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语文课上的师生角色转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教育发展的前景,语文课程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配角”为“主角”,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课堂教学实践发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也促使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出相应的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理解,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等方面。
  一、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新教材的改革,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由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而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角色得以转变,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课改理念的学习。新课改中加强学习,尽快确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意识,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育方法、教学行为和教育手段。不同的教育理念,具有不同的教育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观念不改变,课改无从谈起,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领会课改精神,自觉学习课改的文件和资料,研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研究的态度参与课程实验,正视自己教学中需要改进的环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重视自身角色的转换。
  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新课程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促使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
  3.由“灌输者”向“引导着”“帮助者”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将以灌输知识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优化课堂教育情景,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引导学生解决小疑问、思考大问题,心中永远充满知识的迷和解谜的欲望,在“谜”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点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获认知策略而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主导地位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二、学生如何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
  课程改革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自主与互助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只关注结果,把生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条文来记忆,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此这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其内在的创新潜能得不到激发。作为学生该如何完成角色转换呢?
  1.在课堂上学生必须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目标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求知者,在这一过程学生应抓住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机会,但不是依教师“教什么”“学什么”,而是要带着学习中的一个一个疑问,一个一个谜团,请求教师帮助一起破解,即课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做学问。除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外,学生还要主动与教师合作,尤其是在教师以平等民主态度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后,应激发学生多疑多问,学会质疑解难。另外学生还应该与同学合作,学生作为班内一员,更需要在自主学习中求得合作。合作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能通过讨论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可以扬长避短,使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2.自主能动的探究。语文学习的视野是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参与课外,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关注读文的意识,要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长远利益,不要把他们局限在课堂自找封闭之中,闭门造车,只会业安不前,要鼓励他们把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新教材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调查、设计等,为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学生应积极参加各项探究活动,并能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伸,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将来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3.充分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过分强调的是竞争意识,淡化了人际关系,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而新教材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相互支持,期望学生有效沟通、共同发展。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显著特征,对于合作竞争我们要确立双赢观念,过去我们认为,在竞争中只有一个赢者,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在自动自主的竞赛活动中,学生“顺性”而动,效果甚佳,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师生的角色转变还不只这一些,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把以往一些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观念慢慢地转变过来,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以我们的激情、智慧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探索更加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共同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高学生多数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上存在着很多不良的习惯,成绩参差不齐,要改善这种状况,让这些学生都看到自己是被人关心、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就要从起跑线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我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多年,认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关键词】 职高生;学习习惯;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摘 要】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率的高低。但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原因都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文章就基于对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并结合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思想交流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活动,而课堂提问不是只为图个热闹,过杂过滥或难易不当的提问,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少而精、目的
【摘 要】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高中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对实施高中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 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在新课程背景的形势下,教学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知识的简单机械重复,而是对已有知识的重新认识﹑融合和提升的过程。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命制的。总体来看,试卷结构、难度比较稳定,试题充分贯彻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坚持“稳中求变,变种求新”的原则,立足基础、注重与当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