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城市典型盆栽花卉蒸散量监测与快速测算

来源 :林业与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量监测各个物种的蒸散量,有助于区域农业物种选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该文采用称重法监测4种亚热带城市盆栽花卉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长寿花Narcissus jonquilla、碧玉(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的蒸散量,并基于监测数据改进空气饱和差方法测算单株花卉的潜在蒸散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年的监测期(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铜钱草、长寿花、碧玉和蝴蝶兰的花盆单位面积日均蒸散量为3.5、2.5、2.5和1.8 mm;4种花卉的单位叶面积年蒸散量分别为162、29、74和123 mm.4种盆栽花卉的蒸散量都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负相关.铜钱草的蒸散量与气温和RH都有显著的相关性;长寿花的蒸散量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与RH的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碧玉和蝴蝶兰在晚上的蒸散量与RH的相关性不显著.风速会提高4种花卉的蒸散量;当土壤水分供给受限或者RH过高(>80%)时,4种花卉的蒸散量急剧减少并趋于雷同.根据日均气温和RH,改进的空气饱和差法能较准确地测算4种花卉的日蒸散量(R2=0.52~57.0 RD=-0.9%~4.4%),这对快速测算4种花卉的潜在蒸散耗水量和自动浇灌设计等有较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该蒸散发估算模型,可以根据较为容易获得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快速估算和预测植物的蒸散耗水量,从而做好浇水规划和每日自动浇水量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对纳米木材防腐剂浸渍材的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以及对浸渍材中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旨在为纳米防腐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一种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100?℃蒸汽和?30?℃冷冻)对浸渍材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浸渍材制剂分布和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纳米CuO/硅溶胶制剂浸渍的杨木耐腐性显著提高,达到了?Ⅰ?级强耐腐标准,顺纹抗压强度较未处理材提高了24.42%
[目的]探究松材线虫对药物敏感能力产生的分子机制,为防治松材线虫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从松材线虫基因组中获得秀丽线虫同源解毒基因Bx-pgp23,并对该基因蛋白编码区进行PCR扩增,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蛋白质Bx-PGP23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分布、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通过RNAi技术对Bx-pgp23进行沉默处理,分析Bx-pgp23沉默与否对松材线虫药物敏感程度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预测结果显示PGP蛋白稳定系数为38.31,亲水系数为?0.018,三级结构
[目的]植物物候能指示自然环境中的气象和水文变化.采用SW模型模拟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分析SW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分析SW模型模拟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物候模型及物候期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沈阳、北京、西安、洛阳等10个站点观测的地面物候数据(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与气象数据,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及交叉检验,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及适用性.[结果]研究区域各地近50年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除洛阳、德州外其余地点春季物候期均为显著
利用UPLC-MS/MS技术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tii、火炬松P.taeda和湿加松P.elliottii×P.caribaea松花粉的代谢物成分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共鉴定到368种代谢物,主要为脂质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及醇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差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松花粉组织中共鉴定到175种差异积累代谢物.分别有31、6、5和2种代谢物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加松和湿地松松花粉中显著高积累.其中原儿茶酸和神经酸在马尾松松花粉中特异性积累.8种必需氨基酸和
森林健康的合理评价是指导森林管理者分类经营,精准提升森林健康活力的必要前提.以肇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25130个森林小班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单位面积蓄积、林分郁闭度、天然更新状况等12个指标因子进行降维分析,构建评价森林健康的综合健康指数,并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各森林小班的健康等级,对肇庆市森林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8.1%,可以充分反映原变量的信息;依据综合健康指数可将森林健康等级划分为健康(0.29,1.35]、亚健康(-0.45,0.29]、中健康(-1.35,-0
随着风景园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到风景园林专业,解决了众多问题,机器学习技术同时作为大数据处理工具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之一也逐渐成为风景园林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实践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先进行应用背景的介绍,分析机器学习在风景园林应用的适用性;再基于机器学习在风景园林中解决问题角度的不同,从场地信息提取,景观分析与评价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案自生成系统3个应用角度,对国内外已有实验的方法过程进行举例分析.最后基于对机器学习技术在风景园林应用的不同领域间的关
建设生物廊道对保护区域生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但是生物廊道只有在满足物种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研究基于InVEST模型生境质量制图分析珠三角地区和拟建设的三级水鸟生态廊道的生境质量.研究发现:①珠三角地区生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西部和东北地区生境质量良好,而中部生境质量较差的状态;②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选址区域目前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不足0.5,未来建设仍需投入较多精力恢复生境,尤其是功能性最强的主廊道生境质量提升.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描述辽宁省6类235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叠现状及特征,由此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评价,为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与核密度分析,评价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现状,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镶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镶嵌体内部的重叠板块占比情况,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较于传统重叠率分析方法,为分析一个区域内多层重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多元重叠率计算方法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主要危害罗汉松属和陆均松属植物,目前针对该虫的防治研究较少.为了寻找适用于该虫的防治方法,研究采用喷雾法从8株昆虫病原菌中筛选出3株对其幼虫的高毒力绿僵菌菌株,M09、Mac985和Ma3297.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1×108孢子/mL的孢悬液处理橙带蓝尺蛾2~3龄幼虫8 d后,3株绿僵菌的校正死亡率均分别为98.72%、96.15%、88.46%,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4.043、4.226、4.868 d,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4×104孢子/m
通过研究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无性系树干皮刺类型,选择不同皮刺类型的无性系开展控制授粉并培育子代苗木,对子代苗木皮刺数量、长度、直径,苗木高度、地径和冠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美丽异木棉亲本无性系皮刺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分别达到0.95和0.60 cm,皮刺占植株表面积的0.02%~9.46%,平均为2.25%;不同杂交组合苗木(子代)无刺植株分别占6.67%~33.33%,有刺植株皮刺的平均数量、平均长度、平均直径、占植株表面积、不同子代的苗高、冠幅和地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