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翻译视角下r《素问》两部译本词汇翻译对比

来源 :西部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语义翻译理论,从词汇翻译细致性、多样性和舍意取形等3方面对比分析李照国和文树德两部英译本在词汇翻译方面的异同点,以探讨其与语义翻译的关联度,发现文树德在翻译方法的使用方面更贴近语义翻译,也验证了语义翻译法在中医典籍翻译方面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百蕊颗粒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百蕊颗粒联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疱疹、退热、疼痛、流涎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结果:总有效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穴位敷贴治疗药物的组方选择.方法:将寒凝血瘀型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药物分别按相应比例、组方进行配伍制备;两组取穴、贴敷时间相同;治疗结束及停止治疗3月后评估月经周期5~10天时患者中医证候、痛经疼痛评分、红外线热扫描结果.结果:两组中医证候及痛经疼痛评分、红外线热扫描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
从阿霉素(doxorubicin,DOX)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机制及中医药拮抗DOX心脏毒性3方面入手探讨DOX心脏毒性的中医药防治作用,指出中医药工作者以中药单体成分、中药复方、针灸为干预措施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与实验室研究,发现中医药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与钙超载、凋亡与自噬等多种途径有效降低DOX心脏毒性反应,可为临床阿霉素化疗患者减轻心脏毒性提供更多可靠方法.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联合平衡火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平衡火罐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排痰量、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肺部湿罗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痰量、SPO2以及肺部湿罗音较治疗前改善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鼓膜穿孔耳内镜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鼓膜穿孔患者予耳内镜术治疗,同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年,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P<
对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干预进行综述,指出微小RNA能够从细胞自噬、脂质代谢、血管新生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医药能够通过干预微小RNA防治AS.
从理论与实验研究入手探讨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机理,指出目前有关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研究多集中在中药可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肠球菌、大肠杆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调整B/E的比例方面,且就中草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量-效、量-时的研究较少,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报道;今后的研究可更多倾向于明确中医药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机制,阐释中药直接作用于肠道菌群或是通过调整肠道功能而达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探讨肠道微生态的中医本质,为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提供有力证据.
对《黄帝内经》中比喻修辞的分类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翻译方法,指出《黄帝内经》中比喻修辞的英译以直译法为主,意译法、转化法及音译法为辅,并且英译时对修辞格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文内加注或文末注释,因此,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手段可以较好地传达原文的修辞,准确传达原文内涵.
从老年患者药物代谢特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毒副作用及用药相关研究、中医学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认识及中医药提高老年NSCLC患者化疗耐受性的相关研究入手探讨年龄因素对NSCLC患者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化疗潜在的毒性危险可能增加,而中医药在支持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增强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对提高老年NSCLC患者化疗耐受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早发型败血症患儿需要抗生素治疗,但支持其常规应用于绒毛膜羊膜炎孕妇分娩的无症状新生儿的证据较少。我们旨在明确绒毛膜羊膜炎暴露下的足月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发生率,明确无症状新生儿是否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于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因其母患绒毛膜羊膜炎、需静脉应用抗生素的足月儿。纳入符合条件患儿后,从新生儿监护病房数据库和临床记录中收集母婴数据。结果:从7 736例出生的新生儿中纳入167例符合条件的足月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21/1 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