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记者之“优”的道德评价标准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之“优”的道德评价标准,应经由高低不同层次范畴“法-道德”、“道德”、“道德-伦理”及“伦理”逐层考量。优秀与否的判断尺度,需从是非标准比较清晰的较低层次的自制要求,到强调职业价值社会共享的高层次的人性关爱与价值自审,逐层度量,越能恪守属“伦理”范畴而非“道德”范畴中的评价标准,才越接近“优秀”。评价标准体系应该辨明作为高层次范畴的伦理抉择、道义自律、准则恪守,与作为合格记者应具备的底线道德,在“优秀”品质内涵中占有的不同权重。
其他文献
中职教学模式在我国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传统教学方法不太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操作技能,项目教学法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比较贴近企业的实际操作。本文谈了项目教学法在国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让学生从接受学习到创新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可以说是教学的一次革命,意义深远。本文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对中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落在让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上。学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