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清汤鱼圆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qi251305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溪湿地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仅5 km,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重叠交错,犹如片片鱼鳞,素有“万塘览胜”之称。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不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到西溪游玩,当然少不了品尝西溪特色美食——清汤鱼圆。
  鱼圆,又名鱼丸,是杭州人喜爱的汤鲜食品。它的制作方法是将去皮、去骨刺的鲜鱼,斩成细腻的鱼茸,加入适量蛋清、淀粉,用手捏挤出一只只鱼圆,放入热水锅氽浮而起。鱼圆柔绵细滑,白嫩宛若凝脂,浮于清汤之中,色香味俱全,既可当点心配料,又可做汤饮食,是当地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他们招待远方友人的宴席常见菜品。
  据悉,清汤鱼圆是这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宴,而且还跟大名鼎鼎的秦始皇有关。秦始皇素来喜欢吃鱼,却十分讨厌鱼刺。鱼肉中如有鱼刺,则赐死厨师,而剔除鱼刺,将鱼肉烧汤或者烹炒的话,又怕犯有诅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有好几个厨师为此丧命。
  有一天,秦始皇巡游至西溪,食欲大开,想吃鱼。于是请当地名厨为其烹饪。名厨在洗好鱼后,想到有鱼刺会惹怒秦始皇,自己将命不久矣,于是把一肚子火气发泄在鱼上。他用刀狠剁鱼身,一下两下,砸着砸着,他惊奇地发现,鱼刺鱼骨竟自动露了出来,鱼肉成了鱼茸。这时,碰巧传来传膳之声,厨师急中生智,顺手拔去鱼刺,将鱼茸揉捏成团,投入已烧沸的汤中,氽成了丸子呈上。
  这碗清汤鱼丸,色泽白如玉,恰似清水芙蓉,鲜嫩如豆腐,很符合皇帝的口味。秦始皇吃了丸子后,便问这新菜品叫什么名字。厨师想到“丸”跟“完”是谐音,若说叫鱼丸的话怕会触了皇帝霉头。于是,他便说是“鱼圆”,有圆满、团圆之意。秦始皇闻言大悦,下令重奖了做鱼的厨师。以后,这种做鱼的方法也渐渐传到了民间,被叫成了“汆鱼圆”“汆鱼丸”。
  西溪的清汤鱼圆,因为湿地的水质环境好,盛产鲢、草、青、鳊等淡水鲜鱼,都是现在市面上不大能夠见到的野生水产,鱼圆的最大特色以白、清、嫩、鲜而著称,像豆腐一样嫩滑,入口即化,但又带着浓郁鲜甜的鱼肉鲜美,为杭州菜之一绝,曾于1956年被有关部门评定为杭州36种名菜之一。
  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祖籍浙江杭县,他的母亲是地道的杭州人,擅长制作鱼圆,因此他自幼吃到了又鲜又嫩的鱼圆,中年以后的他时常以眷念之情回忆起母亲做的“嫩得像豆腐”的雪白鱼圆。他在《雅舍谈吃》里深情描绘母亲做鱼丸的步骤:“先剖鱼为两片,用刀徐徐斜着刃刮其肉,肉成泥状,加少许盐,少许水,挤姜汁于其中,用几根竹筷打,打得越久越好,打成糊状。煮一锅开水,急速用羹匙舀鱼泥,用手一抹,入水成丸。等到鱼丸变色即是八九分熟,捞出置碗内。做鱼丸手法要快,沸水要控制得宜。煮鱼丸的汤本身即很鲜美,不需高汤。将做好的鱼丸倾入汤内煮沸,撒上一些葱花或嫩豆苗,即可盛在大碗内上桌。”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满了这些美食的味道,以致齿颊留香,久久难忘。
其他文献
打糕,是朝鲜族人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因为它是将糯米饭放到槽子(或其他物件)里(上)用木槌捶打制成而故名。在关东,朝鲜族人不在少数。就吉林省而言,大范围说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有朝鲜族自治县等,小范围讲,关东很多地区都有朝鲜族人居住。正因为这样,当我们向读者介绍关东民间传统特色粘食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打糕。  朝鲜族人喜食打糕的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朝鲜族就有文献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
饺子亦是定情物  春节前夕,老同学聚会,宴席上来一盘饺子时,笔者的一位高中同学触景生情,說他如今有着一个贤慧的妻子,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段美妙的爱情,就缘于饺子。请听他的讲述——    1987年再次高考名落孙山之后,我失落地到异地去复习功课,我只是想换一个环境,调整一下心情,为自己来年的再次冲刺做精神的放松和充分的准备。那是邻省的一个小城,食物方面面食很多,但很多的是面条和馒头以及馅饼。我和
从历史出发,地下文物与地上文献结合。王仁兴先生的《国菜精华(商代—清代)》里有我国历朝历代的名菜,而这些名菜在历史文献里只留下只言片语,要去探索它们的具体操作方法,就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国菜精华(商代—清代)》里辐射到的朝代有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代、明代、清代等。作为这些上古、中古、近代的历史文献,很难说得上全面、清晰。大家熟悉的先秦时期,那几千上万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其实瓜果不仅好吃还能治疗疾病呢!  桃  性味甘、酸,温。入肝、大肠经。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降压。未成熟的桃干果称为碧桃干,可用来止汗、止痛;桃核去皮就是中药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  ①肠燥便秘:食新鲜桃子150 g,每日一次。或用桃仁12 g,水煎,加蜜调服。  ②盗汗、虚汗:碧桃干10 g,水煎服用,每晚服一次,一般1~3次即可止汗。  ③血淤闭经:桃仁9 g,红花9
炸酱面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特色面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颇受欢迎。炸酱面的民间传说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八国联军已经攻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逃到西安城内南大街。这时,一股清香迎面飘来,大太监李莲英一看,是一家炸酱面馆。长途跋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饥渴交加,就进入店内想要尝一尝。李莲英要了素酱面,没想到普普通通的一碗面,不仅所有随从都称好,太后、皇帝也赞不绝口。于是,慈禧太后就吩咐李莲
悲:宰相吃货因路边吃饼被断送仕途前程  刘晏相国吃路边小食,大为失态,有惊无险,倒也无事,值得暗自庆幸。不过到武则天时代,一位叫张衡(注:并非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准相国级官员就没他幸运了。  张衡先生虽然只是朝廷的四品官员,但是已经通过了考核,马上就要提拔为三品大官了。升官之前最紧要的是不要出事,张衡也小心翼翼地不做出格的事。然而,还是出事了。且说有一天,张大人退朝回来,经过长安的商业区,路旁饼店一
镇江紧邻长江,历史久远,城区不大,却颇多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第一渡”(西津渡)、“天下第一楼”(多景楼)等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有很好的遗留。“江山雄楚越”便是古人对镇江的赞美。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物产,更为镇江饮食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镇江三日之行,看了诸多第一之外,还在扬中市吃到了镇江四鲜中的三鲜:刀鱼、鮰鱼、河豚、鲥鱼。刀鱼  清朝诗人朱
2. 半正式型晚/午餐  比起上述的正式聚会,半正式的聚会就更普遍了。每个协会、团体和俱乐部到了年底或圣诞节前都要举行一次,有些协会甚至每月都有聚餐。其形式与正式的相仿,只是没有音乐舞蹈,但总有一个客座演讲,并有很多仪式性的活动,如给被赞助人发奖,选举新的协会主席和其他干部。举行地点多在较大众的饭店,餐饮的等级也与之相称。着装要求随意很多,男士一般系领带着西装,女士着装比平时正式一些即可。多数澳大
原料:滑子菇100 g,猪肉丁、青笋丁、土豆丁各50 g。  調料:盐、味精、蚝油、葱段、姜片、淀粉、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1. 猪肉丁加盐、味精、淀粉抓匀。其他原料用淡盐水焯熟待用。  2. 锅内油热,入肉丁滑熟倒出,煸姜片、葱段,放入各原料,调味炒熟即可。  营养分析:土豆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通利大便、解毒清热的作用,与其他原料共组成菜,对便秘、高血压、小便不利等症有较好的辅助食疗作用。
《红楼梦》中说贾母的饮食是很讲究的。(第七十五回)开饭时,要媳妇王夫人、邢夫人等放筷箸,捧饭。贾母喜爱的几色菜早已摆上桌,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凤姐的父亲京营节度使高官王子腾送来的,可想而知是什么高级菜肴。贾母把各种吃不了的菜送人,命人送给宝玉、黛玉去吃,就是“鸡髓笋”。贾政的孙子贾兰,是贾母的嫡亲重孙子,连“鸡髓笋”都没资格吃,可见“鸡髓笋”金贵到何等程度。  许多菜谱资料里都找不到鸡髓笋是什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