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学习 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源 :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曾这样说过: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觉得写好作文也一样,只有平时多磨刀,考试才能砍柴快,只有具备有目标,有头脑,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在高考考场上下笔有神,勇夺桂冠。由于学业繁重,当然不能每天都能挤出时间来练习写作,所以我觉得练习作文写好作文可以分为三部分:每天的随笔,每周的小作文以及考场的大作文,三种作文的写作练习都有不同的方法和侧重点,下面请允许我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立足生活写随笔
  我觉得,写作水平的提高跟多看和多练是分不开的。而其实练习不一定是要写长篇大段,中心明确,语言优美等文章,平时的练习我更倾向与随笔作文练习。每天我都会花十多分钟来写些不拘一格的文段,有时候缺乏灵感或者素材,我就会抄写一段自己欣赏喜爱的文段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或许很多同学都会说每天的日子都很平淡,没什么可写的。其实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变成叙述的对象:看的电影或者电视,读的有趣的书,买的自己爱的礼物等都可以展开叙述。只要我们带着细腻、乐于观察的心去留心身边人的一举一动,身边事的来来往往,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均可入文,处处留心则皆是学问。例如放学回家,看到家家户户的空调都在隆隆作响,回家后我就写了一段很短的随笔:生活水平提高得太快,不经意间,家家户户悬挂着的风扇都换成立在窗外的空调。走在路上,总会碰上那呼呼作响的空调,然后脚步就会不由加快,心里叨念着:树苗儿的栽培种植速度不知是否赶得上空调机增长的速度呢?这做法会不会凉了小家却热了大家呢……场景并不新鲜,随笔写作也不困难,只要多想一点,勤写一点,做生活的有心人,同学们也会惊喜地发现身边习作材料竟然如此丰富多彩。
  二、展开生活写周作文
  每天的随笔其实就是记下每天触动你心灵的一些人物和事情,而其实这些都是让你的作文变得真实出彩的法宝,所以每一周我都会以一篇随笔为中心然后细加琢磨出一篇文章,常言道“刀不磨不利”,只有在平时多加琢磨,多加练习,在考场上才能在短短50分钟内写出一篇光彩夺目的文章。
  我觉得周作文的联系可以从三方面围绕随笔展开:
  1.重挖掘。
  我鼓励过很多同学每天写随笔,然后展开成一篇文章,可是很多同学都因为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下手时常常会一筹莫展。不过其实许多生活上的小事,只要挖掘出深度,写到文章中去也会像金子一般耀眼。例如鲁迅先生著作的《一件小事》,虽然文章材料及其平凡,但是鲁迅先生却从中体会到劳动人民是何其伟大,然后就写出了如此有教育意义的千古名篇。又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材料也及其平凡,父子二人在南京车站惜别,但通过展开,文章笔下真挚的父子之情感人肺腑,让人难以忘怀。所以,所有小事经过挖掘其实都有其闪光点,融入文章也就能发挥出其独特之处。
  2.重真情。
  文贵有“情”是真理,所有随笔都是自己的所见所悟,其中必定含情,文章可以从情入手,以情动人。例如,我曾写过一篇父子情的文章,获得过考场高分。这是我一个寄宿同学的故事,他有一次家里有事,星期天晚上没能及时返校,他爸爸特地一大早起床冒着蒙蒙细雨骑车骑了十多公里送他上学后又急忙忙回去上班,在他爸爸匆匆离开之际,同学拉着他爸爸的手,嘱咐道“爸,下雨天路滑,小心点骑车。”这场景刚好被我碰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写到文章中去,也触动了阅卷老师的心。
  3.重以小见大。
  生活总是平凡的,但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尝试发掘出当中的不平凡,让文章立意提升一个高度。有时候同学们的随笔有可能会记录班上的一些好人好事,例如某某清洁委员,工作负责,尽忠职守,使班上的清洁评比总是名列前茅;某某同学总是每天帮助打扫卫生却从不声张等,当再翻回这些随笔,同学们可以透过这些小事的表面挖掘出里面的实质,例如集体荣誉感,雷锋精神等来让文章立意更上一层楼。
  三、注意方法写考场作文
  通过平常的周作文其实我们已经把作文练熟练透了,到了考场,我们首先确定好文体,不要偏题,然后把重心放在拟题、章法以及语体三方面,然后再把平时的写作水平发挥出来即可。首先,题目是作文的眼睛,看到题目,我们就该洞悉文章的适宜体裁,设定一个合适的题目,然后确定文章叙述方式,例如记叙文重在叙述,拟题时宜用形象思维而议论文重在议论,拟题时宜用逻辑思维。然后,我们要确定好文章的章法,即谋篇布局。议论文重严密,立论鲜明,中心突出;记叙文重构思,剪裁精当,构思新颖;而说明文中层次,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等。最后,我们要确定文体。议论文主议论,用语应该力透纸背,鲜明精当;记叙文主叙述,用语应该生动感人,具体形象;说明文主说明,用语应该语序分明,准确简明。考场上的好文章都源于平时坚实的积累,所以考场作文不应本末倒置,考试前猛啃书,追求速成化,应该追求细节化,平时多练习,从而在场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其实随笔,小作文,大作文这三点一线的练习过程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理,同学们可以靠随笔来积累材料,靠周作文定格水平,靠考试的大作文升华深度。所以随笔宜多,周作文宜精,考场作文宜稳,而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同学们克服写作畏难心理,增强其写作能力和提高考场写作水平是有显著的效果的。提升写作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放弃,请相信,命运总不会吝惜给勤奋勇士的回报,付出总会有收获的!
其他文献
不速之客  当警察拧亮Mr.K卧室的灯时,正好是三点二十分。“早晨好。”Mr.K先发制人地对他打了个招呼。  “起来。”他命令道。  “出什么事了?”  他当时正站在敞开的门旁边,只见他把头向走廊靠边偏了偏,立即就有另一名警察从砸烂的门缝里用枪对准Mr.K。  “可以梳洗梳洗吗?”  “现在不行。”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另一名警察也直把Mr.K押到汽车后门时才说了句,“行了。”他这是在命令司机开车。
中国著名的挖地专家“只挖地”给福尔摩斯打了个电话。他说,不久前他收到了恐吓信,内容如下:“只挖地!听说你是最有名的挖地专家,哈哈哈,那你能挖到地球内部吗?你马上开始挖我说的地方,那会出现很多有趣的事情。若不听我的话,可别怪我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记住我说挖到哪里——地——球——内——部——”  也许只是恶作剧,但害怕了的“只挖地”决定与福尔摩斯一起开始挖了。不过,那个人所指的地方居然是福尔摩斯家的前
傍晚,饥肠辘辘的大灰狼在林子里闲逛,希望能找点儿好吃的。突然,它那超牛的哈欠声让整个林子都震颤起来。这时,大灰狼听到一声尖叫,回过头发现一个头戴小红帽,身穿红披风,手挎小篮子的小女孩从林中走了出来。  “你到底是谁?这么晚了,在林子里鬼鬼祟祟的干什么?”大灰狼吓了一跳,紧张不安地问。  “大家都叫我人见人爱的小红帽!难道你就是那只人见人怕的大灰狼?这回,你又想耍什么鬼主意?”小红帽抱紧那散发着阵阵
夜色浓重,如腐烂的尸体上流出来暗黑冰凉的血,蜿蜒覆盖了天与地。月亮孤零零地盘旋在学校上空,光线暗淡,仿佛女人眼角的怨泪。高大的建筑物被黑暗模糊掉棱角,远远看去,是血肉模糊的脸孔。淅沥的雨下在黑夜里,所有东西都在潮湿,树木和泥土的皮肤开始溃烂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  雷鸣电闪,描绘着身不由己的宿命,让整个夜晚迅速土崩瓦解。景物在一瞬间苍白,瞬即漆黑,哭泣的鬼影无路可逃,灵魂赤裸僵硬。视界
虽然只为寻找三张歌剧入场卷,却让人心惊肉跳……
英國《自然·通讯》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称,科学家发现,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自带一个“自杀密码”,一旦被触发,就会导致该细胞自我毁灭。这一新发现对癌症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肿瘤代谢学教授马库斯·E.彼得博士认为,细胞的“自杀密码”的效力在自然情况下难以匹敌侵袭性肿瘤。这时,如果我们进行有效的人工干预,通过技术手段触发癌细胞内的“自杀密码”,就可以起到与化疗等效的抗癌作
被交换的间谍    1962年2月的一天,天气阴沉。  前东德和西德交界处波茨坦市的铁桥两端缓缓走出两个人,一是个苏联人,一个是美国人。他们用俄语和英语高声喊道:“交换!”美国代表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由肯尼迪总统亲自签署的文件快速宣读,证明这个即将被交换的苏联人无罪。  这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交换重要间谍的一幕。这个被交换的苏联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千面间谍”阿贝尔。    二战中的英雄    19
原来......  我一直以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可那个夜晚却让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我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中生活着......  那是一个夏夜的傍晚,我被妈妈叫去喊姐姐来家里吃饭,可姐姐不来,我满载失望地回到那个在我眼中再熟悉不过的大院子里。天已经黑了,在黑夜的笼罩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安静得甚至于让我窒息。我骑着车子冲到了自家大门前,和预想的一样,随“彭”的着一声巨响,小弟的头从二楼的窗户里探了出来,“姐
当结束一天的工作,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突然放松,有的人会出现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等症状。这时候,来一套推拿“小动作”,就可以愉悦身心,为内心囤积的压力、疲惫、惶惑找到一个出口,一“键”扫除负能量。  【小编推荐】  书名:《小动作大健康:付国兵教你轻松养生》  作者: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组、付国兵、戴晓晖  ISBN:978-7-5713-1302-9  出版年月:2020年9月  【内容简介】  
奇怪的老人  乘坐大巴车来到山区,江明燕活动了一下身体,心里有些兴奋。他们来的是太行山深处的桃叶村,这还是江明燕在地图上圈圈点点最后选中的地方。三个人正四下里张望,江明燕却独自跑到了一条羊肠小道上。她看到小道上有一个背柴老人,高高一筐柴把她的腰压得弯成了九十度。江明燕走过去,帮老人把柴抬进家里。正要告辞,老人突然对江明燕说:“你是大学生?来做社会实践的?”  江明燕点点头。这次暑期实践,他们一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