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融思想性、实践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学科。随着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以及“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它积极的作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更加愿意走进音乐课堂。下面是笔者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几点做法。
一、多元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我在音乐课堂上设置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情境,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参与度极高。学生展示的可以是唱歌、表演、舞蹈、乐器,等等,不需要拘泥于形式和内容,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各尽其才。通过这样的自我展示,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些自信心促使学生从心里更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我还利用校本课程开设声乐、乐器、舞蹈、歌曲等课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感兴趣的音乐课程中来,实现音乐丰富生活的目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德育和美育的教育
音乐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小号手之歌》时,我在初步培养学生唱出进行曲特点的同时,简单介绍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情景和儿童团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的小故事,拉近了学生对儿童团员的亲近感和敬佩感,激发了学生对小号手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我还动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收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小雨来等人物的资料,课前互相交流,加深对歌曲背景的理解,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
爱护动物是小学生的天性,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倾听和演唱表现不同动物的音乐,可以培养和挖掘小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歌曲《咏鹅》是根据古诗词创作的,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可以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教学时可以再配上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元化教学和多媒体素材的组合,可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抒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升华和美的体验。
三、多元化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上好音乐课的基础是要有适合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保证小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必要手段。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的特点,我设计了“听声识乐器”的游戏。先让学生认识各种乐器,然后尽可能地把乐器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听声音进行判断,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歌曲。所以,有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演唱歌曲《幸福拍拍手》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自我创编的能力,我只教授第一段,第2、3、4段让学生根据大屏幕给出的图示来创编歌词,并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六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表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的音乐活动中,使歌词更加丰富,动作更加优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提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多元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乐理知识的学习是教学中的难点。多元化教学就是给音乐课注入活力。在教学中,我借助再现生活中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乐理知识的记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课中的乐理知识内容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认为生冷不容易记住的音乐符号,变成有生命力的小花、小草或小动物,使音乐课堂更加“趣味横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五、多元化教学让音乐在美境中提升
音乐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感知美,才是教学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每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为歌曲编配动作,为音乐形象创编故事,用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多元化教学方式中感受音乐的美。由于让学生自编动作,自编自演,学生表演得非常认真,歌曲也唱得特别投入,学习效果特别好,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实现了音乐教学美的提升。
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多元化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必要。教师要让音乐带领学生走进智慧的殿堂,感受多元化教学的魅力!
一、多元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我在音乐课堂上设置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情境,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参与度极高。学生展示的可以是唱歌、表演、舞蹈、乐器,等等,不需要拘泥于形式和内容,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各尽其才。通过这样的自我展示,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些自信心促使学生从心里更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我还利用校本课程开设声乐、乐器、舞蹈、歌曲等课程,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感兴趣的音乐课程中来,实现音乐丰富生活的目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德育和美育的教育
音乐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小号手之歌》时,我在初步培养学生唱出进行曲特点的同时,简单介绍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情景和儿童团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的小故事,拉近了学生对儿童团员的亲近感和敬佩感,激发了学生对小号手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我还动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收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小雨来等人物的资料,课前互相交流,加深对歌曲背景的理解,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
爱护动物是小学生的天性,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倾听和演唱表现不同动物的音乐,可以培养和挖掘小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歌曲《咏鹅》是根据古诗词创作的,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可以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教学时可以再配上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元化教学和多媒体素材的组合,可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抒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升华和美的体验。
三、多元化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上好音乐课的基础是要有适合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保证小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必要手段。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的特点,我设计了“听声识乐器”的游戏。先让学生认识各种乐器,然后尽可能地把乐器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听声音进行判断,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歌曲。所以,有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演唱歌曲《幸福拍拍手》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自我创编的能力,我只教授第一段,第2、3、4段让学生根据大屏幕给出的图示来创编歌词,并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六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表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的音乐活动中,使歌词更加丰富,动作更加优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提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多元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乐理知识的学习是教学中的难点。多元化教学就是给音乐课注入活力。在教学中,我借助再现生活中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乐理知识的记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课中的乐理知识内容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认为生冷不容易记住的音乐符号,变成有生命力的小花、小草或小动物,使音乐课堂更加“趣味横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五、多元化教学让音乐在美境中提升
音乐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感知美,才是教学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每当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为歌曲编配动作,为音乐形象创编故事,用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多元化教学方式中感受音乐的美。由于让学生自编动作,自编自演,学生表演得非常认真,歌曲也唱得特别投入,学习效果特别好,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实现了音乐教学美的提升。
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多元化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必要。教师要让音乐带领学生走进智慧的殿堂,感受多元化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