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 ,如果没有思维力的参与,其他诸因素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历史教学应把开发思维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求异思维,集合思维,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是历史思维的基本形式。
  关键词:历史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一、求异思维的发展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敏捷性、广阔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本质,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激发思维。比如讲授西安事变,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组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拘捕了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这样的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不仅有助于认清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还能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此外,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应严格限定时间,有意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思考的习惯,课外可定期举办历史知识竞赛,通过抢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
  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打开思路,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如,讲述北美独立战争进程后,教师问:“为什么北美人民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学生从美英双方力量对比的史实中分析提炼,得出是“由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性”的结论。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用新观点或从新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独创性是求异思维的最高层次和终极目标,教师须格外重视培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局内。有位教师,讲述郑和下西洋时,首先告诉学生,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史上的大事,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然后启发学生:若你作为郑和去航海,需要什么条件?要求学生联系从前所学知识来思考。同学们个个自比郑和,兴趣很浓,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固定框架,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组成纵横交错的创新意识之网,其次,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撰写历史小论文,举行历史讨论会,演讲会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集合思维的发展
  集合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归纳、整理加工的思维过程。这是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发展集合思维的方法有:
  1、纵横归纳法
  即归纳整理出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其中纵向归纳是指依据历史现象的先后顺序和发展线索,将散见在各章节的历史知识加以整理,以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横向归纳是指截取一个历史横断面,把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历史现象按其内在联系分门别类,以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要点浓缩法
  即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浓缩成要点,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基础知识。历史教学中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集合思维。如,秦末农民战争可以浓缩为八个字:赋役繁重,严刑苛法。许多教师的板书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学生应注意消化理解,逐步做到自己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浓缩内容,提炼要点。
  三、逻辑思维的发展
  逻辑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根据历史课的特点和要求,逻辑思维的训练,侧重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1、判断练习
  对形成某一历史概念有关的相似或相近的一个或几个史实进行辨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准确性或熟练程度。是非题、选择题、改错题等是判断练习的主要题型。
  2、推理练习
  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和分析,从中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知识。例如,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强,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他们之间的新矛盾,必然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3、论证练习
  运用具体史料对某一观点或结论进行论证。例如,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会前形势、会后决定、会后时局三个方面,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说明。这样,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论证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迁移思维的发展
  迁移思维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影响。发展迁移思维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迁移知识的能力。
  1、旧知识的迁移训练
  迁移总是以已有知识为前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学过的旧知识为基础,进行古今、中外、同时、同地史实的对照联系,启发学生联想,开展迁移思维,逐步掌握新知识。如,讲西欧封建制的确立时,可联系中国封建社会开端的历史,要求学生回答:中国封建社会何时开始,封建生产方式有何特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然后指出: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普遍性,西欧和中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具体历史条件不同,西欧封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政治上形成层层受封的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是普遍建立庄园经济,基督教会是个大封建主。这样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就会加深对西欧封建制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2、邻科知识的迁移训练
  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相关。凡是邻科已讲过的教材内容,教学中可以引渡、借用,以丰富教材内容,发展学生的迁移思维。如,讲中国古代史,可以联系到许多成语典故的由来。讲希波战争,可以联系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渊源等。
  3、其他知识的迁移训练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历史教学有关的知识,诸如历史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课堂讲授时,若能与这些知识相联系,学生倍感亲切,极易加深印象。比如,讲解放战争这段历史时,可联系影片《大决战》、《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北皋联合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的学校管理理念为校长迎来了新的挑战,“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要求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管人,办学具备新理念、高能力、强素质!  关键词:校长 理念 能力 素质    首先,校长应该具备的办学理念  一要学习大政方针,明确宏观目标  通过改革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校长务必在具体校务管理中把握四点内容:按照“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
荀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荀学是综合学,它综合各家各派的学说.荀学也是实学.荀子博大精深,刺取诸说,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对世人的盲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 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不同时期疗效及药物的副反应。进一步探讨人参皂甙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
摘要:教学相长。只有把被动变为主动,尊重学生人格趣味,尊重学生接受规律,才能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结合起来,教与学才活,教与学才进,教与学才新,教与学才趣。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课堂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活、进、新、趣、”的教学效果呢?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