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校园和谐关系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构建校园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校园和谐关系,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以人为本 校园和谐关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0-00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过:“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应该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学校担负着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培育出和谐的学生。本文拟就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校园和谐关系构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做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实行人性化管理,淡化行政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冒尖,使他们的潜能在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行民主管理,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或容易形成或引发矛盾和不正之风的工作,比如:学校教职工的人事聘任、调动、职称评定、评优奖励;学校主要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社会捐资助学情况及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学校教代会议案、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建议和办理情况等一律予以公开。设身处地考虑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真诚地关心爱护教师,积极营造亲情氛围,要把每位教师看作是校园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做为教师要大力支持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向学校管理者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学校在上下和谐的氛围中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学校诸多和谐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尤为重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无数事实表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前提。教师必须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积极构建一座平等、民主、宽松的教育教学平台。努力使自己的形象变得幽默一点,风趣一点,亲切一点。用渊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健康、稳定的心态,丰富、独特的见解,正直、善良、宽容、真诚的人格品质,给学生以启迪、教育,并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俯下身子与学生真诚交流,学会倾听,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弄清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心里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悦和烦恼、欢乐和忧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多作换位思维,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明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的道理。要正确看待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不以成人的要求过度地要求他们,用爱心、宽容和不懈的引导进行教育、转化,用热忱和发展的眼光去关注他们细微的变化与进步,用激励的方法去不断地放大他们的优点,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因素,把他们的长处发挥到及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共同提高,既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而且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教化效应”,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学校管理者的不断培植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的管理中要为教师间的和谐关系创造条件,比如:在教师中大力宣传和谐共处、宽厚谦逊的风格、风尚,提倡谦恭、礼让的主旋律;教学分工时考虑教师的个人心理特点和情感因素,注意把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分配在同一教学团队;组织和鼓励教师间结成帮扶对子,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以老带新、以强促弱;对教师间的不和谐音符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加强对产生隔阂教师的心理疏导。教师也要认识到同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想别人的好处,多考虑自己的不足,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对同事的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创设和拓展合作的空间。
  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学校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 校园和谐关系的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对于学生来说,能否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关系到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潜能能否全面开发。在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培育学生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引导学生学会礼让、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协作。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给学生创造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应该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自主管理活动,陶冶情操,寓教于乐,比如:课外兴趣小组、小组学习竞赛、结互帮互学对子、社会实践、郊游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激发内部活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到同学之间情感的真挚、友谊的宝贵。如果同学之间产生一些小摩擦、小矛盾,教师要心平气和地诱导学生认识其中的根源,使不满和怨愤在谈笑间得到巧妙的化解。
  校园和谐关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坚持以人为本,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充分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态势,朝着 “人文校园、温馨家园、幸福乐园、成长田园”的办学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杨金宝 给学校管理注人更多人文理念《山西教育》2009年07期
  郑凯钟 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广东教育·综合》2008年02期
  姜 松 论新型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建设《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3期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自考生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依恋类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两种成人依恋问卷(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419名自考生进行测试。
医乃仁术,道为体,技为用。自近代科学范式盛行以来,医学教育的技术追求甚嚣尘上,其工具理性备受推崇,往往“道之所不载”,呈现出价值理性的模糊和异化、工具理性的偏离和僭越
综合应用动态压井系统的无隔水管领眼钻井技术是处理深水含浅层流地层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无隔水管钻井技术特点,进行了无隔水管领眼钻井技术在深水含浅层流地层的
【摘要】 本文是对微机电力保护系统的干扰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干扰源和干扰形式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微机的硬件和软件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微机保护 干扰 干扰源 硬件 软件 措施  一、微机保护的干扰和干扰源  1.1电力系统中产生的干扰源  干扰信号的产生就是因为有干扰源。干扰源主要包括微机保护装置内部自身的内干扰源和微机保护装置外部的外干扰源。外干扰是因为微机保护装置工作的外部环境
摘 要:本文针对图书馆书架导卡设计,首先分析了图书馆书架导卡的设计影响因素,进而在大书架导卡以及小书架导卡两方面介绍了图书馆导卡设计要点,并总结了图书馆导卡制作维护管理的内容,可以为图书馆系统的管理图书馆书架导卡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 导卡 设计 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54-01  索书号就是图书馆藏书牌架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引导他们体验祖国的语言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美育熏陶。古诗是我国文学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古诗虽然短小精悍,语言简练,但是却具有丰富的韵味。在古诗中,诗人往往通过寥寥数语就营造出了丰富的意境。  古诗的意境之美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古诗的意境是古诗韵味的外显形式之一,学生在触摸古诗意境的过程中才能有效体验古诗
摘 要:提升园所综合实力,离不开幼儿园、家长、教师和幼儿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从坚持保教并重,培育幼儿;挖掘合作内涵,服务家长;加强专业引领,打造教师三方面加以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把握 方向 谋求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3)08(c)-0214-01  我园有60年的办园历史,是黔江开办最早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信誉、知名度高。随着众多幼
以河南优质大豆为原料,以豆芽硒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亚硒酸钠含量50mg/L,浸泡时间7h,浸泡温度15℃,发芽时间96h的条件下豆芽中硒元素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语文素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作文创作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实际思考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究,下面将作简要分析。  一、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展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高低和他们的阅读量以及阅读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学生为什么阅读能力强,和他们平时注重课外阅读和强化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