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受体参与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54h446jn6gf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咪唑啉受体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本文以辐射热照射致甩尾反射潜伏期作为测痛的指标,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ith)咪唑啉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方法观察咪唑啉受体对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ith可乐宁和电针双侧"次 "穴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均可被事先注射咪唑啉受体的拮抗剂苯恶唑(Idazoxan)所阻断.结论:说明激活咪唑啉受体可能是可乐宁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共同脊髓机制,但是没有观察到可乐宁明显加强针刺镇痛的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设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0只。采用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
本文观察了针刺对白内障形成和晶状体内谷胱甘肽(GSH、GSSG)耗竭的阻抑作用,并为临床针刺防治早期白内障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L-Buthionine-(S·R)-Sulfoximine(BSO)药物诱发新生幼鼠晶状体GSH的耗竭,形成双侧白内障。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