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好体育课程的重要法宝,也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有成效,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7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让学生从小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他们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影响重大,决定着他们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水平。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体育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年龄都比较幼小,很难去深入理解体育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会存在一定难度,因而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很重要的。“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自主积极的体育意识是新课程始终强调的重点。教师应该抓住教材的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健康体魄。例如,在教学跳绳运动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你可以想到多少种跳绳方法?自己又会哪几种?”以疑问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引出教学内容。之后提示启发学生手摇绳和脚起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跳绳的动作技术要领,实现动作协调。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慢慢学会跳绳,这时,教师边示范边引领学生跳绳,体验运动美感。训练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该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教师则应针对全体学生来选择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根据他们的发展需要使之健康成长,从小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体验学习成功感
  学生在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以后,兴趣会大增,学习动力也会源源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使之积极进取,为他们的体育锻炼创造机会,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体育运动潜能,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教师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条件来定位达成目标,目标的定位要适当,尽可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互动性高,学生能够轻松获得成功体验。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是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小学低年级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整体情况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强、中、弱。对学的最快的一组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会跳远但是跳不好的学生分为一组,鼓励他们勤加练习就会上手;将不会跳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重点指导,耐心讲解示范并鼓励他们突破自我障碍。通过有层次的教学给予学生们良好的成功感,保持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体育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玩、竞争心强的天性,巧妙的运用体育比赛来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在安排比赛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竞争、进取心理品质去营造和谐愉快的比赛氛围,尽量让各层次的学生有去体验胜利的感觉,不然他们会因为不擅长的项目的失败而变得消极。比赛中的胜利感会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催化剂。以短跑比赛为例,让学生比拼跑步速度,他们都有争第一的心理,这促使他们不断训练,在训练中培养体育兴趣。不过,教师在学生体育竞赛中需提前做好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比赛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帮助他们努力实现新目标,并多用激励的语言为学生加油鼓劲,肯定学生的进步,教师的关怀、鼓舞、肯定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学生因为竞赛失利而产生消极念头。
  四、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内外联系
  体育课堂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给学生带去新鲜感,利用新奇有趣的教学内容保持持久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能力。练习中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高涨,相反则无心学习。所以,教师需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一味跟教师学,而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既要让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又要给学生提供恰当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之发挥个性,将自身的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有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课外活动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大有裨益。
  五、结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合乎学生的兴趣,方可以得益。学生的兴趣引导着他们的学习欲望,驱使着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是他们学好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兴趣要有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巧妙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与之共同成长,才能够真正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最终实现体育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龙.如何激发和疏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J].小学时代,2010
  [2]郭计增.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队风是一个运动队教练员、队员作风、品质的广度与深度的体现,良好队风不可能一蹴而就,教练员要善于把握与创造机会,因需施法,因材施教,充分利用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广泛教育与针对教育相结合,注重策略,注重实效,大力推动队风培养与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运动队;队风;培养;案例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
一、关注教学目标设置的“坡度”  所谓坡度是指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对学生来说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使具有的难度处于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目标坡度设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因为学生的发展一般经历两个水平,一个为现有发展水平,另一个为潜在发展水平。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坡度应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即高于现有发展水平,接近潜在发展水平的区域。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若高于潜在发展水平(坡度太陡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高校排球体育选项课运用分层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排球;分层教学  前言  在“终身体育”、“阳光体育”、“全民健身”、“娱乐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对高校休闲体育教学实施的理由和操作策略进行分析,提出观点。认为,高校休闲体育教学实施符合相关背景条件;休闲体育教学操作应从组织、内容安排、评价模式、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要求出发,从总结分析现行教学模式入手,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的贯彻实施,提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理论性结构基础。  关键词:健康;新课程;教学模式;理论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