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中的外语教育

来源 :外语与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教育中的外语教育旨在培养国民外语能力与国家外语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外语教育、专业外语教育、精英外语教育.基础外语教育培养公民外语能力,提升公民素质;专业外语教育培养一般外语人才,为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精英外语教育培养高端外语专才,应对全球事务与全球治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国民外语教育应该自觉融入全球教育的理念,循序分级推进,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global awareness),培养一般外语人才的全球视野(global mindset),培养高端外语专才的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以呼应国家战略,应对人类新的挑战.
其他文献
本研究概述了学术翻译和科学翻译的重要价值,通过比较有关“学术翻译”与“科学翻译”两个概念的探讨,认为“学术翻译”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而“科学翻译”是一个争议性概念;通过对“学术”与“科学”二词的概念考辨,阐述学术翻译与科学翻译的多重关系.讨论译学核心概念间的联系,有利于推动译学本体的进一步研究.
翻译文本的显化和隐性特征作为翻译共性的研究对象,一直是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往学者对于人称代词翻译的显化和隐性研究多基于文学文本语料,且多聚焦于显化研究,鲜有学者关注翻译隐性特征.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英汉财经双语平行语料库和原生汉语可比语料库,采用语际对比和语内类比的双核对比研究路线,以期探究财经文本中人称代词汉译的显化和隐性的特征以及影响翻译策略的动因.
守正主责 深耕服务rn李新碗馆长:林校长,您好!首先 ,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这次采访!我觉得对指导图书馆的发展会非常有意义.今年4月,在包玉刚图书馆修葺一新重新开放之际 ,我们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图书馆史展览 ,梳理出我校图书馆历经敢为人先的创始阶段(1896 -1936年)、甘于奉献的变迁阶段(1937-1977年)、追求卓越的振兴阶段(1978-2020年)、擘画未来的逐梦阶段(2021年-).我们把展览内容印制成了交大图书馆馆史宣传册 ,从中可以看出 ,图书馆无论是过去、现在都发
通过探讨当今智慧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对“2021第五届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的学术报告进行分类归纳和观点综述,立足于图书馆事业智慧化转型的历史时机,图书馆学界、业界以及企业界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具有极大刚性需求,必须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并构建智慧图书馆“全方位、立体式”建设生态.
法语双及物结构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句法特征.根据APPL功能语类分析法,vP和VP之间的论元增容投射可为右向移位前的间接宾语提供落点位置.当间接宾语由介词引入时,其重型特征驱使它右向移位,但当间接宾语由接语代词充当时,该代词则可留在spec-Appl位置,同时接语代词必须附着于临近的动词或助动词.由于与格结构中的介词岛现象和接语代词的內在格使间接宾语呈不活跃状态,因而不能进行被动或前置等句法操作.本文还从双宾接语代词中人称性别数特征是否完备的角度对法语双宾结构中代词的共现限制进行了讨论,并运用有生性层级概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和发展动力.图书馆界更多关注服务之本源、教育之担当、未来之重任.面向新时代,图书馆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践行“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的初心与使命,谋求跨越发展有四个着力点:坚定服务初心,传承文化力量;重视资源建设,夯实服务根基;加强技术引领,发挥智慧效能;提升馆员能力,创新服务供给.
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有助于图书馆开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格局重整,构建融合互通、泛在共赢的发展布局,全面提升智慧服务质量.此文在文献计量学分析基础上,梳理国内图书馆机器人领域研究成果,将其总结归纳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的革新、机器人的体力替代型服务、机器人的智力替代服务、智慧馆员与智慧创新服务4个主题.机器人技术可以部分替代图书馆的体力服务,提升咨询服务的质量,衍生出各类优质智慧创新服务,实现各类异构数据的整合与深度解读,提升图书馆的资源揭示力度,优化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增加用户服务效能,建立自助
1.引言rn古诗英译最早始于十六世纪末,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黄鸣奋1997:131-132).四百多年来,古诗英译先后出现了三大类别八大翻译流派:(一)早期的直译派,后来演变成散体派与逐字翻译派.早期的直译派中西代表译家分别为初大告与韦利(A. Waley),后来的散体派中西代表译家分别为杨宪益与华逊(B. Watson,又译为华兹生),逐字翻译派中西代表译家分别为黄雯与巴恩斯通(T. Barnstone);(二)早期的意译派,后来演变成诗体派与现代派.早期的意译派中西代表译家分别为蔡廷干与翟理斯(H.
随着网络爬虫、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语义分析技术的更新和研究范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问世,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搜索和筛选学术文献资源提供了新的体验,也为科研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选取了7个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Microsoft Academic、Dimensions、Semantic Scholar、Lens、Scinapse、Scilit、Scite)进行调研比较和案例分析,以期挖掘各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指标、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分析、插件及导出等特色,供图书馆员做科研评价分析时参考和选择
对张厚生先生与目录学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既是目录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又是对目录学优秀传统的重要传承.文章从学目录学、用目录学、目录学学术贡献、张厚生与“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先生与目录学的情缘.回顾与思考是学科不断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继承和发扬目录学致用之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读书治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