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充实·管用——关于试教《阅读》《写作》教材的报告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上级和学校的具体领导下,从1982年9月起到1985年6月止,我担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全日制重点中学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材的试教工作,现将试教的情况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正> 1986年6月,我应邀在课程编制与督导协会(AS-CD)新总部落成仪式上作有关课程编制领域中最有意义的事件的报告时,第一次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自然意识到,20世纪有意义的课程事件很多,而且其他人很可能选择不同的事件,并对他们的选择提出充足的理由。但还是让我们从大家都可能一致同意的内容出发,即桑代克(Thordike,E.L.1874—1949)的研究和不朽著作的出版所具有的意义。从经验论的观点出发,桑代克驳斥了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接受的两个信念:对学校课程中各门学科进行研究能导致
<正>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陶先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是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他的道德、事业和文章不仅全国一千万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而且对我国青年一代永远具有教育意义。 在198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的时候,正好湖南教育出版社出齐了《陶行知全集》(6卷本)。这一年,我曾写过三篇文稿发表:
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年汉语音韵学暑期讲习班”将在天津开班。本期讲习班以“中古音研究”为专题,将聘请丁邦新教授、唐作藩教授、耿振生教授、麦耘教授、龙庄伟教授、李兵教授、施向东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或讲座。
<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普通教育改革》一书,汇集了我国“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与研究”的一批新成果。这项实验与研究,是1983年全国第二次教育科学规划会议确定的教育部“六五”期间重点课题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共同组织,全国许多地方和单位协同参加。 收入本书的25篇论文及有关附录,共约40余万字,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性的学术论文,分别从学制、课程和教材、教
文章认为吴械的“通转”说的是今韵在古韵中的“通”和“转声通”,“通”与“转声通”都是通,两者的区别在于今韵读音在古韵中的“不转声”与“转声”。吴械的“通转”与收字是不同的层面,吴械所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的韵与某韵在吴械古韵中合为一部。
将带有辅音韵尾的反切上字改作阴声韵字,是反切改良史上的共识性举措,因辅音韵尾的存在有碍反切拼读。但在中古时期,反切制用者们并不规避这一拼读“障碍”。文章以《广韵》反切为研究范围,考察中古反切制用者选择入声韵字作切上字的缘由,从多个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音理审视、数据统计对比和原因分析,结合《集韵》对该类反切的改良情况,认为中古这类反切的存在不是偶然,而是有其特性和条件的。
<正> 近年来,如何编写中学数学教材的问题已愈来愈突出了。这仅从下述情况就可足以说明:教育出版社已出版了八本《中学教材问题》的专辑,并拟再出版两本这样的专辑。教育学家、教学法专家、心理学家正在这些书中讨论这一重大问题的各个方面。在所有这些专辑中,几乎每篇论文都是谈对学生的要求,或者谈现代课本所应有的职能。本文打算讨论同中学数学教材有关的下述问题:它的编排、内容和形式。 多年来,阐述理论材料的教科书和习题汇编,一直都是有关中学课程中每个数学课题的重要参考资料。由于70年代的数学教育改革,课本和习
“语法化”或“虚化”理论最早起自于我国元代周伯琦《六书证谲》的观点得不到原书内证和中国古代虚实语法体系的支持,周伯琦所论实为六书理论中假借造字法的“语辞之借”。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第一次把语音假借从虚实关系中撇开,具有语法化理论和实践的初步形态和先驱地位,但其仍未彻底摆脱假借说影响。
<正>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强调自学、议论和巩固。经过近两年的试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为什么要强调自学、议论和巩固 首先,从历史教学的现状看。目前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些教师只一味地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