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态控制与教师素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武功县河道乡皇甫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的蒙蒙(化名),在考试期间,一个纸团从邻桌同学处“空降”而来。蒙蒙因胆小没有捡起“有心人”精心准备的答案。次日早,班主任何某嫌蒙蒙不捡纸条,就在教室里打了蒙蒙。(见2011年5月6日《咸阳日报》)老师体罚学生且惹家长不满,此事给双方都带来严重后果。
  班主任老师为什么一反常态竟公然在教室体罚学生?由此,令人担忧起教师的素质,也由此想起了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对正在做饭的妻子没有好脸色;妻子莫名其妙心中委屈,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则成为最终受害者。
  从某方面说,老师体罚学生以及“踢猫现象”提醒我们,应该重视那些面对升学率考核、招聘制、工作时间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现状的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素养问题。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教师群体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加大,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素养也随之提高。社会、学校、学生时刻关注师德修养,更加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却关注的较少,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教师压力大,心理状态不佳与社会、学校有很大关系。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内在环境。切实关心教师疾苦,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提供安居乐业的工作环境。政府、学校在关爱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
  心理状态不佳、教育教学素养不高,教师也应自我反省,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充实自己,时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加强自身修养,要正确适时地释放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时刻具备能面临挑战,克服困难的健康心理。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注意、记忆、思维、感知等心理因素。教师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有无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教师要保持自知之明,对缺点不掩饰,对优点不夸大,不缩小,保持自己心理平衡状态。做到在挫折、困难面前不低头,既经得起失败,又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要学会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教师自身也应该自觉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烦躁情绪和过激言行。
  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消除疲劳、解除苦闷、松驰情绪、焕发精神、陶冶情操,而新的兴趣、新的眼界,有利于扩展教育思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有利于教学上的成功。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做一份其他领域的工作。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肩负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角色,教师的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的素养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如果社会、学校、教师都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当今教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次次改革中,农村教育因其硬件周边环境,相对不足的师资水平等因素,总是禁锢着改革的步伐。那么,如何乘着新一轮教育改革之风,培养、发展农村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些尝试:  一、多读少讲,培养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先生
【教学设计】  新课程指出,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实际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内容:(1)把课本知识设计成让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填鸭”式的旧的课堂模式,用有思维
【摘 要】针对高中学生对数学厌学、成绩不好的现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提出了从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特点、直观形象、精心设疑、问题解决等,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关键词】厌学 兴趣 有效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生活的地方,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同时在一群教师中必须产生一小支更加有朝气、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他们是学校总体工作的关键,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做好班级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
【摘 要】批改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  【关键词】集体评阅 小组评改 轮流面批 回批习作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最难的莫过于作文的批改评阅,轻不得,重不得。略改怕学生不明师意,改时无处下笔;详批又恐制约孩子思路,打击写作热情,劳神费力,收效甚微。 因此,与我来说每次批阅作文总是“痛并快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承担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现在的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摘 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生 抗挫折能力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水平就意味着要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激烈的竞争以及
摘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具备浓厚的观察兴趣,明确的观察目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从而提高生物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 观察能力 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能力。在初中生物38个学生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学生实验的73.7%,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过程中。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
【摘要】合作学习是通过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文章主要是针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意义以及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合作教学的主要创始人是约翰逊兄弟,他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在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普遍认为合作学习可以调节人际关系、改进
【摘 要】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感慨今天学生历史人文素养的缺陷,更感慨于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希望自己能多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喜欢上历史,以后用好历史,一切皆然。  【关键词】历史 事实 以人为本 人文素养    历史是什么?历史究竟是个什么?解释如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马克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