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范存忠先生逝世一周年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冬至节(12月22日)的前夕,我国外语界一代宗师、德高望重的范存忠教授与世长辞了。冬至节恰逢他的生日。他在整整八十四年中,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然而他为攀登学术高峰,终生孜孜以求,从不倦怠;在1931年自美学成归国后直至逝世的五十六个春秋中,他为我国学术地位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辛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深受学术界的景仰。他的一生是自强不息、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祖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治学之道,堪称后辈的楷模。
其他文献
魏晋思想文化界的自由解放思潮,孕育了觉醒的主涔意识和自觉的审美意识。情感和欲望在审美中得到肯定,主体和自然在审美中展现风姿。肇端于此时的文学自觉意识和对文学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清谈玄言等,导致人们对文学的广泛兴趣以及文学修养的普遍提高。从观念到创作,从交游到闲居,都充满艺术的情趣和唯美的气氛,造就了一个风流儒雅的时代。晋宋之际所以成为文学史上风气变换的关键。成为文学批评史上新旧观念递进的转折点,就是以此为总背景的。
阎若璩是与顾炎武齐名的清代著名学者,尤擅考据.本文历陈其对经学辨伪的杰出贡献和对历史地理考证的卓越成就。本文认为阎若璩之所以对学术有如此建树,是与其洽学方法密不可分的,并总结其治学方法主要有:(1)精思独得,读书探源,(2)考证辨核,精确服人,(3)重视实地考查,(4)治学亦本经世致用。
本文从朱彝尊的词学实践和词学理论两方面进行考察,阐明其开一代词风和在词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未刊本《眉匠词》,透露了朱氏短调学“云间”,长调学姜、张的创作轨迹,《江湖载酒集》的怀古词,起到词史的作用,《静志居琴趣》别开生意,开创叙事词的新领域,《休物》和《蕃锦》,虽不乏佳作和巧思,却少现突意义。创作上的局限,也与所倡导的理论有一定关联。其“醇雅”说的核心是技法,与内容无涉。它扬弃了“云间派”,继“阳羡派”的叫嚣湖海、缺少含蓄和“锡山派”的纯任性灵、时见草率的两派后脱颖而出,由浙西小圈子逐步走向全国,得到统治者
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迄今已近40年。40年来,海峡两岸分别由国共两党治理,遵循不同的模式和道路建设新的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昔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腐败社会在大陆受到大力整治,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向现代化社会奋进。与此同时,殖民地社会形态也在台湾绝迹,转变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社会发展速度和成就,居于发展中地区的前列。应当说,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社会发展都作出了艰巨的努力,40年的变革和进步为未来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40年来,一直把对大陆的方针政策视为生死悠关的严重课题,由蒋氏父子亲自主管决策,而以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委员会具体设计施行。“反共复围”是“基本国策”,但随着时势不断调适变易。蒋介石鼓吹“反攻大陆”,试图武力复辟,终因势单力薄,退到“政治光复”,带来了台湾的发展和进步。蒋经国讲求现实,力倡“革新保台”,倾力建设台湾,使台湾快速步入现代社会。及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课题尖锐提出,但蒋经国与李登辉均拿不出果断和有效的对策,大陆政策遂陷入困境。看来,大陆政策除了决策者的主观政治意向外,还必
杜甫入蜀以后,对今体诗的艺术形式极为留意,所以他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但与此同时,他又说自己“老去诗篇浑漫与”。本文认为,这两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话,正说出了杜甫晚期今体诗的一个特点:他在今体诗这种新诗体的建设(也括格律、题材范围、表现手段、风格倾向等方面)基本完成后,又尝试着打破其束缚,这就使杜甫的一部分今体诗呈现出与多数盛唐诗人颇异其趣的艺术风貌。杜甫的这一探索在唐代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对宋代诗坛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社会是台湾社会之癌。文章考察了当今黑社会发展的情状,从各层面分析黑社会势力的膨胀的背景和原因,并对黑社会组织展开量化研究,探寻它的地区分布和帮规建制,归纳出黑社会组织主要形态和发展模式。文章还揭示了黑社会的种种罪恶活动及危害,对黑社会未来趋向和转型进行了若干科学的预测。
1949年到1980年的台湾当代文学,就文学种类而言,五、六十年代诗风极盛,名家迭出;小说历三十年而不衰,名作如林,散文、戏剧在各个时期也取得应予重视的成就。就文学流派而言。台湾现代文学和乡土文学两大流派争妍竞秀,各名一时,其他则有通俗流行文学和反共文学。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经历了一个从一元到多元的艰难曲折过程,才呈现出繁丰多姿的面貌。本文以诗歌小说为主体,探索三十多年来台湾文学发展脉络,考察各个流派兴衰状况及社会原因,从一元趋向多元这个新视角揭示当代台湾文学发展规律。
年代 主要活动 1903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1917考入江苏省太仓县太仓中学1919由于担任了学生代表,反对校方压制“五四”运动,被勒令退学1920考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当时称南洋公学)附中二年级1923因起草反对校长渎职的宣言,组织学生罢课,被交通部下令开除。撤换校长后,又复学升入大学部。
本文是《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英国》一书中的第十章,论述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梵文学家威廉.琼斯爵士的汉学研究。威廉·琼斯在东方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在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几方面,而不在中国,但却是英国第一个研究过汉学的人。文章共分四个部分:(1)他开始学习汉语是在1767年,主要以耶稣会士柏应理等用拉丁语翻译的《大学》、《中庸》、《论语》为参考材料,把其中所引《诗经》片断译成拉丁诗,(2)他创立孟加拉亚洲学会,计划翻译《诗经》全部,直译《论语》,但未实现,(3)将原用拉丁文所译《诗经》片段译成英语,有散文译本(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