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开放式目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ppp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展开如何构建开放式目标教学讨论中,作为一名从教多年教师,有责任积极投身这场革命。下面也谈谈个人几点想法:
  一、构建开放式目标教学,首先应提高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人们依靠创新知识去发展,只有创新的教育,才有创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牢固确立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和观念,去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知识拥有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首先提高创造性教学能力是教学关键所在。
  1、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在教育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一缸水、一船水。现在看起来,哪怕教师拥有比桶、比缸、比船多的水,也难以适应知识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新时代的需求了。要想作一名新世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有永不枯竭的常流常新的活水,去浇灌求知若渴学生的心田。这不竭之水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去取得,而通过不断学习,达到自身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
  2、跨学科跨门类地终身进行学习。教育发展的趋势表明:未来的教育观念,必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是要把“教育的对象”转变为“服务的对象”,学生就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服务对象”。那么,教师如何在三尺讲台服好这个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创新性素养、信息素养和德育素质等等素质。这和过去的传统教育:“只看教师能胜任自己所教的单一学科就可以了”完全成了两码事。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在学好自己所教的学科之外,跨学科、跨门类地多方进行学习,把相关知识加以融汇,增强创新能力。
  3、继承和学习古今中外可借鉴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的活力在创新。我认为,要使自己的知识日益丰富,除了应当学习的一些必学的知识之外,还应当扩大视野,展开广泛的学习,无论是古今,无论是中外,都应一览无余,即所谓博采众长地去学习,在充实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的能力即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二、更新观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填鸭式、封闭式,就本学本的僵化单一、呆板的教学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观念。在这个大前提下,更好地去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性。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重要途径是彻底解放学生,放开他们头脑、时间和空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冲破旧框框,善于标新立异,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去思索,真正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首先要跨越课堂这一关,即搞活课堂,允许学生在课堂发表不同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勤于动口,大胆质疑,要展开争论,共同讨论,坚决打破“惟书、惟师、师道尊严”的旧枷锁,共同学习和共同探讨。真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从而形成有情感的教与有情感的学这种师生交往的良性循环。
  2、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实践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自然、愉快、竞争、民主的宽松环境。课堂上,除了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观点之外,教师还应以像妈妈、像朋友一样的形象出现,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给学生传递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避免以权威者或监督者的形象出现。所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一定搞清楚师作舟揖徒行船的道理,无论何时,教师也不可对学生有点点揶揄之色,特别是那些差生,哪怕是一点愠色也不可给。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氛围,使他们在坚信“我能行”中,得到自我发展。激发出创新欲望和灵感,圆满完成学业。
  3、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原振国先生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没有问题,“全部懂了”,所以学生年龄越大,问题越少;而美国则是将不提问题的学生教成了爱提问题的学生。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龄越大,问题越多,越富有创意。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只教“学会”,而不教“学问”,为什么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并注重“问”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开学生思维,教会他们敢问善问。
  三、实施目标教学,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实施目标教学,大家基本认同一个事实,创新教育是一项艰苦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可谈创新教育,就只看到传统教育之弊端,全盘加以否定,传统教育并不等于“应试教育”。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质变,必须慎重对待,对于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离开现实社会条件,凭单方面良好愿望谈教改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当前而言,先做好以下几点:
  1、再减学生负担。近年来,国家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已做了大量努力,但学生负担还是过重。比如,美国教育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从小学生开始,就背大书包,每周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在800分钟以上,而美国只有45分钟,即便是人家的10—12年级作业量也不过370分钟,最多不超600分钟,可见差距之大。那么,我们怎样从真正意义上加以减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2、多在实践能力培养上下点功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设计和组织: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这也是未来目标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3、再破关起门来读书。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方针,而现在美国才开始提出要建立教育和生产劳动一体化的新格局,把生产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力度,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美国尚且能这样,我们可不可再次把学生引导到实践中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期刊
【摘要】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此本文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时,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
【摘要】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谈不上熟练,因此,更谈不上叫他们如何生“巧”了,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原有的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一个阶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能力尤其重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四个转变”即由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从我爱读转变为我会读,从我会读到我读懂。  【关键词】转变我要读爱读会读读懂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求第三学段阅读阶段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教材即教学内容,教材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是教学得以展开的必要成份。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教师和学生可以加工、选择取舍、创新教材。正是在这种加工、选择、取舍、创新的过程中,教和学才得以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交互主体。学生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才能不断开阔;创造的火花,智慧的火花,才会时时迸发,创新用教材
期刊
小学生低年级时,课堂上回答问题都很踊跃。但是一上高年级,课堂上积极回答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其他的同学大多沉默。我最近针对这一现象,思考了很多,也调查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尝试出解决的方案。  一、教师应发挥评价的力量  其实,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的态度使然。我们班一个学生曾经就这一点给我写过纸条,全文如下:  老师,每次您提出问题,我怕我答错了不敢举手,但当您揭开谜底时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地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个性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自觉学习等多种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
农村小学生一提到习作就头痛,怕写之声不绝于耳,厌写之情表露无遗。教师也怕教作文,为什么?普遍认为农村的学生不仅见识窄、活动少,“无米下锅”,还惯用方言,表达能力差。再加上一代又一代的老教师对新老师言谈提及语文教学最难的是阅读和作文,不知不觉中多数教师产生了畏难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教师不仅教得吃力,而且学生学得辛苦,很容易回生,特别是学困生,容易忘记。因此,如何让学生感受识字乐趣,解决低年级识字枯燥、乏味、容易回生,不善通过理解进行记忆显得特别重要。笔者识字教学中主要采用游戏教学,体验乐趣;直观教学,体验乐趣;温故知新,体验乐趣这三种做法。  【关键词】游戏教学猜谜编顺口溜送信竞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