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只小羊引发的生命教育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当幼儿与自然渐行渐远,我们努力通过饲养动物、种植植物让他们回归自然。然而,只是养几只动物或种些许蔬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基于前期的种植饲养活动,我们开始尝试从探究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行动方式进一步延伸到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饲养小羊的过程中,幼儿感受生命的独特、尊重生命的规律、与物种建立依存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生态意识。
  一、与自然亲近,遇见生命的美好
  我們的思考:如何让幼儿形象地感知生命?
  生命抽象且复杂,幼儿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感知生命。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探究兴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身边的动植物开始感知生命。
  我们的实践:当小羊被遗弃了……
  幼儿园周阿姨家的羊生了五只羊宝宝,羊妈妈因为奶水不足不能同时喂饱五只羊宝宝,所以有两只出生仅两天的小羊要被遗弃了。幼儿听说后决定领养这两只小羊。但是没几天,一只小羊就因喂养不当死掉了。对此,幼儿很伤心,经过讨论,他们认为是喂奶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喂奶的量和次数不够科学。那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幼儿决定对小羊一天中的喝奶次数、时间点、每次喝奶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们做出了小羊喝奶统计图,为后续科学喂奶提供了支持。在伴随小羊生长的过程中,幼儿生成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探究小羊最爱吃的食物、为小羊做食谱、帮助小羊断奶、探讨小羊是否需要喝水等。此外,他们还对小羊的性别、名字、习性、羊蹄、羊角、体重、身长、身高、身围、跳跃能力、爬行高度、生殖需求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建立了关于小羊的成长档案。
  在这段照料生命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小羊的发展变化,看到了一个生命所要经历的基本过程,包括出生、生长、发育、死亡。整个活动持续一年,以小羊的成长为线索,过程中有出生的懵懂、成长的悲喜、爱恋的悸动和生命的延续。在这场生命对生命的关爱中,幼儿看到了小羊的成长变化,更体会到了生命的艰辛与珍贵。
  二、与生命相遇,遵循生长的规律
  我们的思考:尊重生命从何做起?
  万物生长皆有规律,植物如此、动物如此、人亦如此。生命的生长规律是客观的,不会随意改变。尊重规律、顺其自然,才能各自安好。所以,尊重生命要从尊重生命的生长规律做起。
  我们的实践:当小羊要离开……
  新冠疫情下,为确保幼儿安全,各地对幼儿保健防护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幼儿园内不饲养任何动物。因此,小羊可能要离开幼儿园了。幼儿非常不舍,他们变身“守卫者”展开了一场拯救行动。幼儿先是调查了“小羊为什么要离开”,在得知动物身上有病毒会传染给人后,他们又开始探讨“小羊送去哪里”“那里有它爱吃的食物吗”“它会喜欢那里吗”等问题。幼儿开始注意到特定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于是,他们对小羊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行动方式深入探究,并在观察到的现象之间找到联系,从而了解到小羊所需的环境,以及这一特定环境对它们生存的意义。最后,幼儿回归小羊的生活习性,从小羊的本能出发创设了适合它的居住环境。这种拟真的饲养环境保障了小羊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独自生存和活动,避免了人与它的直接接触(如喂养)。幼儿与小羊互不打扰,一方面符合防疫要求,保障了幼儿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想让小羊留下的愿望。
  幼儿园不可能完全复制动物的生存环境,但在饲养活动中我们也不能无视环境的创设。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对被圈养动物最起码的爱和尊重。只有在拟真的环境中,才会产生适宜的自然行为。幼儿意识到特定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关注小羊成长的需要,尊重小羊生长的自然规律,并身体力行,为小羊的生存创造适宜的空间与条件。我们看到,幼儿在自然规律的轨道上,学着尊重动物的生命和生活习性。
  三、与物种依存,实现共生共荣
  我们的思考:如何真正走进生命?
  动植物与人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共同构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大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人类生活,人类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会影响大自然,最终又反作用于人类。生命教育要引导幼儿围绕生命思考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后疫情时代,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物种间相互依存的观念,对生态关系具备粗浅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生命教育最为长远的价值追求。
  我们的实践:当小羊留下了……
  小羊留下后,幼儿与小羊、小羊与植物间有了新的矛盾。首先,即便小羊留在了幼儿园,但幼儿仍无法与它见面。他们觉得应该找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看小羊会很安全。于是,经过讨论幼儿决定在空中建一条路,像高架桥一样,高度略高于小羊的最高跳跃值,最终实现了与小羊在安全距离内接触的愿望。观察小羊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又发现小羊会啃石榴树皮、吃光高处的植物,甚至对刚发芽的植被也不放过,这样这些植物很快就会死亡。针对这一问题,幼儿给石榴树围起了防护栏;探究小羊爱吃高处植物的原因,调查了哪些植物长得高以及哪些植物适合小羊吃。在此基础上,他们以季节为标准筛选、汇总了适合种植的植物,制订了播种计划并实地种植了这些植物。最后,对于小羊的粪便,幼儿把它们收集起来用作植物的天然养料。植物为小羊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小羊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
  在解决小羊与人、植物之间的矛盾过程中,幼儿感知到动物、植物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最佳距离”,发现动物与植物之间天然的依存关系,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动物、植物的影响,看到了大自然中物种间的完美关系。这促使他们从关注个人体验到关注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主要不是通过生命以外的资源进行,而是借助生命本身的力量实现。幼儿天生对大自然有亲近感。相比于植物,他们更偏爱动物。所以,饲养小羊为幼儿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理解生命提供了机会。当然,生命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认识生命。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幼儿学会尊重生命的生长规律,围绕生命理解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爱、尊重、保护自己的生命,并懂得关爱他人、热爱大自然。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李芳.幼儿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J]. 幼儿教育,2006,(07).
  [2]胡宜安.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本质[J].教育评论,2010,(06).
  [3]王云峰,冯维. 论幼儿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J].幼儿教育,2006,(6).
  [4]邓艳.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纲要分析、现状调查及课程构想[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游戏价值:这是华德福教育中常见的游戏之一,可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一方面唤醒和激活幼儿的感官和身体,增强幼儿对身体的认知和操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对肢体的表现力。
为缩短高速列车在紧急制动时的停车距离,研制出一种小型化、轻量化的空气动力制动装置。为了检测其空气动力特性,在风洞设施中以400 km/h的最高流速对全尺寸原型装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展开的响应时间只有0.39 s,原型装置每个单元能够产生2.3 kN的气动阻力。此外,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性能进行了计算。对设有大量设备的车顶周围进行CFD分析,结果表明交错布置的装置与标准平行布置的相比,总阻力可增加10%。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国内学者对创造性游戏有着不同认识:霍力岩认为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华爱华认为“创造性游戏主要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邱学青指出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从诸多学者对创造性游戏
编者按:近些年,动物饲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有些幼儿园甚至出现了类似动物园的饲养基地。活动实施者在利用动物资源开展教育方面有一定偏差,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知识取向、工具价值取向的动物教育观仍然广泛存在,与动物相关的教育活动违反生命伦理等。通过伤害生命的手段让幼儿去学习保护生命,这无疑是水中捞月。为此,本刊特别针对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进行专题探讨,以期给各位读者一些借鉴。  动物伦
1~2岁是“生命最初1000天”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的幼儿开始萌发自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自主进食欲望,因此这一阶段是幼儿学习独立进食的黄金期。照护者应允许幼儿参与每日的进食活动,满足其自主进食的欲望,培养其独立进食能力。1~2岁幼儿独立进食能力的发展主要面临两种摄食方式发生转变的挑战:一是液体食物从奶瓶吸食到杯子饮食的转变,二是固体食物从被动喂食到自主进食的转变。本文结合1~2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
动物教育是当下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许多幼儿园在有效开展动物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在此过程中,大家发现,教师的动物教育观是影响动物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聚焦于对教师动物教育观的研究,以29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法为主,实物分析法为辅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利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梳理教师的动物教育观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教师动物教育观的策略。本研究期望引起更多
印度著名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对自然了解得太少,比如我们不了解昆虫,不了解青蛙以及在群山之中呼唤同伴的猫头鹰,我们似乎从来不去感受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物。”从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幼儿珍爱地球上多样的生命,就应从了解和感知生命的多样开始。我园以幼儿生活世界为根基,以生命性资源为载体,打造了独特而有价值的“爬宠馆”。  “爬宠馆”的“爬”是指爬行动物,“寵”是宠爱、宠物的意思
“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一直以来都是法国绘本的重要特色。法国及法语国家的许多绘本插画师、艺术家都力图在绘本的画面表现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创作了相当精美的作品。这些绘本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通过其新奇的构思、特殊的形式和具有引导意义的内容组织,起到了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随着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问题逐渐得到家长、老师及研究人员的更多关注,许多法国绘本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突破和创新。这些风格独特、设计精美的绘本,或可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2~3岁的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开始关注并识认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本活动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尝试按照颜色和形状分别进行分类和匹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中获得观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2.能根据颜色或形状将糖果分别放入对应的糖果盒中。  活动准备  带有不同图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1]美国学者伯恩认为动物是幼儿的“第四位老师”,[2]动物的出生、死亡、典型行为等,均能成为教师可利用的教育契机。幼儿园里饲养动物是早期教育者实施动物教育的常见手段之一,教育价值早已得到公认。不过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如幼儿动物学习目标不明确、饲养动物方法不规范等。据统计,在1400多个获得全美幼教协会认可的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