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的后花园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峰东坡是一个未被人熟知的地方,直到2001年我国政府才首次组织科考人员和记者,对它进行科学考察。珠峰、马卡鲁峰、高原草甸、高原湖泊、冰川、原始森林、兰花……在这条环线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艳丽的杜鹃花、巨大的柏树、浓密的沙棘树,时隐时现的飞禽走兽以及瀑布、湿地和湖泊,无限风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妙而奇异的自然画卷。山谷内景观资源极为丰富,以徒步生态科考旅游为主,并与尼泊尔巴隆国家公园相连,成为世界一流的环珠峰跨国旅游极品线路。当然最大的诱惑,是在山谷里可以从东坡看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洛子峰和马卡鲁峰的壮丽景观。蔚蓝的苍弯下,雪峰格外醒目,美丽的旗云景观犹如平视。由于角度、距离的差异,珠穆朗玛峰显得秀美、洛子峰显得娇柔,而马卡鲁峰则壮丽异常。
  接近雪峰
  从珠峰北坡大本营出发,乘车去往曲当乡,那里就是珠峰东坡徒步的起点。一路都是荒凉的大山,河谷越来越宽且深,每当一片绿色出现,那就是几户人家的村子,青稞泛着波浪,油菜花鲜黄耀眼,彰显出的生命力与黄褐色的荒凉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有种很奇异的触动。
  大约三小时后抵达曲当乡,住在珠峰招待所,一个很大的院子,房间设施很简单,但对于徒步者已经足够。边防检查出了点问题,要求一定要写曲当或者卡达乡,只写珠峰大本营不行,最后通过我们的向导扎西跟曲当乡的关系,由乡长出面做了担保才得以通过。
  睡醒一觉就要开始真正的徒步了,司机送我们到几公里外的村子,从那里租了牦牛和马匹,把所有装备行李从车上搬下,再一一放到牦牛背上,我们轻装前进,只背自己的随身小包。
  这是轻松的一天,中午11点出发,爬过一个缓坡,大约下午3点到达宿营地—一片平缓的草场,扎西说这里的名字叫“热布”。午后的阳光明媚灿烂,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天的阳光是多么宝贵,只是很奢侈地坐在折叠椅上,泡茶、午睡。晚饭上来的时候我们都惊讶地大叫,扎西做了三菜一汤!徒步之后,能有这么丰盛的热菜热汤吃,一边户外一边享受,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晚餐!我们吃得盆干碗净,饭后大家坐在餐厅帐里泡茶聊天,听领队讲他的登山经历和各种古怪的故事,钻进帐篷之后还有人探出头来看星星……这种种浪漫的感觉好像跟珠峰徒步这样的字眼完全不搭界。
  马卡鲁与兰花谷
  徒步的第二天。夜里下了雨,山谷里一直云雾环绕,好像是对前一天轻松路程的补偿,今天的路走了很长。
  9:30就出发,爬过第一段缓坡,不久就看到名为晓乌措的漂亮湖泊,因为风景太美,留恋不前,我们几个落在后面的队员决定在美景中吃路餐,还喝了老聂带的威士忌,我们的原则就是:面对美景一定要有美酒佐餐!
  等我们享受够了,准备启程才发现,我们已经走到晓乌措的尽头,前面无路可行了!领队和老聂上山探路和观察地形,我们突然听到扎西在对面的山坡上呼唤,同时我们也从地图上看出两个湖之间的小路,于是兵分两路向扎西靠拢。
  接着开始攀爬大陡坡,几乎要仰视才见的那种角度,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到达经幡飞扬的垭口。回首俯瞰晓乌措和不知名的小湖,仿佛挂在天边,牦牛队正在陆续上山,与湖水相映无比壮观。过了垭口开始一路下坡,往峡谷直插下去,大约两小时后到达谷底,在浓雾散开的一瞬间,马卡鲁峰如从天降,露出一角,峡谷对面的峭壁猛然撞到眼前,俯瞰脚下峡谷如临仙境。
  沿着谷底石滩又前进了两个小时才到营地,一路鲜花盛开,一直在各种石头上跳跃行走。营地四周开满了二月兰,溪水边的黄色野花也鲜艳着,因为我们大约是第一队在这里露营的徒步队伍,我们决定将这里命名为“兰花谷”。
  雾里探雪峰
  早晨起来雨终于停了,收拾起潮湿的一切。第四天的路程短,将近11点才出发,不久路过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鲜花盛开,松林层层,完全是一番尼泊尔珠峰南坡的景象,和北坡简直判若两山。湖边有块牌子,从这里我们要开始上山,如果沿着沟谷一路下行就是著名的嘎玛沟,而我们走过的路是嘎玛沟的上段。
  从4100米到4600米,先是穿越松林,然后是平缓的草坡,植物变化显示着海拔的提升。上到坡顶,我们看了向导旺增手机上的图片,如果没有云雾,我们就已经站在一列雪峰对面,马卡鲁、洛子峰、珠峰一字排开,著名的雪山就耸立在峡谷的对岸,但一切都止于幻想,雾又浓了起来……短暂的下坡后又是一个高山小海子,碧绿可爱,然后又是上坡,过了高点就是今天的宿营地——夏浓,在一片平整的草场上,雪峰依然隐藏在云后面。
  晚饭后去了附近牧场的一户人家,给他们送了吃的和一些药品,让扎西帮忙翻译。夫妻俩养了几十头牦牛,每天都要给牦牛挤奶,所以牛奶和酥油是他们的主要食品。帐篷里只有一个火塘,女主人煮牛奶和茶给我们喝,三个孩子很听话地围坐在旁边,小女儿长了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明亮地闪着,我们的队员晓莉把自己的紫红色围巾给她围上,简直太美了!
  第二天一早,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甚至阳光都出现了,帐篷也终于完全干燥,感觉很舒服。随着一个又一个缓坡的上升,每一次回首都能看到那些路过的小海子,好像漂浮在云中。中午12:00我们站在了马卡鲁和珠峰的观景台上,4700米的汤湘。不负我们苦心的等待,依仗昨天送医送药的好人品,马卡鲁峰巨大的身姿终于出现在眼前!如此之近,如此巨大,它脚下的山谷向着无限远延伸,那便是珠峰东坡大本营的方向。云雾像捉迷藏一样与我们周旋,一会满山满谷,一会又消散殆尽,让我们这群人一会儿失望,一会儿尖叫。一直盘桓到下午两点多,才不舍地离开。
  一路在4600米左右的高度上上下下,走着走着,突然冰雹打下,大如黄豆,一阵紧似一阵,而且越来越大,并且开始雨水和冰雹交织,因为出发时以为是晴天,没穿防水衣物,很快就被打湿,裤腿也变得泥泞不堪。就在狼狈时看见一个身影打着小花伞走来,原来是老聂雨中送伞……
  扎西带着马夫们走得快,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抵达营地——措学仁玛,当我们到达时已经看到支起的帐篷,赶紧跑进去挂起淋湿的衣服。等一切安顿下来,静下心来四周一看,我们的营地又是如在仙境,前面一列雪山,背后一片湖水,彩色的帐篷安然在雪山之下!   今天扎西做了三大盆菜,高压锅里米饭的热气还没散尽,就被一扫而光,我开始还在不停拍照,突然发现形势不对,同学们毫无谦让美德,赶紧放下相机,抢得一碗,再看盆中已所剩无几,恶劣的天气原来可以增加食欲!风子索性捧了个盆盆坐在餐厅帐外的石头上独自享用……扎西走进帐篷时完全惊呆了,几分钟之内所有盆盆都见了底!也难怪,扎西真是个好厨师,在4500米以上的海拔能烧出如此美味。
  翻越垭口
  第六天要翻越5300米的垭口,是徒步以来强度最大的一天,而我们就在小雨中出发了。一上路就开始无尽的攀升,上升500米之后开始有隐约的头疼,用小步慢行的方法,倒也并不很辛苦。从高处回望我们的营地,最多的时候能一眼望到五个海子,如天湖一般,算一算我们已经经过了11个大大小小的海子。
  登上垭口是12点整,雨停了,巨大的岩石上经幡飘扬,大家在玛尼堆和经幡下进行各种组合各种姿势的合影。在垭口的背风处吃了路餐,然后开始下山,又开始雨水相伴,路是又长又陡的碎石坡,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可以避雨的半山洞,大家鱼贯而入进去避雨,并命名为“山顶洞”,吃掉背包里的巧克力,轮流喝了威士忌,这次可不是因为好景需要好酒配,而是太冷了。
  休息一个小时后雨小了一些,明明看到远处坡上有阳光明亮的影子,我们头顶上却永远是雨水。下午六点半终于到达宿营地,一片干净而平坦的草坪。需要擦拭帐篷里的每个角落,用水瓶灌上开水当熨斗用,烘干淋湿的睡袋。晚餐时老聂拿出从昆明带来的新鲜火腿,加上扎西做的四菜一汤,这一顿实在太丰盛了!我们坐在河谷边青山下,风景如画地共进晚餐,回想路上虽然辛苦,虽然下雨,但依然有令人惊艳的风景,这样神仙的日子即将结束了。明天我们就要返回日喀则,每个人都开始幻想热热的洗澡水了……
  最后一天,两个小时的轻松路程后,我们回到出发的起始点,车已经在等待。上车不久,跟随我们的一个小背夫就开始晕车呕吐,在整个徒步路上,两个小背夫一直欢蹦乱跳,高原上长大的藏族孩子,爬山路、赶牛马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路上跟我们跑前跑后,到山上河谷里去寻找走丢的牛马,他们完全没有辛苦疲劳的感觉,可一坐上车就不适应了……有个家伙很得意地说:“原来他们也有弱点啊!”
  在曲当乡和马夫们告别,虽然我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不很顺畅,但一路上多亏有他们带路、赶牛、照顾,无论对于成功的登山者还是普通的徒步人,他们都是默默作着贡献的无名英雄。
  徒步行程攻略 D1 | D2 | D3 | D4 | D5 | D6 | D7 | D8 | D9
  从拉萨出发可顺便游览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日喀则,两天时间抵达珠峰北坡大本营,同时进行高原适应,第三天徒步五公里至5200米的登山大本营拉练,然后乘车来到徒步的起点曲当乡。
  D1:曲当乡(海拔3700m)—优帕村—营地(4200米),适应性徒步,三小时。
  D2:营地(4200米)—小乌错—-小乌拉山口(4900米)—兰花谷(4000米),7至11
  D3:兰花谷(4000米)—夏浓牧场(4200米),可以看到壮丽的马卡鲁峰(8490米)。
  D4:夏浓牧场(4200米)—俄嘎(4600米),约七小时。
  D5:俄嘎(4200米)—白当(4600米)—珠峰东坡大本营(5200米)—白当,约七小时。
  D6:白当(4600米)—俄嘎—汤湘观景台,六小时。
  D7:汤湘—措学仁玛(4900米),五小时。
  D8:措学仁玛—朗玛拉(5344米)—伦朱林营地(3900米),6~8小时。
  D9:伦朱林营地—伦朱林村—优帕—曲当乡,六小时。
  从曲当乡乘车,两天时间回到拉萨。
  户外探险提示
  1.线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多变,物种丰富,人迹罕至,极具魅力。由于东坡线路目前走的人不多,全程没有补给,一定要请向导和马帮,跟随有组团能力的俱乐部或领队。
  2.徒步需6~9天,徒步距离约120~150公里,最高海拔5400米。
  3.最佳季节:每年6月初到10月底。
  4.特别提醒:因路况复杂,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建议预留1~2天的机动时间。
  5.关于装备:要准备大小两个背包,大包可交给背夫,小包随身装食品和水等。准备羽绒睡袋、轻便的羽绒服或羽绒内胆;冲锋衣裤、抓绒衣、舒适的登山鞋、两到三双厚户外袜、抓绒帽和太阳帽、手套;登山杖、防晒用品、墨镜、头灯、小刀及常用药品。相机要带够内存卡和备用电池,山上充电比较麻烦。
其他文献
户外运动摄影师是像幽灵一样的人物。如果你是一名越野跑者,就会更有感触:他们似乎跑得比你还快,极有可能藏在灌木丛后,或者伏在树上,抑或是在悬崖峭壁处探出头来默默捕捉着你的身影;如果你出类拔萃,在比赛中拔得头筹,那他们很有可能与你一路相随—身背设备,怀抱相机,对你一通狂拍。这就是越野跑摄影师,在速度与技术之间自由切换,任性游走,于天地间创造出旷世佳作。
当我们骑着单车完全地融入大自然的时候,当我们骑着单车行云流水地通过车道上的难点的时候,当我们骑着单车做出漂亮动作的时候,我们希望能有一张照片将这珍贵的时刻留存永远,希望这一张小小的照片将我们的飒爽英姿与世界的雄伟壮丽都捕捉进去,希望亲朋好友能够通过照片和自己一起体验骑行的快乐。  对于拍山地自行车的新手来说,每次骑行结束回家整理照片的时候,都会因为大量人和景交替糊掉或过暴的照片而抓狂,这是为什么呢
OUTDOOR:去北极的沿途,遇到了些什么困难,最记忆犹新的是什么,有什么趣事发生?对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白捷:在去北极之前,有过各种想像。虽然之前做了不少功课,但当在约瑟夫地见到第一块浮冰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北极冬泳给人印象很深,刚一跳下去就麻木了,也就不觉得冷了,感觉很刺激。三十多个人中有十几个人都鼓起勇气跳下去了。另外就是在北极点升空的热气球,虽然大家知道会有一定风险,但是
一问 什么是大岩壁攀登  大岩壁攀登(Big Wall Climbing)是攀登运动的高层次体现。在技术性岩石地形上攀登整天,有时甚至连续多日;攀登过程中攀登者必须面对与处理多种生理和心理的挑战,架设保护站和选择宿营地,最终完成线路,攀登至岩石顶部。大岩壁攀登不但整个过程是令人难忘的经历,攀登者在攀爬中那种独特的精神状态更具有让人着魔的魅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岩壁攀登带来的独特感受和探索本质是不
冬季挑战自然,必定会穿越各种崎岖地形,踏足泥泞山野,一双有效保护双足的防水鞋也是必要的装备。  Columbia Outdry立体轻盈防水鞋,是超轻的防水多功能徒步鞋,其鞋面采用独特防水科技Outdry,用焊缝科技配合织物网状布料以确保其透气舒适,将防水层立体铸合于鞋的内壁,配合防水弹性鞋面以热压技术固定鞋形,鞋的内壁与鞋面层合二为一,形成强力防水保护层,有效阻挡水分渗入及避免细沙积聚于鞋内,减轻
蓝额红尾鸲   “在你的前方,你永远不知晓你会遭遇怎样的不幸。”摄影师看到这只倒霉的蓝额红尾鸲之后如斯感慨—这只飞翔的小鸟居然被这些植物粘住了翅膀。记录下这生死关头的一刻后,他解救了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摄影师 程斌)  普通鸬鹚  雅鲁藏布江的岸边,一个狭小的地盘里,一群普通鸬鹚和一群鸭子同时栖息在河岸上,它们星星点点地错落着,就如同五线谱上的小音符,美得生机盎然。(摄影师 程斌)  红锯蛱蝶  
日子,在平淡和不平淡里交替而过。生活上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学习上的压力,总是令人感叹年少的欢乐时光和无知的美好,感叹这个时代的变化。而我觉得人格特征的第一个词就是:活力—只要拥有它,就能在不断的挫折中,从骨子里拔出更多的骄傲和坚强。曾经,当我很累很累时,总会一个人走远,走至精疲力尽。然后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伤感,然后绕很远的路再回家。这种消极的心态只会给我带来更多悲观的情绪。  六年前我改变了
全球多数知名的户外品牌都来自于户外运动特别发达的欧美地区,不过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Sea to Summit,它便是来自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虽然澳大利亚没有丰富的高山地形资源,但是它拥有足以让人嫉妒的东西来弥补这个垂直不足──那令人向往的气候以及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海岸线、河流、森林、悬崖、山脉以及沙漠。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奇妙自然的户外自然资源的存在,造就了勇于探索的Sea to Summit
宝贝:好妹  年龄:7岁  雪龄:4年  妈妈 : 赶趟妻  年龄:保密  雪龄 : 16年  宝贝:好姐  年龄:12岁  雪龄:8年  好姐和好妹是我的一对宝贝女儿,她们对滑雪的热爱,一开始是源自于对我们的爱,她们希望能陪伴父母左右,快乐成长。随着雪龄的增加,滑雪这件事变成了她们自己的追求,她们在雪的世界里勇往直前,她们收获了坚强的性格、灵活的能力以及可爱的自信。因为滑雪这件事,她们和这个世界
环意大利公路自行车赛,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公路自行车三周赛,与万众瞩目的环法自行车赛齐名,更是以高难度的山地赛段著称。2011年第94届环意历时23天,23支车队207名车手在21个赛段中累计骑行3517公里最后抵达终点米兰。由于去年环法后爆出“瘦肉精”事件的阴霾尚未散去,西班牙人康塔多抱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环意的征途。回想自己在过去九个月中的经历,就像一幕跌宕起伏的戏剧,真实而残酷。然而,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