。原来,之前接连出现的奇怪现象都是这些小家伙诞生的前兆。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先前的疑惑变得明朗起来:马湖慈鲷搬入新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迎来了繁殖季节,雄性马湖慈鲷的体色会变得与雌鱼截然不同,泛着金属光泽。强壮的雄鱼凭借武力占领地盘并挖掘产巢。它们不辞辛苦地用嘴一粒一粒地将珊瑚沙叼出巢外,经过数天的劳作,一个深约10厘米,直径约25厘米的产巢便宣告完工。这个类似于陨石坑的产巢就是它们精心守护、孕育后代的家。产巢挖好之后,雄鱼便会寸步不离地坚守这个阵地,一旦有侵略者胆敢靠近,它们就会冲上去追逐撕咬,将之赶跑。雄鱼会不时来回游动展现自己艳丽的体色,吸引异性前来配对,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异性靠近,那么这一对情侣就会相伴绕着产巢来回游动,不久雌鱼产下细小的卵粒,接着雄鱼游到卵粒上方剧烈地震颤身体释放精液给卵粒授精。授精完成后鱼妈妈会将受精卵含入口中孵化,在此期间不吃任何东西,直到鱼宝宝们能独立地生活。
  这种奇特的“口孵”行为的形成,与马湖慈鲷的原始生存环境有关。在非洲马拉维湖里,水域环境相当复杂,不仅时刻面临各种掠食者的威胁,还有形形色色的同种慈鲷相互竞争,鱼妈妈为了避免鱼宝宝受到外来的伤害,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口孵护卵的行为,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今年,又一批马湖慈鲷宝宝出生了,这些“三代同堂”的马湖慈鲷已经成为水生生物馆的一大亮点,不少游客来到水族馆都想一睹新生鱼宝宝的真容。我们期待着这些马湖慈鲷能够喜欢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个新家,并在这里一代代地繁衍生息下去。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不同老化程度沥青结合料的针入度测量误差与针入度指数PI和当量脆点L12间的关系,选取3种常用重交基质沥青进行TFOT和不同时长的PAV老化,测定不同老化程度沥青结合料在
目的 分析高血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就诊于本院的22例高血压伴IMH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4例单纯性高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在幼师数学教学中要实施有效提问,分析了有效提问的特征,并提出了在幼师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对于幼师数学教学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疯狗浪”是海啸的武器。海啸是“疯狗浪”的升级版。专家解惑“疯狗浪”不等于海啸。“疯狗浪”是海洋中的一种涌浪,通常形成于远处的海洋。它虽然会对人或船只产生严重威胁
核壳型磁载TiO2光催化荆是将TiO2沉积在磁性物质上所得到的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可以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快速、高效地回收,是解决纳米颗粒TiO2分离回收难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总结
<正>【前情回顾】由台湾岛南下,就来到了我国最广阔的海——南海。传统的九段线内,是一派怎样的自然风光呢?
期刊
【正】患者,男性,61岁。因腰部及左下肢反复疼痛5年于2008年12月22日收入我院脊柱外科。患者5年前出现腰部、左下肢疼痛,呈阵发性胀痛,同时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步行约60米后
在国家推行节能环保、科学发展观主题下,人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契机,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对设备进行创新,以期获得更多的经济和实用效果。事实证明,经过创新后的设备
<正>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一大谜题。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关于地球原始生命的起源,提出了“‘原始汤’起源说”和“海底热液起源说”。原始
期刊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TASCC、D级髂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77例TASCC、D级(共89条髂动脉)行腔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SCC级病变63例,TASCD级病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