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light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6年,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与师友迁居大有庄同住共学,开始讲《人心与人生》。由于讲得特别精彩,前来听课请教的人络绎不绝。一年后,教育部一位官员听到这个讲学后,便推荐梁漱溟为北京高校学生演讲。
  1927年1月,梁漱溟开始在北京高校讲《人心与人生》,他个人十分兴奋,觉得这是对自己治学的肯定,表示要免费讲。大家都知道他对学问痴迷,从不在意钱,也没有过多礼让。可梁漱溟讲了幾场后却突然提出要收费,组织者便让他自己定价。梁漱溟张口便说,每人听课费一元。这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很不理解、非常懊恼,有些人甚至骂他,说他以前都是披着善良的外皮,现在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了。
  梁漱溟根本不在意被骂,依然定时开讲《人心与人生》,可两个月过后,再也没人骂他了,因为当时无论哪个学校,都有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收到了五元至几十元的助学费。这都是梁漱溟给的。
  原来,梁漱溟开讲后,许多学生因为排不上号而焦急,而梁漱溟发现,每场都有教育部安排的许多“有关系、有门路”的人,至少占去一大半座位,他们占了座,那些穷学生就没有听课机会了,于是,梁漱溟想了这个办法,从这些学生中挣来一些钱,补助给那些没钱听课的穷学生。
  1941年3月,中国民盟成立,梁漱溟任常务委员,并代表民盟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因为刚刚起步,经费和经营都十分困难。此时,国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著名报人萨空了因为报道真相被国民党通缉,被迫去了香港。
  萨空了来港后,梁漱溟十分高兴,第一时间联系他,表达了邀请他办报的愿望。萨空了携全家来港,正愁生活没有着落,当然愿意干老本行,考虑到《光明报》也是进步报纸,也没有和他谈工资条件,一心扑在报纸上。
  不久后,在梁漱溟和萨空了的共同努力下,《光明报》渐渐打开了市场,发行量稳步攀升,经营终于走上了正轨。这一日,梁漱溟正式提议并报总部批准,由萨空了任报社总经理,并期望总部尽快批复。可总部却一拖再拖。萨空了不知总部是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便去问梁漱溟。梁漱溟总对他说,总部最近正忙还没来得及。如此一来二去,萨空了有点急了,表示一家老小生活无着落,再不同意就离开这里。这一次,梁漱溟急了,他给民盟总部发了一份急报,萨空了的批复才算批了下来。
  后来,萨空了才知道真正的原因。
  原来,梁漱溟一直在为他考虑。《光明报》的社长是梁漱溟,萨空了是经理,可梁漱溟在定工资时,只给自己开100元,而给萨空了开200元。民盟认为这样不合规矩,就一直不批。梁漱溟却坚持表示自己独自在港花销小,而萨空了全家在港负担重。并最后发电说,如不同意,将不再办报,民盟这才同意他的提议。可即便这样梁漱溟还是不太满意,每次发工资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一半工资交给会计,让他交给萨空了,并叮嘱说是营利分红。
其他文献
一  在金陵的长干里,五月是出门行商的时候。  尤颜换了身男装,抹黑了肤色,再把两道轻烟似的秀眉画得极粗,悄悄地带着一个粗使小厮上了宁丰的运盐船。  宁丰家世代以贩盐为生,往来于吴蜀之间,是长干里的首富,他本人又是长干里一带最俊俏的男子,不知得了多少女儿家的青眼,尤颜就是这众多倾心人之一。  可惜宁丰去年年底娶了做米面生意的苏家女儿苏宛为妻。自从两人成婚后,里弄街巷就流传着宁、苏两人青梅竹马、两小
吃飯生气,易长胖  美国某大学研究显示,经常在吃饭时生气的人,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比其他人平均高出12%,而胰岛素有助于脂肪的存储,导致体重增加。  ——我决定以后吃饭都要气沉丹田。  睡不好,残疾风险高  美国一位医学家研究发现,与睡眠质量好的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的人十年后完成日常活动受限的可能性将增加55%,而有严重睡眠问题的人十年后无法正常完成日常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两倍。  ——为了以后能跳廣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实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几乎都是为了一口饭,或者一口气而被动造反。一旦条件有了改善,能够吃饱饭或不再受气,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希望做回良民。  王莽末年的“绿林军”“赤眉军”起义,最初就是几股吃不上饭的流民,平日窝在山林里,靠打家劫舍过活。即使啸聚山林,他们也时常惦记地里的庄稼,总想着庄稼熟了就回家收割。虽然聚有数万之众,却不敢攻击城邑,横行乡里只为一天的口粮,
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维多利亚时期拍照是一件奢侈事,能有一张正装照就不错了,没想到的是,那时有一群二货希望把自己最搞笑的一刻永存,生生制造了诸多欢乐瞬间。
無论北漂还是北奔,孤寂的北京城中,他们或许找不到精神慰藉和灵魂伴侣,曾经的梦想在生计面前仿佛也成了笑话,甚至注定会离开。但他们的选择近百年前就已写进北京的风里。
溥仪相亲被纠缠  溥仪被特赦回北京后,他的七叔载涛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这名女子姓张,四十多岁,长得很端正,对溥仪格外热情,但溥仪对张女士并不感兴趣。一天,张女士的父亲来到北京,她就打电话约溥仪一起吃饭,溥仪推说有事。张女士就到溥仪住的旅馆找他,溥仪想躲她,就偷偷溜了出去,没想到在楼下与父女二人走了个碰头。即使如此,溥仪还是当面拒绝了吃饭之事。张女士便向溥仪求一幅字作纪念,但溥仪怕惹事,一直没应允。
据《子不语》记载,有位叫董溶的刺史曾在海宁州任过官,一年春天,他领人下乡踏勘民情,忽有旋风在轿前盘旋,轿夫抬向左边,旋风就转到左边,抬向右边,旋风又转到右边,横竖就是躲不开。董公顿觉诧异,于是默默祷祝:“若此地真有人身负奇冤而来显灵,请在轿子前转上三圈后退去引路,我马上命人跟上查探。”  祝祷完毕,旋风在轿子前转了三圈就旋向别处。董公马上命公差跟着旋风,来到一僻壤處,那里有座坟墓,旋风至此而停。董
于右任是晚清舉人出身,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当然,他还是个美食家。  1927年秋天,于右任偕夫人与朋友到苏州太湖赏花游玩。时近中午,船行到了灵岩山下的木渎古镇,岸上有家馆子叙顺楼,大家饥肠辘辘,于是登岸就餐。老板以招牌菜斑肺汤、三虾豆腐、白汤鲫鱼等招待于右任一行人。  这道斑肺汤是由斑鱼的肝制成的,斑鱼光滑无鳞,状如河豚,是太湖特产。于右任尝了之后,大为赞叹,忙向店家打听菜名。由于对方说的是
噶礼是康熙时期颇有名气的官吏。他勤于政事,工作效率高,很得康熙青睐,官职一路上升,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然而,噶礼却有个毛病:贪婪、暴戾,对下级、百姓都很残忍。康熙喜爱噶礼的才干,因此对他的劣迹一直容忍着。但噶礼一直在突破康熙容忍的底线,例如1711年,江南发生科举考试舞弊案,负责此案的噶礼却因为收受贿赂,将此事遮盖了过去。  更要命的是,噶礼还对老百姓的衣食之源下黑手,居然将两江的大米贩卖到外地牟取
大水要漫城府  公元前30年七月,西汉国都长安一片混乱,传言洪水要来了。渭河边上九岁的小女孩陈持弓听说洪水将至,就跑进横城门,在没有任何凭证的情况下进入未央宫前面的掖门。未央宫在西汉是皇权的象征,皇帝的日常起居均在这里,而皇宫守卫竟然对此没有觉察。  到了九月,汉成帝下诏:“各地发生水灾,人民死伤数千,京城无故谣传大水将至,官民恐惧,都向高处拥挤,这都是因为苛政暴吏造成的,派遣谏议大夫巡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