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2008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研究我科室收治的94例骨科病房住院患者,根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风险问题成为临床护理界关注的重点。骨外科为医院特殊科室,收治的患者多需急诊手术治疗、复合伤、多发伤多,而且对手术护理操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率高,再加上患者多合并并发症,患者家属缺乏对手术认知了解,容易出现医患纠纷[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我科室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骨科病房住院的94例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为(40.2±5.2)岁;观察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为17-68岁,平均年龄为(40.0±5.4)岁。两组各项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仅提供常规护理,遵照医嘱要求提供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分析护理风险: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未形成健全的护理制度。②护理对策:1)加强护患沟通;2)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护理人员具体工作职责;3)建立护理风险档案,查找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综合病房的具体情况,总结病房的风险问题,评估骨科病房的风险,在患者患者入院后进行风险评估,填写风险评估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护理风险,规范护理风险;4)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根据我院统一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评价,满分100分,评价治疗效果、健康教育、病区环境、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五项。②统计对比两组护理风险、护理纠纷发生情况。③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的骨科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自行填写,若为老年人或不方便填写者,可由家属代为填写,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各项指标数据经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方差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对照组47例,护理纠纷7例(14.89%),护理风险9例(19.15%),观察组47例,护理纠纷1例(2.13%),护理风险1例(2.13%),观察组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4.92、6.78,P<0.05)。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属于重建医学,护理风险问题研究,是医院护理纠纷高发的科室。分析原因:①骨科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需长期卧床,而且住院时间、康复时间长,再加上合并疼痛、功能障碍,多表现为焦虑、悲观,患者会将这些不良情绪迁怒于医护人员手术创伤后导致的应激障碍;一些患者住院后,患者家属及患者对医院以及护理人员的期望值过高,因此面对疾病疼痛、死亡时,难以接受,表现为情绪激烈冲突;一些老年患者因合并较多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期间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及家属认为是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2]。②护理人员方面:护理实施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护理操作进行,责任心不强,容易导致护患矛盾;未进行用药指导,导致患者疼痛、药物渗漏等,也会导致纠纷;③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导致护理服务内容、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内容未准确实施,缺乏与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沟通不畅影响护患关系和谐。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可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风险管理中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护理风险档案,针对预防性开展护理操作,降低风险發生率。通过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严格落实每项风险反复护理操作,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吴卉,张芳,程文红,等.意外伤骨科住院患者急性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17,29(2):77-84.
  [2]郭凡杰.风险管理在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80-381.
其他文献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病率高,多发生于面部,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年日照时数2000~2400 h,年降雨量1000~1100 mm;是以汉族和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为了解凉山州痤疮流行情况,我们进行了痤疮社区流行病学调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方法,将106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精细化管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B组住院时间低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  1.2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观察病情、指导用药、指导饮食等。在A组基础上,B组应用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1]:  (1)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按照护理方式分组,干预组59例,围手术期中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5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胃肠道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探究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为对象,均实施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共76例,38例是参照组,38例是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是(1.23±0.58)天,进食时间(1.56±0.82)天,肛门排便时间(1.65±0.62)天,均优于参照组指标,P<0.05。研究组经过护理后,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疼痛护理方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96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采用一般护理模式的48例纳入对照组,另外给予疼痛护理方案的4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并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疼痛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相对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3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观察患儿的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患
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肠癌手术患者使用加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的价值,为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指导。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所有胃肠癌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快速康复组,并分别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和加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的语言评价量表评分为(2.33±0.96)分,视觉模糊评分为(1.66±0.37)分,常规护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作用。方法:136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组,A组68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B组6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  1.2方法  B组护理常规实施,主要遵照医嘱进行。A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  1.2.1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将一杯热水主动递
摘要:目的:研究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癌痛护理。采用VAS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2±0.5)分,对照组患者VAS
摘要:介绍了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国内仍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培训教育模式受限制、护士的专职化职责不明确导致专科护士流失等不足,提出了管理者应该借鉴国外重症专科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传统的线下培训模式,通过绩效倾斜、荣誉奖励等鼓励专科护士做好专职化工作,优化重症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危重症专科护士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健康宣教等作用。  关键词:危重症;专科护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