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以平白的教学方式为主,只按照目录的顺序来讲解课本内容,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区别性,没有把相似的知识点串连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都是具有分散性的,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的内在相似性和区别性,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文主要探究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 高中物理 应用
高中物理涉及时间、空间的不同维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知识点比较多,如果不能把知识点有效地联系起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知识脱节的情况,难以理解物理知识。教师要把比较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学会准确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下就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提出相关建议。
一、运用比较法进行横向比较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如何理解物理中的同一范畴不同类别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大难题,物理教学中涉及很多公式定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公式时很容易产生混淆,或者是把这些公式定理都完全割裂开来,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难以理解系统性的物理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把知识点串连起来,让学生对物理课程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力的效果》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浮力和重力放在一起对比,在力的方向上,浮力是由下而上的,即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而重力的方向则是自上而下的,是竖直向下的方向;在产生力的原因上,浮力是由于一件物体对另一件物体的挤压而产生的排斥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形变而发生的,而重力则是由于地球具有吸引力,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受到引力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重力;在影响因素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它们能够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所接触的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系,重力则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系,还和重力系数g有关系。虽然浮力和重力有很大的不同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浮力和重力都是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把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内在的联系,让学生可以把物理知识理解透彻。
二、不同客观物理条件的比较
在物理教学中,客观物理条件是最基础的部分,而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中,即使是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状态,物理条件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物体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的自然物理环境下,不同的物理条件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来进行比较,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范围内,水基本都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平时的矿泉水、饮用水、龙头水都是水在常温下的状态。而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逐渐沸腾,指导达到水的沸点,通常情况下是100℃,水就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即在到达水的沸点的这种条件下,水就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而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谁沸腾的时候,我们也经常看上升的水蒸气是白色的,其实这时候看得见的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在蒸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上方的冷空气,水蒸气在突然遇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液化现象,即从气体变成了液体,所以能够看得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气体。水在低温的情况下,通常在低于它的冰点0℃的情况下,水就会结冰,变成固体,并且体积会增大,密度会变小。在昼夜温差特别大的情况下,水蒸气会直接变成了冰晶,即水的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看到的霜等就是凝华作用形成的。通过这样不同物理条件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水会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了解导致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水在不同物理条件的比较,可以加深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印象,可以准确区分不同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比较地区之间不同的物理环境
除了物体本身之外,物理环境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范畴,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物理环境为人文社会服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客观物理环境,了解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会有怎样的不同作用效果,探究如何使物体适应物理环境的客观规律。
例如,在学习《重力》这部分的内容时,科学家探究发现同样的一件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大概是在月球上的6倍。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地球和月球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宇宙天体,而为什么二者对物体产生的重力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的不同客观环境,首先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月球大很多,会对物体产生更强大的地心引力和万有引力。其次,地球和月球的构造不同,密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地球对物体产生的重力会比月球大很多。通过这样比较不同物理环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的物理环境,了解不同的环境对物体产生的不同作用,从而解决问题。
比较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比较教学法,把知识点串连起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的策略,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比较教学法的运用效率。这样,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物理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2]李文军.高中物理比较教学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 高中物理 应用
高中物理涉及时间、空间的不同维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知识点比较多,如果不能把知识点有效地联系起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知识脱节的情况,难以理解物理知识。教师要把比较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学会准确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下就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提出相关建议。
一、运用比较法进行横向比较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如何理解物理中的同一范畴不同类别的计算公式是一个大难题,物理教学中涉及很多公式定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公式时很容易产生混淆,或者是把这些公式定理都完全割裂开来,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难以理解系统性的物理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把知识点串连起来,让学生对物理课程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力的效果》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浮力和重力放在一起对比,在力的方向上,浮力是由下而上的,即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而重力的方向则是自上而下的,是竖直向下的方向;在产生力的原因上,浮力是由于一件物体对另一件物体的挤压而产生的排斥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形变而发生的,而重力则是由于地球具有吸引力,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受到引力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重力;在影响因素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它们能够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所接触的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系,重力则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系,还和重力系数g有关系。虽然浮力和重力有很大的不同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浮力和重力都是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把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内在的联系,让学生可以把物理知识理解透彻。
二、不同客观物理条件的比较
在物理教学中,客观物理条件是最基础的部分,而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中,即使是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状态,物理条件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物体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的自然物理环境下,不同的物理条件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来进行比较,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范围内,水基本都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平时的矿泉水、饮用水、龙头水都是水在常温下的状态。而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逐渐沸腾,指导达到水的沸点,通常情况下是100℃,水就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即在到达水的沸点的这种条件下,水就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而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谁沸腾的时候,我们也经常看上升的水蒸气是白色的,其实这时候看得见的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在蒸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上方的冷空气,水蒸气在突然遇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液化现象,即从气体变成了液体,所以能够看得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气体。水在低温的情况下,通常在低于它的冰点0℃的情况下,水就会结冰,变成固体,并且体积会增大,密度会变小。在昼夜温差特别大的情况下,水蒸气会直接变成了冰晶,即水的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看到的霜等就是凝华作用形成的。通过这样不同物理条件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水会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了解导致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水在不同物理条件的比较,可以加深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印象,可以准确区分不同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比较地区之间不同的物理环境
除了物体本身之外,物理环境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范畴,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物理环境为人文社会服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客观物理环境,了解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会有怎样的不同作用效果,探究如何使物体适应物理环境的客观规律。
例如,在学习《重力》这部分的内容时,科学家探究发现同样的一件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大概是在月球上的6倍。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地球和月球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宇宙天体,而为什么二者对物体产生的重力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的不同客观环境,首先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月球大很多,会对物体产生更强大的地心引力和万有引力。其次,地球和月球的构造不同,密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地球对物体产生的重力会比月球大很多。通过这样比较不同物理环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的物理环境,了解不同的环境对物体产生的不同作用,从而解决问题。
比较教学法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比较教学法,把知识点串连起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的策略,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比较教学法的运用效率。这样,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白瑞敏,徐宝芳.物理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2]李文军.高中物理比较教学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