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中国英语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gu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在国际交流中越来越重要,也引发了英语在各国的本土化,“中国英语”就是其中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但包含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特色词汇作为汉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进行翻译是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以及中国英语的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特色词汇;本土化;翻译策略;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13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39
   1 . 引言
  Warschauer(2000)指出英语的迅速全球化,引发了英语在世界各地出现广泛的本土化(localization),作为英语本土化中的一员的中国英语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中国英语是标准英语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人在使用英语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时,由于受自身文化、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而说出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明显区别于标准英语的语言变体。中国英语自从20世纪80年代由葛传槼先生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汪榕培(1991)在其《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中否定了前人认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惯性错误,需要加以改正的观点,肯定了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对它的研究在2000年后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如林琼(2001)和金惠康(2003)对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和区别进行了探讨;高超(2006)对中国英语作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从广义上讲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使用的英语,一方面包括英语的共核部分,另一方面则包括中国本土化英语特征;从狭义上讲,它是带有典型中国特色,用来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的英语;韩玲(2007)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陈新仁等(2014)又从语用学的视角对中国英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中国学者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英语变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国际学术界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中国英语上来。1986年,英国人Todd和美国人Hancock在他们合著的《国际英语的使用》中提到了“中国英语”一词,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2002年,Kirkpatrick及其伙伴则从句法学方面对中国英语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中国英语的发展带有中国特色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英语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仅仅只是用来与外族人交际的工具;另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Bolton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了探索。2003年,他发表了名为《中国英语:一部社会语言学历史》的著作。该书回顾了英语从开始进入中国一直到今天的发展历程并为中国学者们研究中国英语提供了方法和理论。然而,从翻译的视角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以及中国英语的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扩充了中国英语的词汇量,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文化。
   2 . 中国英语
  2 . 1 中国英语的定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英语”的概念被许多学者广泛地讨论着。至今为止,“中国英语”都还不曾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明确定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葛传槼先生提出的“中国英语”概念是对中国英语最早的定义。他认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例如,“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五四运动”(the May 4th Movement)、“四书”(Four Books)、“五经”(Five Classics)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而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被称作中国英语;汪榕培教授在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1997年贾冠杰和向明友对汪榕培教授的“中国英语”的定义做出了修正和补充,他们把中国英语定义为中文使用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即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李文中教授提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诸领域特有的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假译和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的英语变体。此外,罗运芝教授也提出“中国英语”是载有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综合以上几家观点,“中国英语”即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这种英语变体被规范英语所接受,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英语需与中式英语区分开来。虽然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只有一字之差,两者都是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具有中国特色,但后者不具有中国英语的规范性、丰富的构成形式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以及我国对外交流的深远影响,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其构成和适用范围既不稳定也不广泛,在对外交流和文化交流中起着阻碍作用。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受母语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即由于中西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汉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汉语英语。
  2 . 2 中国英语的特点
  许多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会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相混淆,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对英语语言学不太了解的话,也无法很好地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其实,我们只要弄清楚几点便可轻松地区别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式英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而是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其二,中式英语统一类型的错误分布范围并不广泛,并且不具有代表性;其三,中式英语大多出现在口头交际中,但是一旦使用者将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中式英语的使用将会大大减少;最后,中式英语统一类型的错误可能会通过别人的及时纠正和自我纠正而避免。   不同于中式英语搭配不当、重复累赘、修辞过多、省略不当以及词类未转换等种种表现,中国英语则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标准英语与中国特有的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即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所以中国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国际使用性的英语变体。
  (2)中国英语是不属于英语民族人所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用来表达中国社会诸领域特有的事物,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3)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不受母语干扰,能够进入英语交际的英语变体。
  (4)中国英语不同于中式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的普及和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和世界文化。
  语言学家们还从语言学的角度总结了中国英语的特点:
  (1)词汇方面,中国英语主要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中国英语”在词汇方面反映出来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这些多是些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和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以及中国所特有的成语的翻译。
  (2)语音方面,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十分丰富,“中国英语”的语音特点主要集中反映在超音段上,如重音、音渡、音长、弱化、连读等方面。中国人在讲英语时基本按照音标读音,过分认真,考虑词与词、意群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关系,因而听起来十分不自然。即使英语再熟练,中国人的语音语调总会同英语本族人有差异并且中国人讲英语的语速也不如英语本族人的快。
  (3)语篇方面,由于受到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的影响,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致使中国英语在语篇内句子简短,单句偏多。
  (4)语法方面,“中国英语”受汉语中的修辞成分前置的影响,在处理修辞关系时经常出现前置的情况:因为中国人习惯性地喜欢使用主动语态,所以有时“中国英语”显得呆板、不活泼。
   3 . 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和中国英语
  3 . 1 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
  中国特色词汇即发源于中国,根植于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中,且仅存在于中国事物中的词汇;或者中国特色词汇是指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一些概念、政治术语、短语和汉语民族文化特有鲜明的词语等;抑或者所谓的中国特色词汇,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而言的汉语语言文化所特有的语言现象。
  3 . 2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特色词汇表达着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在对外交流中,我们应如何翻译这些中国特色词汇,才能使这些词汇在传达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被外国人所接受。所以用何种方法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中文至关重要。
  在汉译英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莫过于音译法、直译法和意译法。
  音译法是指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过程中,根据中文的读音选择读音尽可能相同的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如将功夫翻译为kongfu,将豆腐翻译成toufu,将叩头翻译成kowtow等等。这些词的翻译既保持了中国特色,又顺应了英语交际的环境;所谓的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依照中文特色词汇单字的顺序,并依照其表面的意义进行翻译。它要求译文既要保持汉语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尤其要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如将红包译成red pocket,将黑市译成black market等既生动又形象。但是用直译法翻译出的有些词汇,译文会显得刻板,所以我们采用直译法时需要注意;而意译法则区别于直译法,是指根据词汇的大致意思来翻译,不强求逐字翻译。意译法主要在原文与译文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时使用。意译法的使用可以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各个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所以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使用意译法,可以体现中国区别于英美国家的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特色。这里的意译法就相当于中国英语,带有中国特有的思想和文化,本族语者通过“移情”的手段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译者们大多以意译法为主,音译法和直译法为辅。这样翻译成英文的中国特色词汇既符合原先汉语的内容与意义,又能被广大英美国家的人们所理解接受。
  中国特色词汇传承中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特定的心理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就使得当这些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中国味”。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这些译成英语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英语国家人民所接受。在我们翻译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时,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真实再现原文,为中国英语添砖加瓦。
   4 . 结论
  虽然中国英语在学术界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术话题,但是我们无可否认的是,中国英语为传统英语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尤其由中国特色词汇译成的英语,更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英语有益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且随着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逐渐形成,中国英语不断增加和广泛传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英语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Bolton, K. Chinese Englishes: A Sociolinguistic Histor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Kirkpatrick, A. & Z. C. Xu. Chinese pragmatic norms and China English[J]. Word Englishes, 2002(21): 269-279.
  Todd, L. & I. Hancock. International Englishes Usage[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6.
  Warschauer, M. The changing global economy and the future of English teaching[J]. TESOL Quarterly, 2000(4): 511-535.
  陈新仁、曹燕黎、陈露.中国英语的语用学视角基于央视9套《对话》节目中国英语使用状况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4(3):12-18.
  葛传槼.漫谈由英译汉问题[J].翻译通讯,1980(2):13-14.
  高超.世界英语理论与中国英语研究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6(4):55-60.
  韩玲.“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28-32.
  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10-11.
  金惠康.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5):66-70.
  林琼.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新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12-16.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24-25.
  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1-8,56.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典籍英译教学的可行性,指出典籍英译教学应具备层次性、合作性、阶段性和长期性特点。在典籍英译初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可围绕特定典籍项目设计具
项目是语言应用的具体体现,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传统以课文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参与的项目式教学,将真
以深圳7所高校的校园公示语英译个案为语料,调查分析高校校园公示语英译的现状。以目的论为指导分析当前校园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校园公示语英译应基于目的论并
This paper,after introducing the definition and forms of cultural image,focuses on the detaile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ultural image of animal words both i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下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将国家战略纳入翻译人才培养的框架之中,能突破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瓶颈,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要。本文结合区域优势系统探索
Abstract: A good teacher is often depicted by virtue of certain isolated competencies, such as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Teachers’ identity and their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integrity are often
当前,对土木工程论文摘要展开的英译研究还不多。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数据库(ASCE)中各抽取120篇土木工程论文摘要作为语料,结合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从类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analyze the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raised by Eugene Nida and the Functional School respectively.The focus is on the Dynamic Equival
期刊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效。为进一步提高军校学员军事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process of transcribing spoken interaction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poken interaction(cas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