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现场评估考核(3)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宜兴市农林局——以物联网提质增效
  作为生产应用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宜兴市重点在水产物联网、畜禽生产物联网、园艺产业物联网及农业管理物聯网四大方向着力。通过产研合作、政府支持和产业引领等多方共同努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朝精确化方向升级,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也培育了一批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宜兴市农业信息化的覆盖率已从2010年55%提升至2015年的61.9%,位于全省前列。
  在农业物联网方面,宜兴水产物联网应用面积从2013年度最初1万亩提升至目前的5万亩;已有7家规模化养殖场实现了农业物联网养殖环境全程监控,覆盖面积达2.1万平方米;在兰山、茗鼎等茶场建设了防霜扇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了棚内温、光、气指标的自动化控制;竹海公园智能防火物联网系统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与江苏省林业局防火系统实现了完全对接。
  在经济效益提升方面,由于水产智能增氧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每年可使总面积5万多亩的螃蟹养殖场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而应用了物联网的生猪养殖场,料肉比可降低约10%,疾病防控及治疗费用可降低30%以上,每年可为猪场节本增效50万元以上,增加收益12%左右;5家已经应用环境监测物联网的蛋鸡养殖场,每年总共可增收200万元以上;而茶叶防霜扇物联网的应用则为茶企降低了早春茶冻害损失,赢得了早春茶优先上市先机。据统计,2016年可为全市农业生产实现节本增效5500万元左右,给全市农业增加值带来近1%的增长贡献额。
  据悉,宜兴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得力于产研合作、政府支持和产业引领三大方面。在产研合作上,宜兴市引进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物联网试验站,正是该试验站为宜兴在水产物联网智能增氧技术方面率先实现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政府支持上,宜兴则采取了先重点支持研发,然后在技术较为成熟的情况下转向重点支持技术推广应用的两步走策略。而在产业扶持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物联网产品生产企业和物联网应用企业或农户一视同仁,对参与物联网建设的企业都予以相应支持,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使产业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发展局面。
  应该说,宜兴市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成果无愧于其生产应用型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称号。
  广西田东县农业局——用信息服务增加效益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河谷和右江盆地腹部,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街道、社区),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7万人,占比约62.8%。2015年,一产增加值为25.77亿元,占比20.32%,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611元。
  田东县主要农产品有甘蔗、生猪、肉鸡、芒果、火龙果等,其中2015年,肉类总产量达3.8万吨、水产品产量1.9万吨、水果总产量37.6万吨;农机化率达60.5%。
  2013年6月,田东县被农业部评定为服务创新型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为此,田东县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狠抓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做法有:开通“12316”三农热线和“农技110”服务电话,设立短信平台,建立农业局公共邮箱;建成1个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1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及45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点;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农民信息化培训等。
  据介绍,田东县“12316”三农热线和“农技110”服务中心累计接听来电咨询1.5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农民热点、难点问题达2000多个,初步估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短信平台则为农户提供气象、农业技术、灾情、农产品产销等有效信息服务2.3万条次;通过开展网上促销和网上招商,收集发布各类信息2万多条,促进农产品销售共计30多万吨;县、乡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每年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
  尤其是在农业农村电商方面成绩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县已有3000多家网店,有农派三叔、壮乡河谷、三贝农、百冠、九个农夫、忠尚等80多家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品牌),在阿里、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约有2000个销售田东香芒的店铺,其中在天猫上约有10个“田东芒果”旗舰店。
  田东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农村人口和农业占比较大的县,因此,田东县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田东优良的农业生产环境、各种优质的农产品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否进一步发挥青山绿水的经济效益,相信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当前阶段农业农村电商的发展,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刊记者:林广毅、谭利伟、温靖、王应宽供稿)
其他文献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缘,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是驰名中外的汾酒、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故乡。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辖9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289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农村人口30.2万人。我市从2005年开始,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231户、村级沼气服务网点15处、炕连灶839铺、太阳灶800户。2012年我们整合各沼气服务网点成立农
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农委要求和部署,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12316农业信息统一服务品牌,不断提高12316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效促进农业信息服务整体联动,提升了新时期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凝聚力。  一、12316为农信息服务情况  我市始终坚持将12316作为常州农业信息统一服务品牌
2013年,十堰市能源办突出行业优势开展多種节能减排模式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万户,小型沼气工程100处, 大型沼气工程1处;推广多功能生物质炉1万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787户,安装太阳能照明灯100盏;推广太阳能推广“蓄—沼—X”循环农业模式18.7万户,“三沼”综合利用面积达36万余亩。通过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的推广和建设,取得了显著节能减排成效,全市现有农村能源设施年节能能力达
11月5日,由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农业部信息中心承办,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承办的2016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如期举行,出席嘉宾包括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陈萍、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张兴旺、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等,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厅局领导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一年来的做法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任务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的要求,农业部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从三个路径来推进。一是运用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从近年的实践看,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农村的普及率逐年上升,2016年8月,CNNIC发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较去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1%,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70
一、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总面积1676.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7万人,素有“陇上江南”、“陇右粮仓”之称。2007年被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保护组织中国分部确定为全国三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成县有西狭颂风景名胜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等景点,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落后等因素,经
我们党高度重视信息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信息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农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农业部领导作出了一系列论述、指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印发了一系列文件予以部署落实。为便于查找、学习、领会、贯彻,我们整理摘录了十八大以来重要的论述、指示,并列出了相关重要文件目录,供诸参考。  一、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论述、指示  1、习近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智能制造、物联网、机器人、无人机等都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产生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农业信息化已然成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的重要引擎。新“五化”与“互联网 ”背景下,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物联网和智能装备等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虽起步晚,但发展快,引
12月15日,记者从2015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组委会获悉,将建设“一带一路”农展馆,落户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化农产品展销平台。  2015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简称“冬交会”)于12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与往年相比,今年“冬交会”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品牌化效应明显增强,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境外企业参展,参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