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游戏,开始探索之旅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fi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水果好味道
  
  水果是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事物之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宝宝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水果的信息,促进视觉、味觉等的发育。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模特宝宝/刘鑫
   怎样才能吃到水果?探索行动步步来:
  
  1先准备2~3种宝宝爱吃的水果,如橘子、香蕉、橙子等。
  2问一问宝宝,知道怎么把水果弄开来吃吗?然后给宝宝一个容易剥皮的水果,如香蕉、橘子,教宝宝自己剥皮。
  3你再拿出一个橙子,让宝宝试着剥一下。宝宝可能就剥不动了。这时,你再拿水果刀将水果切开。
  4让宝宝看一看,比一比,橙子和橘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橘子的皮好剥,橙子的皮不好剥呢?宝宝可能会发现,橙子的皮厚,所以剥不动;橘子的皮薄,所以容易剥。
  5如果家里还有其他水果,可以拿出来,让宝宝看一看、想一想,怎么弄到果肉吃。
  
   味道好吗?探索行动步步来:
  1将水果洗净,给宝宝看一看、摸一摸,并告诉宝宝水果的名称。
  2当着宝宝的面,将水果剥皮或切开,再让宝宝闻一闻不同水果的香味。
  3将果肉分成几小份,然后和宝宝一起品尝。一边吃,一边说说吃到的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4当宝宝熟悉不同的水果味道之后,可以让宝宝闭上眼睛,你将果肉递到宝宝嘴里,让他猜一猜吃到的是什么水果。也可以让宝宝递给你,你来猜。
  
  温馨提示:切水果的时候,最好有一个人抱住宝宝,离开一点距离看着另一个人切,防止发生意外。
  你还可以试一试:
  秋天是果蔬飘香的季节。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宝宝去参加一些采摘活动。宝宝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比如农民是怎样劳动的,果树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二、种子的秘密
  
  在探究种子的过程中,宝宝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种子的外形,还能观察到种子发芽、长出小苗苗等的有趣过程,初步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和周期性的特点。
  适合年龄:两岁半以上。
  模特宝宝/ 王子阳
   不同的种子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2 ~ 3 种水果,如梨、桃子、西瓜等。
  2. 分别把这些水果切开来,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里面的籽或核有什么不一样。比如,大小、颜色或形状不同;有的表面光滑,有的粗糙等。
  3. 让宝宝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有籽或果核?如果宝宝说不上来,你可以启发他,比如橘子有籽。然后鼓励宝宝剥开一个橘子,看看它的籽是什么样子的。
  4. 将每次吃完的水果的籽或核洗净、晾干,收集起来,然后和宝宝玩手工游戏,比如,用西瓜籽拼摆成图案,粘贴小蝌蚪等。
  
   种子发芽了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一种植物的种子,如玉米粒、花生、西瓜子等;花盆,或者废旧的储物盒、冰激淋盒等。
  2. 告诉孩子种子的名称,然后将种子稍微用水泡一泡,种在花盆或储物盒里,浇上水。让宝宝猜一猜,盆里的种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 隔天提醒宝宝观察一次,并且给盆里浇点水,直到长出神奇的小苗苗。
  4. 观察小苗苗的变化,比如长高了、长叶子了,最后它可能又结出豆子来了。
  5. 可以让宝宝画一画,不同时期的小苗苗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可以试一试:
  1.如果有机会,可以带宝宝去观看农民秋收,收集更多植物的种子。
  2.为了让宝宝更直观地看到种子从播种→发芽→小苗苗长大→小苗上长出花骨朵→开花→凋谢→枯萎的整个过程,可以用照相机把当时的状态拍下来,然后再按照这个顺序呈现给宝宝看。
  
  三、神奇的树叶
  
  通过游戏来认识树叶丰富的外形特征,观察叶子从绿色开始一点点地变黄,最后枯萎而掉落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适合年龄:两岁半以上。
  
   会变的树叶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去公园或郊外树多的地方玩,和宝宝一起观看树叶飘落的样子,让宝宝想象一下,树叶飘落的时候像什么,比如像蝴蝶,像小朋友在跳舞。
  2. 让宝宝看一看,地上的叶子和树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比如,树上的叶子是绿色的,地上的叶子变成黄色的了。
  3. 间隔一段时间再让宝宝去观察,看看树上的叶子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秋天,许多树叶变黄、飘落下来了;冬天再去观察,许多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
  
   叶子为什么会变样?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干净的袋子,书本,水杯等。
  2. 捡拾不同的树叶,装在一个干净的袋子里,然后带回家。
  3. 用湿布将树叶擦净,然后和宝宝一起观察,看看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叶子上的纹路有什么不同等。
  4. 找几片形状完整的树叶,将有的树叶夹在书页里,有的泡在水杯里,还有的直接放在窗台上。
  5. 过一两天,看看放在不同地方的树叶分别有什么变化。然后和宝宝一起讨论树叶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你还可以试一试:
  1.为了帮助宝宝记忆,可以把枯萎前的叶子拍成照片,和变化后的叶子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它的变化。
  2.秋天可以带宝宝去公园或郊外游玩,看看树上的叶子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然后捡拾各种树叶,回家后洗净,和宝宝一起用树叶玩游戏,做手工。比如,用树叶学数数、拼摆图案,制作树叶粘贴画等。
  3.在家里养一些植物,让宝宝参与浇水、施肥等,观察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
  
  四、风,你在哪里?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风又无处不在。通过观察,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宝宝可以发现风的存在、风力的大小、风是有方向的等等,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模特宝宝/ 谢雨萌
   我“看见”风了!探索行动步步来:
  1. 一边带着宝宝散步,一边教宝宝注意观察,起风的时候,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比如,风把人的头发吹起来了,风将人的衣服撩起来了,风把树叶、小纸片吹到了空中……
  2. 给宝宝制作一个小风车(不会做的话就买一个),观察风车是怎样转动的。宝宝会发现,当静静拿着风车的时候,风车转得就慢;当快速摇动风车的时候,风车就转得快。
  3. 如果周围有旗杆,可以分别在无风、微风和大风的日子里,引导宝宝观察旗子在旗杆上的样子。宝宝会发现:风大的时候,旗子飘扬的幅度就大;风小的时候,飘扬的幅度就小;没有风的时候,旗子就静静地挂在旗杆上。
  
   我和风儿做游戏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告诉宝宝,在家里也能“变出”风来。然后启发宝宝找一找,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出风呢?比如,拿一张纸,和宝宝一起用嘴吹一吹,或用扇子扇一扇;把电风扇或吹风机打开,对着窗帘吹一吹。
  2. 将气球吹起来,捏住口,然后把口对着宝宝的手或脸慢慢地放气,问问宝宝有什么感觉。
  你还可以试一试:
  和宝宝一起出行的时候,如果正好赶上起大风,可以和宝宝一起逆风走走,宝宝可能会说“不好走”、“走不动”、“睁不开眼”;再顺风走走,宝宝可能会觉得“好走了”。这时,告诉宝宝,风是从哪边刮来的。当然,不要用“东南西北”这样的词,宝宝不理解,你只要用手指着风来的方向就可以了。
  
  五、美妙的声音
  
  通过寻找声音等游戏,宝宝会对声音更加敏感,认识到不同的事物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同时可以提高宝宝的听觉记忆、再认等能力。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叮叮当当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不锈钢盆、奶粉筒、金属勺子、筷子等。
  2. 将这些物品放在桌子上,先让宝宝拿金属小勺去随意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宝宝会发现,用力大小的不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3. 再让宝宝用筷子去敲击,感受一下和用金属勺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 当宝宝对这些声音熟悉之后,可以让他闭上眼睛,由妈妈敲击不同的物品,让宝宝猜一猜是敲击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也可以让宝宝敲击,妈妈来猜。
  5. 还可以用更多的东西来敲击物体,发出更多的声音。
  
   制造声音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妈妈拍拍手、跺跺脚、敲敲门,制造出各种声音,让宝宝听一听。
  2. 让宝宝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发出声音。比如,可以提示宝宝拍拍腿、跳一跳、拍拍桌子等,通过多样的方式来制造不同的声音。
  你还可以试一试:
  去户外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听小鸟的叫声,小河流水的声音,汽车喇叭的声音,以及行人的脚步声等。还可以把各种有趣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放给宝宝听,看看宝宝能不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六、变来变去的影子
  
  影子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影子游戏,引
  导宝宝感知影子的存在,初步理解影子与光、与物
  体之间的关系。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模特宝宝/ 朱家炜
  
   影子在这里!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和宝宝一起站在阳光下,让宝宝看看妈妈和自己的影子。宝宝会发现,随着人体的移动,影子也在移动。
  2. 妈妈小跑几步,让宝宝看到,影子也在随着人快速移动。接着,妈妈忽快忽慢地走或跑,让宝宝来追影子。踩到后可引导宝宝大叫:“我踩到妈妈的胳膊了!”“我踩到妈妈的腿了!”也可以让宝宝跑,妈妈去追宝宝的影子。
  3. 引导宝宝去寻找不同物体的影子。比如,楼房的影子,树的影子,小区里健身器材的影子……让宝宝说一说,哪个影子大,哪个影子小;哪个影子长,哪个影子短等。
  温馨提示:在和宝宝玩追影子游戏的时候,要选择平坦的地面或草坪,周围不要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物品,以保证安全。同时要及时提醒宝宝不要跑得太快,防止摔倒。
   变出来的影子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在夜晚的灯光下,用手在家中的墙壁上做出各种类似动物形体的影子给宝宝看,并手把手地教宝宝试着做。
  2. 玩了一会儿手影之后,突然把灯关掉,问宝宝:
  “还能不能玩了?影子还在吗?”宝宝会发现,影子不见了!
  3. 过一会儿,再次打开灯,让宝宝看到影子“又回来了”。继续玩。
  你还可以试一试:
  1.有些宝宝对夜晚时看到的影子会感到害怕,所以开始时不要在路灯下玩影子的游戏。当宝宝对影子已经非常熟悉,不再感到陌生和害怕之后,可以在晚上路灯亮了之后,带宝宝去外面观察路灯下人的影子、树的影子等。
  2.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手电筒。把灯关上,让宝宝拿着手电筒去照一照,看看在手电筒的光照下,物体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七、有趣的磁铁
  
  宝宝在玩磁铁时,可以感知磁铁的性质,发现磁铁间相吸、相斥等有趣的现象,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磁铁能吸到什么?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一些磁铁或冰箱贴,家中闲置的小铁锁、发夹、金属小勺等。
  2. 将各种小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宝宝拿着磁铁去吸一吸,看看哪些东西可以被吸上来,哪些东西吸不上来。
  3. 鼓励宝宝拿着磁铁,在家中各种物品上吸一吸,看看能吸到什么东西。
  4. 用一张白纸或薄丝巾盖住铁质物品,再让宝宝用磁铁去吸,看看能不能将这个物品吸住。
  5. 再拿一块厚纸板盖住铁质物品,用磁铁去吸,看看还能吸得住吗?
   有趣的磁铁相斥相吸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两块条形磁铁或几个冰箱贴。
  2. 将两块磁铁保持一定距离摆在一条线上,让宝宝拿其中的一块慢慢地靠近另一块的一端。宝宝会发现,两块磁铁靠近的时候,会快速相吸或互相排斥。开始时,你可以先给宝宝示范一下。
  3. 再用同样的方法,用磁铁的另一端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你还可以试一试:
  去户外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带上一块磁铁。引导宝宝试着拿磁铁去吸不同的物体,看看哪些可以被吸住,哪些吸不住。还可以教宝宝拿磁铁去吸一吸沙土,宝宝可能会发现,磁石上还能吸住一些细小的沙子。
  
  八、不一样的运动
  
  稍微变化一下方式,就可以使宝宝平时爱玩的小汽车游戏成为一种很好的探索活动,比如可以感受运动与力、与坡度、与不同接触面的关系,知道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适合年龄:两岁以上。
  模特宝宝/ 王悦宁
   飞跑的小车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玩具小车,木板和一些积木。
  2. 先让宝宝在木板上玩一会儿小车。
  3.再用积木把木板稍微垫高一些,形成约10~20度的坡度,然后让宝宝把小车放到斜坡的最上方,宝宝可以看到小车跑起来的速度很快。
  4. 再将木板垫高一些,形成30。以上的坡度。这时再将小车放在最上方,小车就会飞快地冲下来。
   快和慢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小车、柔软的布、粗毛巾。
  2. 在光滑的地面,让宝宝推动小车向前滑行。
  3. 在地面上铺一块柔软的布,再让宝宝推着小车滑行。
  4. 再在地面上铺一条粗毛巾,让宝宝推小车玩,宝宝会感觉推起来有些吃力。
  你还可以试一试:
  在户外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拿着小汽车在各种不同的地面上推着玩,比如水泥地、沙地等。可以问问宝宝,在不同的地面上推小车玩,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九、沉沉浮浮
  
  不同的物体,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到水底,这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引发他去思考和进行更多的探索。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哪个沉,哪个浮?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水,木质、铁质、塑料等不同材料的物品或玩具,空的塑料瓶子等。
  2. 让宝宝将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或玩具放进水里。宝宝会发现,有的浮在水上,有的则沉进水底。你可以有意问宝宝:
  “小勺哪去了?”或者“这块积木怎么浮在上面呢?”引发宝宝思考。
  3. 拿更多不同材质的物品,先让宝宝猜猜看,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把这件东西放进水里,看看宝宝猜得对不对。
  4. 找一个空的塑料瓶子,盖好盖子放进水里,发现瓶子会漂在水面上。然后,教宝宝把瓶子装上水,盖好盖子,再放进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纸船戏水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一盆水,防水的纸和不防水的纸。
  2. 分别用防水的纸和不防水的纸折两只小船,和宝宝一起把小船放在水盆中。宝宝会发现,不防水的纸船开始在水上漂浮,但一会儿就慢慢地浸水而不能航行了;而另外一只纸船还继续在水面上漂浮着。
  3. 在漂浮着的小船里放一些小物品,如曲别针、纸片等,看看小船还能在水上漂着吗?
  4. 再往小船里加一些东西,小船可能就会沉到水底去了。
  你还可以试一试:
  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宝宝到小河边,看看河面上漂着的是什么?比如有树叶,有小木棍等。如果能够去郊外,看到小溪流或水潭就更好了,可以让宝宝找一些树叶、树枝、小石子等投进水里,看看哪些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到水里去。不过,在水边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是在公园里,请不要教宝宝往水里扔东西。
  
  十、神奇的溶解现象
  
  为什么有的东西进到水里会不见了,有的却还在?有的进到水里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在游戏中,宝宝会看到各种有趣的现象,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溶解,什么不能溶解。
  适合年龄:两岁半以上。
  糖果不见了!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白糖、冰糖或糖果,透明水杯,勺子等。
  2. 拿一个透明的杯子,装上凉白开。然后拿出白糖,先让宝宝看一下,再用小勺盛一点儿白糖让他尝一尝。
  3. 用小勺盛一点白糖,放进杯子里,让宝宝观察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
  4. 等白糖融化后,再让宝宝尝一尝,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
  5. 再拿一块冰糖或糖果,也放进装有凉白开的杯子里,让宝宝观察杯子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宝宝会发现,冰糖或糖果比白糖融化的速度慢多了。接着,也让宝宝品尝一下糖水的味道。
  6. 将勺子、小块积木等放进杯子里,宝宝会发现,无论怎样搅动它们,都不会像糖一样融化掉。
  变颜色了!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透明的水杯,2~ 3 种颜料。
  2. 把不同的颜料分别放进不同的杯子里,看看杯子里的水是怎样慢慢地变成有颜色的水的。
  3. 再将两个杯子里的水混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4. 还可以将更多的颜料溶解在同一杯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你还可以试一试:
  还可以用凉水和温水来做小实验。比如,用透明的杯子装一杯温水和一杯凉水,分别放进一块同样的糖果。让宝宝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糖果会融化得快一些?然后,再让宝宝拿一把小勺慢慢地去搅动杯子里水,同时观察糖果在水中由大变小、由小变没的过程。
  
  十一、会变的水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水可以变成冰、变成蒸气,水还能产生美丽的泡泡。这些有趣的现象会让宝宝感觉很神奇,可以激发他的探索欲望。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冰水变变变探索行动步步来:
  1. 接好一小杯水,和宝宝一起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过几个小时之后,把水杯拿出来,让宝宝看看杯子里的水变成什么样子的了。这时,你告诉宝宝,水变成冰了。
  2. 把结冰的水杯放在房间里,让宝宝看看,过一会儿,冰会有什么变化。宝宝会发现,冰会慢慢地融化,最后还原成了水。
  3. 冻一两杯水,变成冰后,将其中一个杯子里的冰放在正常温度的地方,另一杯冰水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让宝宝观察,哪个杯子里的冰融化得更快。
  
   神奇的泡泡探索行动步步来:
  1. 准备肥皂、小勺、吸管等。
  2. 将肥皂放在一小杯水中融化,晃动杯子,使水中出现很多泡泡(可以买一个现成的吹泡泡玩具)。然后,你把吸管的一头浸在水中,去吹吸管的另一头,这时就会出现一串串美丽的泡泡。让宝宝观看泡泡在空中飘浮和破碎的样子。
  3. 教宝宝学着你的样子,去吹出许多泡泡来。
  4. 可以到太阳底下去吹泡泡。宝宝会发现,阳光下的泡泡变成五颜六色的了。
  你还可以试一试:
  雨天玩水会别有一番情趣。“水”从天上掉下来,落到水里不见了;落到地上,地上湿了,多有趣呀!所以,下雨的时候,不妨给宝宝穿上雨衣,去感受一下雨水打在身上的感觉;观看雨水打在窗台上、落进小河里的情景;下完雨,可以让宝宝穿上雨靴去踩一踩水……
  
  既是妈妈,又是专家,平时怎样和孩子一起探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专家妈妈的育儿智慧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吧。
  
  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
  
  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例:
  我曾经记录过一次孩子玩一个“蜗牛”玩具的过程:把许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放进有对应形状的“蜗牛”的身体里。开始时,孩子很随机地进行操作,不同形状的,他随机地去试,试完圆形的,试五角星形的,再试三角形的。逐渐地,他发现了不同形状和蜗牛对应的洞之间的关系,就有策略了。当他看见一个五角星形的洞,就从一大堆形状块里去找那个五角星形的,然后放进相应的洞里。接着,他又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去进行圆形和三角形积木的操作。
  解读:
   孩子的学习要通过直接的操作。动手操作的时候,孩子在思考,在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规律,形成策略。在探索中,孩子学会了对比、归纳,这些对思维的发展很重要。另外,在探究的过程中,成人对人的鼓励也很重要。通过探究,帮助孩子逐步形成探究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这些对他的终身发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实例:
  有一次,孩子跟我说:“妈妈,我知道,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会变成橙色。”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老师告诉我的。”我说:“那咱们试一试,看看它是不是这样的。” 然后,我就拿出颜料来,和他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解读:
  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什么事情不是听别人怎么讲就是什么样的,要学会动脑筋,要尊重事实。比如,我们可以常常问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见了吗?这是孩子应该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一种态度。我们需要为孩子营造这样的环境,让他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对事物的理解,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等。
  
  探索可以是很随机的活动。
  实例:
  有个朋友从国外带回来一个冰淇淋形状的东西(可粘贴在冰箱上作为留言帖),它的后面有一个很小的磁铁。孩子看到“冰淇淋”吸在冰箱上了,觉得很奇怪。我就说,咱们再找找,看看它还能吸住什么?孩子拿着它去试了许多东西。他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
  再比如,我带孩子在小区里玩,看见两只小狗在草地上玩,我就跟他一起看,然后问他:“看一看,它们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孩子就说:“它们都是小狗。”我说:“那你好好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他就会去比较,告诉我,这个大,那个小;这个的毛是什么颜色的,那个的毛是什么颜色的……我不断地问他,还有吗?还有吗?他就会从多个维度去比较了。
  解读: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随机出现的。在相应的情景中,你给孩子适当的引导,一点儿都不会觉得牵强。有时,你提出一个问题,放手让孩子去寻找答案,然后再让他去验证一下。这个过程,孩子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断,这其实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探索,最好和家庭情景结合起来。
  实例:
  我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不停地问:
  “为什么会有白天,会有黑夜?”白天和黑夜是很抽象的概念,如果给他讲地球怎么自转和公转,他肯定不理解。正好孩子的爸爸在美国,有时打电话,我们会不经意地说起来,他那边在睡觉,我们这边已经是早晨了;而我们到晚上的时候,他那边该起床了。孩子就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这边是白天,爸爸那边是黑夜?”我就拿过来一个地球仪,跟他一起演示:“这是一个地球,我们在这儿,爸爸在这儿。”我又拿一个手电筒当太阳,把灯关了,用手电照着,同时转动地球仪,演示给他看。他就发现,当“太阳”照着我们这边的时候,爸爸那边是黑的。我说,对呀,因为太阳照不到,所以爸爸那边就是黑夜;当爸爸那边是白天的时候,咱们这边就是黑夜。地球每天都这么有规律地绕着太阳转,转一圈就是一个白天和黑夜。
  解读:
  每个家庭的环境和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探究活动最好能够和一个非常真实的家庭情景结合在一起。当遇到一种情景的时候,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稍微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孩子一下,结果就会很不一样。而且,和幼儿园相比,在家里探索更有优势,因为它很灵活,孩子会处在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
  
  探索的同时,不要忘记珍爱生命。
  实例:
  我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对蜗牛特别感兴趣,每天早晨都叫我带他去看蜗牛,他会目不转睛地看着。时
  间长了,他发现,下雨的时候,或者早晨有露水的时候,蜗牛就会爬出来。
  有一次,他要把蜗牛带回家。我没有反对,想正好让他探究一下有关蜗牛的问题。于是我就和他讨论,咱们怎么样在家里设计出一个让蜗牛觉得舒服的环境?孩子说,要有一点水,要给蜗牛一点叶子。我们就在家里做了这样一些探究,孩子非常喜欢。过了一些时间,我启发他思考,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会更舒服,会生活得更好?最后孩子就说:“妈妈,咱们把它放了吧,它还是在大自然中最舒服。”
  解读:
  我们鼓励孩子探究的同时,要注意让孩子获得这样的理念:珍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爱护动植物。比如国外的幼儿园一般不做养蝌蚪这样的活动,因为人工养殖和天然的环境中长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在跟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让孩子了解生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他以后才会知道要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这样的理念是渗透在各种活动中的,
  需要通过探究逐步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意识。
  编辑/ 陈淑琴(chensq@bphg.com.cn)
其他文献
摘 要家长上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的矛盾,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减负的诉求,使得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成为一种刚需。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以其文物资源的丰厚性、学习方式的体验性以及學习时空的灵活性,呈现独特的教育价值,理应协助学校承担起其课后服务的责任。馆校协同课后服务的必要性在于:知识本位的学校课后服务呼吁馆校协同;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多元化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馆校合作多年的经验积累,使得馆校协同课
吸手指、揪头发、舔嘴唇……好好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多了好多让人不舒服的小动作?其实,孩子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你需要找到蛛丝马迹,对症下药。  诺诺2岁多了,最近小动作特别多,动不动就出现吸手指、揪头发、舔嘴唇之类的动作,有时候还抚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制止都不改。我跟其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妈妈交流,他们有的也遇到差不多的困惑。这种情况正常吗?这是不是一种需要纠正的坏习惯?  ——诺妈  诺宝
自1990年代以来不断冒出——贪腐夫妻同堂受审,这一耐人寻味的庭上风景。如原铁道部建设司副司长严健薛兰英夫妇、原湖南省郴州市市委书记李大伦陈立华夫妇、原湖南省郴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樊甲生盘丽艺夫妇、原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王兴豹文献兰夫妇等,都曾一同站在审判席上。  最近的案例发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个县城,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文利与妻子张淑云一同受审,成为贪腐“夫妻店”的最新样本。  从
2008年12月17日晴  6:40我走到教室的后门,悄悄往里面一看,已经有好多学生在教室里了,可是各自的表现却都不一样:李冰依然专心致志地读外语,杨寒也在大声地背诵语文,王淼却在发呆,过了好久才拿出书。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学习委员李嘉像往常一样在黑板上写着今天早上收作业的项目并布置着相关工作:“各位小组长收本组的作业。”六个小组长便忙碌起来,教室里这时有点嘈杂,几个组长的脚步声和收作业本的纸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摸清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各方面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们常用的有:查找和研究学生的学籍表和档案,日常观察,问卷调查,找学生谈心,家访等等。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让学生画自画像。  我接手的是高一年级的一个班。面对一个个新面孔,我在班会课上设计了让学生画自画像的环节。目的有三个
内容提要 本文以“汤武之德”为中心考察帛书《衷》篇的君子形象。在易学思想史上,帛书《衷》篇“汤武之德”具有不同于今本《周易》“汤武之德”的特殊地位。《周易·革·彖》认为《革》卦象征着汤、武的革命。在今本《周易》中,“汤武之德”是汤、武革命所具有的宗教正当性和政治正当性。帛书《衷》篇把《键》卦的六个阳爻规定为“汤武之德”,把《川》卦的六个阴爻规定为“文”。帛书《衷》篇“汤武之德”中隐含着君子的道德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湖南省嘉禾县金陵村农民李明柱在自家地里种下的玉米却颗粒无收,同村廖明忠家的稻谷竟碾出许多黑色大米。在该村1.2公里范围内的水果、蔬菜、粮食和水都不能吃,连人也悄悄发生了变化。5岁男孩廖阳大原本天真活泼、乖巧懂事,却忽然变得脾气暴躁,在和小伙伴玩耍时,居然要挥刀砍人。引发这一切变化的罪魁祸首正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肆虐山乡  2010年年初,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
大概念不是学科里零碎概念和烦琐观点的堆砌,也不是所有知识点的简单相加,它是学科思维和方法的精简呈现。它在凸显教学活动、聚焦关键问题的同时,强化学习的过程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学科大概念的深度学习和迁移运用,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深度落实,真正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大概念是能反映该学科本质和其特殊性的学科框架概念,居学科核心地位,是具有高度抽象化、概括性和学科思想价值的载体。以学科大概念为
电装将在中国建设纯电动汽车(EV)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厂,此次总投资额达到20.00亿元,预计在2021年开始营业。  新工厂选址在广州,电装相关人员近期已经与当地管理部们就建设工厂达成协议,计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m2。電装尚未透露具体的产品种类和产能,但可以确认该工厂将于2021年投入运行,2022年开始规模化量产。  根据电装的规划,截至2020年度末,将在全球范围内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
相信很多孕妈妈都听说过拉玛泽呼吸法,不过它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吗?真的可以减轻疼痛吗?孕妈妈该如何正确练习呢?  于大多数孕妈妈来说,对“拉玛泽(Lamaze)”这个名词并不感觉陌生,虽然还不清楚具体怎么操作,但这个名词还是听说过的,甚至知道它是一种能减轻分娩时疼痛的“神”方法。  正因为听说特别“神”,所以这个方法在很多人眼中就变得神秘起来。那么,拉玛泽呼吸法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这个方法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