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的课堂提问促教学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思想交流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活动,而课堂提问不是只为图个热闹,过杂过滥或难易不当的提问,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少而精、目的明确的提问,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一、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往往会发现优等生反应灵敏,对答如流,而待进生则吞吞吐吐,语无伦次。为此有些教师因为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就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原则,会导致优等生更优,待进生更差的两极分化局面。所以,教师要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水平的学生回答,多为待进生创造条件,激发其积极主动性,耐心听取回答,充分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反之,学生或者启而不发,或者言不达意。
  二、应紧扣目标,设计恰如其分的提问
  一篇文章可问的问题很多,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提问,应围绕理解课文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处,有层次、有目的地设计提问,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问要问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要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围绕教学重点提问,往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乡下人家》课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并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逐步领会了文中作者所说的“独特、迷人”的丰富内涵,感受到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从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这样,目标达成了,目标达成后的愉悦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应降低难度,设计有层次的提问
  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应设计一些从易到难的有坡度、有层次的问题来提问,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向深入。如教《钓鱼的启示》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的深刻含义,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什么时间?干什么?)(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 ,文章结尾与题目 。(3)当年沮丧的事指什么事?(4)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5)联系上下文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深刻含义。(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问题层层递进,从内容的概括到中心的提炼再到联系实际,一环扣一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句子的含义也一层层呈现在学生面前。
  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这样。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复杂的心理,多方面的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以内容为依托,步步深入分析。如教《穷人》一课,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桑娜这一人物,从而领会文章中心,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1)文中哪些句子说明桑娜家里生活很贫困?(2)哪些句子写出了桑娜抱来邻居的两个孩子后的复杂心理?(3)桑娜的矛盾,仅仅是担心抱来孩子后自己挨揍吗?她还担心什么?这样步步深入,一个心地善良的穷人妇女的形象便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时,我又追问:桑娜的担心有必要吗?渔夫和桑娜想的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至此,桑娜已不再是桑娜,渔夫也不再是渔夫,而是许许多多穷人的代表。这样题意明确了,中心突出了,而且学生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刻画人物的匠心,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起了促进作用。
  四、应启发思维,设计发展想象力的提问
  恰当的提问要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富于思考性的好问题能让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凡卡》一文中说道,凡卡在信封上写了“乡下爷爷收”的字样。对此,我设计了3个问题:(1)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2)如果爷爷收不到这封信,你感到遗憾吗?为什么?(3)假如爷爷收到了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为什么?(4)现在,这封信寄到了你的手中,你有些什么话要对凡卡说呢?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心中都激起了对小凡卡的同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这样的点拨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结合实际,从文章写作特色上提问
  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了解整篇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布局谋篇及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不少学生因此而困惑不解。这时如能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进行铺垫、过渡,他们往往会豁然开朗。如《草原》一文,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去写草原风光呢?我布置了课前准备题:在你的作文中,有哪些成功的景色描写的例子,请摘抄下来,并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谈谈为什么要这样写。由于这来自学生的写作实践,亲切自然,浅显易懂,课堂上这么一过渡,学生就不难理解《草原》开头一节的景色描写是为了用草原之美衬托草原人民的心灵之美和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这草原景色也是形成草原人民独特风俗的条件。这种结合学生写作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缩短了阅读与写作的距离,使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总之,课堂提问讲究科学性,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恰当提问,做到精、准、巧,才能为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学习目标提供合理简捷的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们是学习的参与者,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是学习的舵手。新课改下,高中英语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学生由参与者变成了主动者。新课程改革,使得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论文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及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这一观念,并提出了几
【摘 要】 职高学生多数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上存在着很多不良的习惯,成绩参差不齐,要改善这种状况,让这些学生都看到自己是被人关心、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就要从起跑线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我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多年,认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关键词】 职高生;学习习惯;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摘 要】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率的高低。但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原因都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文章就基于对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并结合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