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了。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形象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特点,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其结果必然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和对文章语言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影响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最终影
  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丰富的形象思维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挂图和插图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二、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3.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
   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这类发散性问题,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应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和尽可能是没有遗漏的设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虽然这些思维结果未必尽善尽美,却能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像的良好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像的产生有赖于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诸条件,而产生作文命题的原课文就成了学生把旧表象转化为新形象的有启发作用的原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就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出格”。
   四、以文本为蓝本,进行变式训练,悟出文章内涵
   文本的魅力是潜在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如何让课本中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本改成剧本,把课堂变成剧场。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就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根据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自由演绎。骄横凶暴、色厉内荏的秦王,正义凛然、据理力争的唐雎,被学生精彩地呈现在课堂上。课本剧深受学生欢迎,舞台背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道具这些戏剧性因素的存在给学生演绎课文、展现才华、体会文本形象拓展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不仅能更快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内涵,而且能促进他们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课堂生动、教法灵活、知识丰富,要给学生的思想留下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思维是社会交往的内化,家庭、学校中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及文化是认知发展的源泉。把这个理论用于写作教学上,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社会性的。但是,现实中的写作教学倾向于“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种单向的流程,习作评价的目的只是通过作文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与其年龄、年级相适应的知识积累,是否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如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而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生,引入探究式教学  在化学课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十分重要。只有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人文关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主张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人文关怀可以充分将人们的自身尺度和人生理念体现出来,表达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不断向学
“安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尤其对于学校而言,“安全”是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快乐学习的保障。而校园的安全并不仅仅是学校保安的责任,做为老师的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以外,为孩子创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自卫、自救的能力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可以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的渗透安全教育。我在数学课堂上是这样做的。  一、制定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儿女留下了丰富的宝贵财富,这便是传统文化。青少年时期正是德育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融合,能够对其德育价值取向起到积极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道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巧妙的课堂提问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线,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首要手段。课堂提问的优劣,体现着教学水平的高与低,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  关键词:课堂提问;针对性;技巧性;有效性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教
在日常幼儿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就是说幼儿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生活资源都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让幼儿利用这些宝贵的生活资源学习数学,通过身体行动、游戏等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学习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知识,从而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数学
一个人在美术方面素养的高低,将决定其创造才能的高下。而一般人的美术启蒙期是在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们的美术兴趣,让孩子们在自身认知了的那片美术空间去展开想象,运用简便的工具与材料,做出合符自身意愿的自由表达。  一、学会观察学会记忆敢于与众不同  小学的孩子们,大多对生活中所见物体观察不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在他们头脑中是飘浮不定的,加之他们对美术技能技巧掌握得实在太少,在完
“阳光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的教育;是充满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  学生得以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需要一支拥有“高尚的师德品质,优秀的人格修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教育技艺”的阳光教师队伍。  笔者认为,“阳光教师”应该自信、
我们的学生几乎天天都在“解题”,解大量的题,即书面作业。但是《课标》所关注的“问题”并不等同于这些解题活动,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学科的问题,也可以是以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现实生活中或其他学科中的实际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  而问题的解决,也不是呆在教室里用笔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结果的,例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