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危机的腐败肇因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er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7月11日报道,全球知名民意调查公司GlobeScan就“本国多数富人是否配得上其财富”这一问题对23个国家的1.2万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仇富”状况最严重的国家是希腊。无独有偶,德国《世界报》6月6日报道,透明国际调查25个欧盟国家的民众,显示近88%的希腊民众认为本国政府“腐败”或“非常腐败”,这一民调结果在25个国家中垫底。此前,欧盟2月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98%的希腊民众认为腐败是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15%的希腊人坦言在过去一年里曾被索贿。
  数字得到了事实的印证。自5月以来,希腊人成群结队到雅典卫城旁一处新“景点”参观,那是被控受贿至少2600万美元的前国防部长阿基斯·措哈佐普洛斯的豪宅。一名老妪说:“太可耻了,这个部长和所有损公肥私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党人。”雅典居民瓦西拉斯说:“希腊有几千个措哈佐普洛斯……必须有人付出代价,这么多年来,许多人都逍遥法外。”
  问题不仅于此。希腊眼下的“资不抵债”和“度日维艰”,病根正是其庞大的公共部门、畸高的福利,而这些弊端又与四处泛滥的腐败息息相关。可以说,腐败是希腊债务危机的一大肇因。
  “客户关系”式政治
  “我们的政治体系中,议员和选民之间就像是一种客户关系。”透明国际希腊分部主席科斯塔斯·巴库里斯曾下此定论。希腊债务危机的形成,庞大低效的公共部门和尾大不掉的福利安排难辞其咎,而这两者均牵涉建基于权力腐败的“客户关系”式政治,即,政客視选民为客户,毫无节制地拿公职岗位和财政蛋糕“收买人心”,以便换取选票。
  1990年代初担任财长的塞浦路斯·马诺斯,曾直言不讳地这样“拉票”:“一旦我当选,我一定保证给你女儿在政府里谋一个差。”2010年秋季大选前,政府内突然增加了2.7万个领取薪金的名额,可很多名字只出现在工资单上,本人完全不必“应卯”,因为根本没有职位,连办公地点都没有。长此以往,希腊便“拥有”了人浮于事的公共部门。全国总人口只有1100万的希腊,公共部门雇员居然达到了100万人。公共部门不仅庞大,公务员还获得高薪且工作属终身制。经合组织的报告指出,希腊公务员享受着“特权福利”。
  与此同时,希腊历届政府往往依靠扩大公共部门来创造就业。希腊的私人部门多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公共部门才能大量进人,这也给了政客以扩编“交换”选票的寻租空间。于是,怪状出现,比如,希腊的师生比世上最高。小岛上一所非常小的学校里竟有15名体育老师。目前,全国还有2万名教师在从事行政工作,因为根本没有学生可教。
  为了选票,政党和政客还盲目推行高福利,每年把国民收入的26%用于社会福利,接近欧盟国家27.3%的平均水平。社会福利中,至少90%的资金被用于发放退休或退养金,而用在医疗、失业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只占约3.2%,而且长期以来腐败浪费严重。
  为了“收买人心”,政府也纵容“逃税”。按照2009年的纳税记录,全国只有1.5万人申报年收入超过10万欧元,而约四成人的申报低于缴税起点6600欧元。据估计,希腊的“影子经济”占了GDP的37%,就是每年有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量没有正式申报,也意味着政府每年减少180亿~200亿欧元的税收。甚至有人估计每年偷逃税额400亿~450亿欧元。欠税也十分严重,希腊财政部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90万人拖欠税款近411亿欧元。
  希腊全民偷漏税之严重,从希腊人做生意都不喜欢顾客刷卡和索要收据这一现象可见一斑。如果顾客提出刷卡,店员便马上说“不行啊,刷卡的话我们一要付银行6%的佣金,二要付政府23%的税,一下子30%就没了”,如果要开收据,则马上提出额外加钱。住在雅典的英国女子艾米丽和丈夫已经习惯了希腊人这样的“习惯”。“我们的房东会一边抱怨腐败,一边写给我们只有实际租金额一半的收据。”她说,“希腊人从来没有学过缴税,因为从来没有人因此受到惩罚。”这样做,他们都心安理得,认为政客从国库窃取了更多钱财。
  贿赂成风和不劳而获
  “客户关系”孕育的大政府和高福利之下,潜滋暗长出两种腐败习性—贿赂成风和不劳而获。
  尽管希腊官方报告对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只有不到2%的政府官员能够完全按照规定的章程办理事务。于是,民间贿赂风行。
  虽然希腊公民可以享受免费医疗,但为了得到更及时、更尽力的医治,往往要给医生一个“fakelaki”—希腊语中意为“小信封”,类似于中国的“小红包”。透明国际的调查显示,12%~14%的家庭有过给“小信封”的经历,其中看医生时占了1/3。同样,要取得建筑许可,就得给颁发建筑许可证的官员“小信封”。要打赢官司,也需要向法官送上“小信封”;如果肯定打不赢,“扭转败局”也有办法,送上“小信封”后,法官就会将案子拖下去,直到超过法律规定的起诉日期。
  同时,“小信封”已经有了相应的“市场行情”。比如,要逃避车辆年检,大概需要支付300欧元。如果是看医生,一般在几百到几千欧元之间。税务部门长期以来更形成了一个“钱规则”,就像是足球赛里的4-4-2阵形,如果应缴1万元税,那么4000元得给督察员,4000元自己留下,剩余2000元才交给国家。更有直接索贿的,塞奥多里迪斯是做海产生意的,他抱怨说,进口生蚝,海关检查官不仅直接索要3万欧元,每批货还要另加2000欧元,并指定土耳其一家出口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透明国际的调查显示,希腊民众每人每年的腐败性支出,2008、2009年平均分别为1374和1355欧元。2009、2010年,希腊在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排名分别为71和78名,民众并认为政党是最腐败的组织,其次是议会、媒体、政府部门、私企和东正教教堂,且有60%的民众认为政府采取的措施力度不足以影响国内根深蒂固的腐败现象。欧盟则有73%的民众认为近年来希腊的腐败现象不仅没有被遏制,反而呈上升趋势。果然,2011年,希腊的清廉指数排名再次下滑,在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列80名,与哥伦比亚、泰国等5个国家齐名,比中国落后5名。因此,透明国际称,希腊的腐败是“灾难性”的,已经像毒瘤一样滋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果说,贿赂成风使希腊在国际社会声誉扫地,那么,不劳而获则导致希腊“山穷水尽”。
  希腊政府和民众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劳而获的心态,尤其是在希腊1981年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和2001年以“作弊”手段“混入”欧元区后,这种心态愈发加剧。此后,希腊从欧盟获得了大量资金。然而,这些资金并没有用于兴建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直接分给了民众。“大家一下子都变得有钱了,但没有形成那种财富是靠辛勤工作挣来的文化。”透明国际希腊分部主席巴库里斯说。
  希腊公共部门中,某些类型的雇员居然只需工作20到25年就可以退休。1980年代很普遍的是,公共部门的女性工作15年就可以退休,由此产生了很多刚满40岁就开始领取退休金的人。直到今天,银行、公共设施部门仍然如此。即便私有化的部门,政府仍然接连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提前退休的补偿计划,而且待遇非常高。
  政府也尝试过改革,然而,一遇反对党、工会反对,尤其是民众罢工,政府的改革方案便无疾而终。2002年,政府邀请工会参与后再次提出改革方案,结果方案不僅未推迟退休年龄,反而提早了250万养老基金缴纳人员的退休年龄。往后这些年,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的政府仍然不断加码福利水平。
  居然还有民众以欺骗手段获得政府福利。一个离了婚且膝下无子的前警察,过去15年通过捏造出的19名子女,骗取了超过15万欧元的福利,直到去年12月才被戳穿。
  
  “制度化的腐败”
  在希腊当局看来,4月11日逮捕措哈佐普洛斯是对欧盟和国际社会的一个“交待”。措哈佐普洛斯曾担任“泛希社运”总书记,一度代行总理职权。他在1998~2001年担任防长期间,从国防采购交易中大肆收受贿赂。其妻女也因染指钱财收受,双双被捕。在措哈佐普洛斯被捕之前,前交通部长塔索斯·曼德里斯也因收受西门子公司45万马克(约22万欧元)的贿赂而落马。但国际舆论称,这两人的案子仍然只是冰山一角。
  祖籍希腊的瑞士议员焦塞福·滋斯雅笛斯不久前爆料说,很多希腊议员在瑞士银行都开有大额账户。希腊央行的统计报告显示,仅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28日,至少有333亿欧元直接从希腊银行转移到瑞士银行。前副总理韦尼泽洛斯称,希腊人在瑞士银行账户的资产估计总额为2690亿欧元。这其中,又能有多少是正当收入呢?
  确实,希腊腐败的泛滥和严重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对民主国家的想象。这其中一个事实是,虽然古希腊被称作西方文明的起源,但现代希腊人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没有个性解放思潮和对法治的向往。希腊重新成为一个国家是在1821年,经过多次战争蹂躏,许多希腊人既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邻居,只相信自己的家人。因为腐败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他们对社会风清气正没有希冀,或者同流合污去索贿,或者无可奈何去行贿。
  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塞特维络斯·卡特赛伏斯教授对此有深刻洞察:“问题的核心是我们没有文明的社会文化,因为在希腊,遵守规则是没有面子的,你按规矩办事就会被认为是傻瓜。”舆论因此也严肃指出,表面上看,是国际金融风暴和国内的经济衰退使希腊成为了奄奄一息的“病猫”,根本原因“只有两个字”:(前面提到的)fakelaki和rousfeti—希腊语的意思是“昂贵的政治回报”,颇类似中国的“潜规则”。前总理小帕潘德里欧说得更到位:“我们最根本的问题是制度化的腐败。”
  当然,沦落如此也有历史原因。“二战”后,希腊长期陷于左右翼间的内战,1949年左翼败北,此后便长期遭受不公正的社会待遇,直到1981年安德烈亚斯·帕潘德里欧(老帕潘德里欧)带领“泛希社运”赢得大选,情形才开始改观。然而,之前受到歧视的左翼群体却形成了加速补偿的心态。老帕潘德里欧几乎把腐败给合法化了。曾有一名官员被发现严重贪污,老帕潘德里欧得知后居然说:“我说你可以拿钱,但没说你可以拿那么多。”
  因此,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均认为,希腊摆脱困境、改变形象,光从经济入手,无济于事。“我之所以来做反腐败,是因为我认为这是解决希腊经济问题的根本。”巴库里斯说。然而,迄今,包括欧盟的救助条件,虽比较严厉,却仍然局限于经济。这显然不够,希腊必须进行彻底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重建民众对政党的信任,改革现有的议员免责制度,建立独立机构以强化对政客的严密监督,全力扭转贪贿之风。6月17日的大选,终于让主张经济紧缩的新民主党与泛希社运和民主左派党组建起联合政府,他们能厉行全面的改革吗?
其他文献
《预算法》的修改已经连续两届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当中,并规定在2010年内至少要进行一次审议。但经过3次推延后,讨论再启动的时间,被推迟到2011年“两会”之后。为什么《预算法》的修改如此之难?因为预算制度是对财政支出的节制,是对政府权利的限制,使其不能随意挥动手中的权杖。它更涉及对现行公共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各级政府间、政府和部门间、政府和人大间利益权利关系的重构。  “十二五”期间
“招聘营业员,只要是国家统招、大专以上的毕业生都可以,对专业和性别没有要求。可以过来看一下。”一家物流企业的招聘者吆喝起来,却没有人走向他的摊位。  每到大学生毕业季,北京中关村人才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举办各类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招聘单位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以医疗器械、保险、房地产、教育培训行业为主。本地的大学生是不屑于这里的,来的多是外地毕业生。  零散的求职者穿梭于对排摊位的过道中间,匆匆扫视展板上的
挪威惨案后,又发生了英国的骚乱,而且是在伦敦奥运之前的一年,这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真是不可想象。然后是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全球震撼。而之前,已有了默多克传媒帝国的丑闻,这一切汇集在一起,激起中国知识界甚至普通民众对西方文明的又一次思考,甚至连一些铁杆的崇欧拜美者,这回也不那么肯定了。  《挪威悲剧,多元文化下的杀机》这篇文章,从社会、经济、政治到宗教,分析了形成挪威案件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也击中了西方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信仰事件也层出不穷。  近日惊闻河南省某县有七旬老人土地庙里供奉县长,跪求神仙,帮助乞讨医疗费。据说,该县县长还是出名的“包青天”,为官清廉正直,深得老百姓信任和爱戴。但是,县长工作繁忙,老人只能把县长的肖像挂在庙里,如跪拜神灵一样,跪求县长百忙之中过问此事。然而,官方知情之后,认为这是“人身侮辱”。  曾记得近年来随着日益复兴的民间信仰。老百姓觉得某些政府官员不可信赖,只好去
美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华为、中兴被美国国会认定可能威胁美国家安全,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近期以来,一系列的贸易冲突和跨国投资争端困扰着中国企业。  这是纯粹的贸易或投资问题吗?是简单的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问题吗?可以是,但似乎也不完全是。  10多年的WTO“接轨”期过去了,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仍然被一些国家另眼相待,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中,意识形态和制度因素已经不是若隐若现,而是直接摆
策划人语    1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华盛顿,开始在美国的访问行程。国事访问、13年来中国领导人首次参加的美国国宴、白宫的彩排、宣布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美方的高规格安排,充分照顾到了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心理需要。而这背后,是中美关系过去一年多如履薄冰的现实,以及金融危机后已然被改变的国际格局和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  金融危机给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体系带来了空前的困难和不确定
中国改革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说到目前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特别是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我认为核心就是一条:加速市场化的进程。    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扩张政策帮助经济迅速走向复苏,无论在宏观领域、微观领域还是对外开放领域,处处可见政府行政干预的力量。而今,危机逐渐退去。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已经出现,反通胀已成为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是继续依赖短期有效的行政干预,还是逐步减
金钱的作用  许多人将Libertarianism译为自由至上主义,沿用前文(本刊2012年第16期《市场、金钱与自由》一文,引起了相当多的回应和批评,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王建勋先生的《市场制度有利于每个人的自由》),我将其译为市场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它视自由为最高价值,并以此作为评价政治制度的终极标准。它接着认为,最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保障每个公民平等自由的制度,是市场资本主义。它有两个重要特点:私有
当今日本政坛的政治乱象,在战后67年里也就1950~1955年,以及1993~1994年那两段时间可比。2009年民主党初上台,民意支持高达70%,本来被解读为日本两党制雏形的开端,孰料短短3年多时间,民主党便跌到谷底,民意支持率甚至低于新成立不过一个月的日本维新会,在12月16日大选日丧失执政主导权几成定局。  更有甚者,大选日一周前,有41%的受访者尚未决定该投票给哪个党,因为参选的政党达12
一年前,经济分析师无不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前景欢欣鼓舞。与美国和欧洲的萎靡不振相反,人们预期新兴市场将维持金融危机之前10年来的强劲表现,并因此成为全球经济引擎。  比如,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大胆指出,经济环境从未如此有利于广泛、持续的增长,并预测全球产出将在2050年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将起到引领作用。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的人均GDP增长仍将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