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ity》行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后现代艺术影片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好莱坞大片充斥我们双眼的时下,一部能够令人百看不厌,反复思考的影片腾空出现实属不易,《Sin City》他做到了。他用他不羁的镜头语言、复古的黑白双色、极致的暴力渲染在观看者心中重重刻上一笔。
  关键词 现实 虚幻 视觉艺术
  
  一、前言
  
  现实与虚幻是一组对立的词语,在后现代者的眼中他们已经打破对立的局面,站在“统一”的语境下,尽情演绎着相互应的乐章。《Sin City》这部完全忠实于漫画原型的电影在整部影片当中不停地重复着这两组词语,奇特地把漫画的真实效果展现在观者面前。让观者沉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
  
  二、现实与虚幻
  
  电影由三个不太相关联的故事组合而成,相同的是他们都发生在一个虚构的“罪恶之城”中,电影一开始一袭九红色晚礼服在黑白的背景下跳入眼帘,这就注定这不是一部能够运用普通思维来观看的影片,接下来一系列超乎寻常的镜头语言、影像效果和近乎歇斯底里的剧情让观者在一连串惊叹中几乎停止呼吸,在玄乎其玄中定神片刻才发现影片已经结束。但是却始终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是因为感叹于饮弹自戕的老警探哈迪惋惜或是沉浸在为女友孤注一掷的迪怀特的凄美爱情中、抑或庆幸自取灭亡的“怪物”马弗,总之《Sin City》带着观者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挥挥洒洒畅游了一次。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来讲,《Sin City》不像《蜘蛛侠》、《超人》这类漫画电影,他完全真实的把漫画里的内容丝毫不差的搬上荧幕,电影当中的任何一个镜头、场景在漫画书中都能够一对应,试想是种什么样的思维使得顽童般的拉丁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导演的《Sin City》如此忠实于原著,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吗?或许是为了票房。答案应该不是这样简单,试想在众多导演、明星荟萃的时下,票房虽然是考核影片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是这绝对不是惟一。又或许是因为《Sin City》系列漫画原作者弗兰克·米勒参与了本片的拍摄,他根本拒绝对大众的欣赏口味做出一丝妥协。这就使得一部原汁原味十足的《Sin City》展现在我们眼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风格大胆的视觉效果就这样带领我们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行走。
  从影片的影像效果来讲,黑白两色的强烈对比,再加上镜头的角度和光线的角度,使得大部分的镜头画面都可以独立成个漫画剧本里面的一个画面来欣赏。尤其黑色在影片中的使用更是锦上添花,真实的把“罪恶之城”的本来的面目活生生的展现在观者面前,甚至达到了彩色电影都无法取代的影像质感。现实与虚幻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行走
  
  整部影片吸引观者的不仅仅是三个不相关联的故事情节,重要的是影片当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者的震感和刺激。影片大部分色彩都是运用黑白两色,只有时而飞溅而出的鲜血夺人心扉。同时爱情在整部影片当中也是一个亮点,倘若不是爱情,伸手超棒的迪怀特不会孤注一掷、倘若不是爱情警探哈迪不会饮弹自戕、倘若不是“爱情”“怪物”马弗也不会自取灭亡,所以一切与爱情和美丽相关联的想象便又一次使得红色当仁不让的成为编导的宠儿,于是乎在电影一开始便出现了女人洁白肌肤上的红色晶莹的晚礼服,在红色丝绒心型大床上金色头发的年轻女人。电影当中类似的灵感层出不穷:吸烟后变得更加幽深的绿色眼眸,黄色的“杂种”散发出来的腐烂气息,这一切一直都不停的带给观众尖锐的视觉冲击,使得影片中偶然出现的局部染色,产生出其不意的惊艳效果。
  整部影片时而在现实中行走时而在虚幻中行走,他带给观者的视觉艺术可想而知,而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对现象最全面、最系统的叙述,也是为之后的抽象思考所作出了必要的一些准备。而影片的非线性叙事、符号和话语解构都将后现代特性充分的表现了出来。之前的影片都是以语音中心主义作为基本指导原则而《Sin City》这部影片则是将符号批判和话语解构当成其中心任务。这便是《Sin City》上市这几年来却还依然拍手称赞的原因。人们不必再筛选叙事的瞬间或段落,在时间中展开的书写能够帮助人们完整、全面的叙述一个事件,表达一种持续的情感,给人连续的冲击,这是以往的影片所不具备的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格大胆的影像、非线性的叙事、创造性的影像体验、符号和话语解构加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Sin City》,这部影片不仅给观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重要的是成为一部具有后现代特殊含义的后现代影片。
其他文献
这些具有“西洋范儿”的黑白作品,出自华人之手。画质细腻,影调纯净,充盈着世界为之停滞的空灵,让我们看到了超越单纯记录的提炼。  拍摄者用心灵和精湛的技术为我们剥离了现实景象的繁复,仅以黑、白、灰的完美协调,造就了纯净的安大略湖。  段岳衡,这组作品的拍摄者,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拍摄安大略湖达数年之久。其间,经典的浸润、技术的探索、心灵的转换,让我们有幸在今天看到了洗尽铅华、透射着拍摄者心灵印迹的安大
[摘要] 美国影像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一现象,就必须寻根溯源,考证支撑其发展的哲学思潮。实用主义,这与电影电视几乎同时代兴盛起来的哲学理念是美国影像艺术和产业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 美国 影像 跨文化传播 实用主义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11    关于美的界定古往今来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体
[摘要]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诠释的纽带。一首好的影视音乐作品,对整个影片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艺术领域,造型艺术是通过视觉展现形象,具有直观性;而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也恰恰因为其较画面而言的抽象性,反而能对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进行阐释。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造型    影视艺术兼具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性,它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它在画面
摘要 我国民间美术虽经千年岁月却依然如儿童般稚嫩,如孩童般的“平面”构图,不受空间甚至时空束缚的组合、透视,以及鲜明强烈的色彩,出于主观观念而产生的那些并不符合自然中真实的形象,却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真实性,只有这看似“幼稚”的形象才能反映民众最朴实的希望、心灵的真实。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幼稚 承载 真实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但在欣赏了众多民间工艺美术
[摘要] 鲍教授的音乐是中国的,或者说是中国人的。但是也是来自乡村的,民间的,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不管作曲家来自哪个国家,他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大师们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鲍教授也不例外,他的音乐的民族性是很强烈的。  [关键词] 鲍元恺 《炎黄风情》 民族性 国际性 传统 现代  [DOI] 10.3969/j.issn.1002-6916
复刻与重构,即传记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两大理念,尤其是对于音乐家传记片而言,电影需要糅合音乐、传记文学等多种艺术载体的特征,片中情节框架与人物形象又必须取材于现实。因此,传记电影大多选择描绘传主在典型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却又不排斥合情合理的润色、修饰甚至虚构,在对照式的呈现之余,以浓墨重彩的影视渲染,引导观众进一步认识传主。由于历史原型的存在,传记类影片的拍摄相比普通剧情片所面临的观众压力更大,既需要令
中国电影已经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占有稳固的第二大市场的位置,2015年世界电影380亿美元票房,美国占有29%,中国则占17.8%,北美地区票房总收入111.26亿美元,中国猛涨到约67.8亿美元(440亿人民币),按照中国电影的增长速度,再有2-3年将和北美市场并驾齐驱,甚至超越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而这和市场体制建立与逐渐完善、市场不断开放与文化交流日渐广阔相关。我们接着需要强化的,其实更是文化
摘要 中唐时代韩愈、白居易、李贺的三首音乐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韩诗惊天动地,如天风海雨;白诗移人情性,如涓涓细泉:李诗想象瑰丽,能注鬼神。在创作方法上,韩诗听声类形,吸取古代文化精华,以琴写心;白诗“用常得奇”,采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具有传奇色彩;李诗运用意识流手法,奇诡诙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韩诗中的文化复古精神、白诗中的传奇故事和李诗中的精彩语言对后代诗歌、戏剧、小说等均有辐射影响。  关
一提到阿尔·帕西诺,人们往往会联想起他在经典影片《教父》中饰演的迈克尔·柯里昂这一角色,他那忧郁而又冰冷的眼神让人记忆深刻。1993年,他凭借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精湛演技,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五十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鉴于阿尔·帕西诺对电影艺术的突出贡献,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阿尔·帕西诺不但是位杰出的演员,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导演。1996年以来,他执导了多部优秀
摘要 正如海子所赞美的:金黄的麦地里守望的,是赤子;孩子的眼睛里闪耀的,是纯真的追寻。崔健作为中国摇滚音乐的第一人,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方向,他真实地歌唱着。真实述说不仅是他歌词的精神内核,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真实 孩子 表达 守望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毛诗序》言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曾有人说:音乐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