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与短板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攻坚 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依据现实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回顾“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剖析“三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短板,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自2016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和城乡全覆盖。就农业和农村而言,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产品结构不断调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提高到35.8%,优质稻谷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连续5年增加。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率有了较大提升,2020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4.5%,设施装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超过95%。三是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合格证制度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即“三品一标”)产品总数有了显著增加。
  (二)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
  2015-2020年,我国连续6年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人均口粮超过470公斤,比联合国400公斤的安全线标准高出17.5%。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特别倚重的新型经营主体,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民从事现代农业。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4万家;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数量超过100万家,已有28个省(市、区)开展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超过11万家。
  (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创响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超过10万个。截至2020年,农业农村部先后评定了10批共计327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的引领下,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得到了很好发展。
  (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致力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截至2020年8月,全国已有1239个县(市、区)、18731个乡镇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
  (六)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
  2016-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7.95%和8.83%,后者比前者高出了将近一个百分点。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下降,但依然实现了3.48%和6.92%的增长。这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且呈逐步扩大态势。
  (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
  医疗保险方面,2016年1月,中央决定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国所有省市区已实现了城乡居民養老保险的并轨,相对于新农合而言,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报销方式以及药品目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养老保险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并轨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程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向贫困宣战,以扶贫开发为手段,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贫困人口来看,1979年为7.7亿人,2010年为1.25亿人,2015年为5575万人,2019年为551万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向脱贫攻坚战发起最后决战。截至2020年底,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已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为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上所述,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为乡村振兴从“实施”到“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提质扩面”。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定了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18年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了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虽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仍然面临着不少的短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短板。就“三农”发展而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能力不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6-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6.7%增长至60.7%,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6%增长至71%,虽然都实现了逐年攀升,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农业基础还不稳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快于农副产品生产。比如,随着棉籽油逐渐被大豆油取代,大豆的需求强劲增长,但囿于大豆亩产量相对较低,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只能以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由此导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逐年攀升,从2016年的8391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0033万吨,增幅超过23%。我国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且碎片化程度严重,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成本相对较高。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新因素不断出现,比如,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粪污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农业基础的不稳固性。
  (三)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GDP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分别为167640元和34059元,后者仅为前者的20.3%。从居民收入来看,2019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分组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988.6元、15290.5元、13035.3元和15356.7元,中部、西部及东北分别为东部的76%、65%和77%;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016年的2.72缩小至2020年的2.56,虽然都有所改善,但差距还较为明显。
  (四)农业农村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2018年,全国各省市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厕所、污水和垃圾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农村规划滞后导致土地用地受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等新型产业业态很难获得建设配套的用地许可;污染分散性、不确定性及时空分布的异质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国家集中监管和污染治理难度加大;财政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相对有限,基层财政增长乏力导致农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缺口较大。
  (五)农村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规划》提出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三个方面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农业村发展短板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方面,部分省(区、市)的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仍处于低位,城镇和乡村则处于更低水平;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方面,转移就业渠道亟待进一步拓宽,乡村就业服务亟待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的关爱亟需进一步提升。
  综上,我国农业发展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尚不稳固,城乡区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农业农村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农村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这些短板影响了新发展阶段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补齐这些短板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因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1]乔金亮.“十三五”规划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胜利完成[N].经济日报,2020-10-28.
  [2]发展规划司.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495号建议的答复[EB/OL].http://www.moa.gov.cn/govpublic/FZJHS/202011/t20201117_6356418.htm.农业农村部网,2020-8-28.
  [3]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72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EB/OL].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JJTZ/202008/t20200828_6351103.htm.农业农村部网,2020-8-28.
  [4]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N].人民日报,2018-7-6.
  [5]“平语”近人——习近平的“三农观”[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9/c_1117601781.htm.新华网,2015-12-29.
  [6]柯炳生.养猪将不再是原来模样[N].经济日报,2020-1-20.
  [7]贺艳.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J].前线,2018,(09).
  [8]兰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面源污染多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20,(07).
  [9]胡钰,付饶,金书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生态环境关切[J].改革,2019,(10).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张莉莉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扎根理论,探讨交易属性和制度属性怎样对企业的战略绩效产生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交易属性和制度属性同时实现时企业战略绩效才达
自工业化建设大幕开启之时,如何持续激励工人投入生产,就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苏联采取通行的物质刺激方式,以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激励;中国则长期实行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措施,通过劳动竞赛、先进表彰、越级提拔等方式,对工人进行激励,并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从历史经验来看,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精神激励措施能够产生效果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激励制度偏向于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的物质激励,而精神激励相对不足,亟需在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党员干部身先士卒,
本文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融资约束与投资理性视角,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实体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
炎帝文化研究经过一段时间拓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期,需要从本体论阶段进入价值论阶段,文化传播已成为炎帝文化价值研究的核心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炎帝文化传播经历了纸媒传播、影视媒介传播、文化产业实践跨界传播三个历史时段。步入互联网时代后,全新媒介环境对炎帝文化传播框架、话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社交化传播、短视频化传播、产业电商化、APP化传播等,成为新时代炎帝文化传播可以延伸的策略或方式。
基于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公司地理分散度对其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地理分散度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地理分散度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在职消费越高,审计质量越低,内外部治理水平的下降给管理层隐瞒坏消息提供了空间,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说明公司内外部治理在地理分散度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完善投资者保护的治理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社交化打卡学习成为近年来流行的网络学习方式,用户通过“打卡”这一具有仪式性的行为,量化记录学习进程;通过他人的点赞或评论,赋予了“打卡”行为更多的社交属性。打卡的社交化进程,是一个从个体集结到虚拟群体的组成,最后产生集体认同的过程。当下,以打卡学习为代表的社交化学习,在学习效率、个人隐私、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产品、技术、用户等三个层面着手解决,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 种质资源 保护现状 发展建议  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片断等。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国际上把生物种质资源的占有和对其保护利用研究的深度看
关键词:林草种业 高质量发展  一、内蒙古林草种业现状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三北,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地貌、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特异,是林草种质资源大区。有植物种2619种,其中木本植物有500多种,饲用和药用植物有1000余种,价值高被广泛利用的林木草种近200种。显著的气候区域特征,充沛的光热资源,适宜的水土条件,成为各类中旱生林木草种选育、繁殖的主要地区
关键词:内蒙古 经济 形势 对策建议  2021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4%。但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交织叠加,经济持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面临压力,经济回稳基础有待巩固。  一、经济运行情况  (
女登是炎帝之母。女登是人而不是神,与神话人物九天玄女无涉。女登是位传说性的历史人物,她生活于距今七千年前后的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的交替之际。有蟜氏族一女子,与少典氏族一男子通婚而生下炎帝。文献传说,女登“感神龙首”而生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女始祖;民间传说,她发明了蜂业,为中华“蜂业之祖”,还发明了草鞋、蓑衣、围裙等物质文化。炎帝“寻母”“抬母”的传说故事,体现了炎帝的孝道精神;女登所创造的女登文化成为姜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登祭祀中的排灯会、抬社火等民俗文化与女登、炎帝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开发和利用女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