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艺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feng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由全国现代教学艺术研究会举办的“现代教学艺术研讨会”今年8月在桂林召开。会上,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同时,代表们还就现代教学艺术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一、我国开展现代教学艺术研究的现状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尽管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古已有之,渊远流长,但真正将其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却为时不久。就我国当代而言,对现代教学艺术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
其他文献
<正> 一、实验背景 重视女童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早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5届会议上,就提出“几乎所有存在这一问题的地方都应该采取行动,或者计划给予女孩子与男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机会”。90年代在秦国曼谷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和在内罗毕召开的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提出了到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扫除文盲、消灭男女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现象”。为实现这些目标,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应努力扩大女童和妇女的入学机会,改善其受教育状况,并消除一切阻碍她们参加教
<正> 科学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与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紧密相连。教学论也是如此。整个教学论发展的历史,就是教学研究范式不断革新、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探讨和规划教学论的开拓与发展时,不能忽视探讨教学研究的范式。本文试对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与走向作一探讨,以期为教学论的未来发展提供某些助益。 一、教学研究的范式 我们认为,范式是指为某一领域中研究者所遵守的具有凝聚力和组织力的,并且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成就的科学研究规则、典范或模型。因此,它具有三个基本构件:一是遵守它的研究者;二
<正>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上海市嘉定区认真贯彻执行,经过探索、实践、开拓、创新,不仅开创了嘉定教育新天地,而且也用自己丰富的改革经验,写出了被人誉为“没有文字的教育学”。 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根植于嘉定沃土之中 嘉定位于长江口岸,上海市西北郊。总面积484平方公里,有48万人口。1993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嘉定正式撤县建区,辖18个镇。 上海市作为特大型的国际城市,已经确定了它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20年努力奋斗,到2010
<正> 本着立足实际、讲求实效、积极慎重、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四川省彝、藏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体制建设,在近十年中逐步走上轨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教学语文体制选择上面临的问题 四川省的彝、藏族分别有近170万和110万人,连片聚居于6万与70余万平方公里的川西南山区和川西北高原,主要通用本民族语言。彝、藏族聚居的农村、牧区的现代学校教育,基本上起步于建国以后。50年代,主要在小学进
<正> 一 综观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社会本位观,第二种是个体本位观,第三种观点介于这两者之间。 社会本位观以“社会”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把社会和个体的结构看成是类似于“有机体”和“细胞”的关系,社会是有机体,个体是有机体的细胞,个体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社会总处于决定性的中心地位,个体应服从、服务于社
<正> 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依据哲学发展的历史背
<正>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学校德育,也冲击着每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每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德育应该怎样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企图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培养的角度,探讨道德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及其教育模式,为德育理论的建设和学校德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正> 由于各国地理和人口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每一个国家高中阶段教育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但是将众多的国家作比较,在差异性中又表现出共同性,常常有一组国家或地区结构相近或相似。这为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行一定的分类提供了客观可能。本文力图在详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结构类型进行概括,对每一结构类型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揭示,并对优劣得失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出优化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思考。
<正> 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于1994年7月4日至7日在广东教育学院举行。来自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机构的4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此外,大会还特邀了一批港、台教育哲学工作者与会。两岸学者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与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