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FU)治疗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拟实施肾结石手术的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0例采用PCNL手术(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采用PCNL+FU手术治疗(联合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7 d的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 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联合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Scr、Cys C、NAG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联合组的Scr、Cys C、NA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NL联合FU治疗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保证清除肾结石的基础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更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评价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本院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的患者(tPSA>10 ng/mL)以及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又经核素骨显像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共收集304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对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HOLRBT治疗,50例)和对照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对原发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及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原发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试验组)及未接受输血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各5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PD-L1的表达;采用全自动生化分
目的探讨经腰腹联合途径的腹腔镜技术治疗巨大肾脏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肾肿瘤直径>7 cm患者的临床资。根据肿瘤手术方式分为三组:行经腰腹联合途径的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6例(A组),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8例(B组),经腹腔途径的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8例(C组)。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B、
目的探讨α-2,3唾液酸转移酶Ⅰ(ST3Gal-Ⅰ)对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N1质粒,干预组转染pEGFP-N1-ST3Gal-Ⅰ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三组中ST3Gal-Ⅰ蛋白表达量,采用CCK8法检测三组PC3增殖率,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三组PC3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A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AI的患者90例(观察组),其中28例AI患者被检出患有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sCS组),其余62例患者被诊断为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NFAT)(NFAT组)。另选同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使用抗胰岛素性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
目的研究lncRNA NEAT1在Randall钙斑中的表达水平以及lncRNA NEAT1在钙离子诱导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成骨样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来检测肾结石患者Randall钙斑组织和正常肾乳头组织成骨蛋白(BMP-2、OCN)以及lncRNA NEAT1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培养HK-2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析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泌尿外科收治的36例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62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6例发生医院感染的
目的探讨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应用坦洛新与消旋山莨菪碱对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排石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248例,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ESWL术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消旋山莨菪碱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技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Ⅱ期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Ⅰ期均行单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提示结石残留,需行Ⅱ期碎石术,其中残留结石>2 cm患者27例,残留结石≤2 cm患者71例。对入组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通道经皮肾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