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课程资源理念,网络资源也在英语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述了网络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网络资源;初中;英语课堂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2 -01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课程资源理念,一切可以转化为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条件都能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一、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是个巨大的图书馆,是知识库,在网络里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从而实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科学交叉。尤其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传统、简单的教学基础上配上鲜亮的图片,优美的音乐,有趣的动画,甚至精典的视频,让整个英语课堂生气勃勃,全体学生兴趣盎然,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有助于教师达到甚至优化教学目标,这在当代英语教学中是一计“妙药”。
  
  二、网络资源在课上运用的注意点
  由于网络课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在走近或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要真正上好一节英语网络课须做到如下几点:
  1.网络要有“味”
  这儿的“味”即指“网味”,就是不能将网络资源片面地理解为多媒体。有的教师认为将Powpoint图片呈现给学生即是网络资源,或者在其中插几个网址即可,其实这是曲解了网络资源的运用。真正的网络资源须是一个独立的学习网站,所有的一切教学资源都是在该网站内,主题明确,板块清晰,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当场提交作业。
  2.课堂要有“度”
  “度”即“适度”。笔者最近参加了市级初中英语网络课比赛的听课活动,连续听了1节牛津英语8A Unit2 Reading (I) 和8A Unit3 Reading (I)的网络课,感悟颇深。有教师认为网络课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他们往往采取一种“散放式”教学,让学生尽情地在网站内自主学习,缺乏教师适时的引领,结果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难以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之相反,有教师在网络课上不能放开思想,采取一种“圈养式”教学,整节课基本教师讲不停,不肯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查阅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不能体现网络资源的优势。我们提倡教师要在网络课上采取一种“放风筝式”教学模式。该放手时让学生像风筝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但那根线始终握在教师手中,需要时只要教师轻轻一收,他们都会乖乖地回来。例如教师在上8A Unit3 A day out的Reading (I)的网络课中,学生们自学单词,借助网络进行巩固单词的游戏,欣赏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等,在这几处教师就大胆放开,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水平,自己动手,轻松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但在对课文要进行深层理解时,教师则引领学生一起走进Reading,分步理解,逐层练习,大胆质疑,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Linda的旅行历程及不同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受了世界的美丽,生活的美好。不少学生在留言处留言:“he world is beautiful!”“We should enjoy our life.”“Our life is colourful, we should study hard.”等等,显然学生不仅学习了Reading的内容还进行了主题的升华,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大胆放手,一收即回”才是真正的我们要追求的网络资源课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有“范”
  首先,作为教师走进课堂要有激情,有自信。这样会感染学生,活跃课堂。其次,教师要语言规范,对学生指令明确。在网络课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要明确指令学生点击哪个图标,进入哪个学习模块。否则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已到了下个学习模块而个别学生还滞留在上个模块或在乱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看,从而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再次,教师与学生要有交流。包括语言,眼神,肢体等,这样才能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在网络资源课中由于要使用电脑或白板,于是有的教师一节课基本都站在讲台前,远离学生。而有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进行个别答疑,需要时帮他们点点电脑,或给他们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微笑等等,这些细节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离他们很近,从而让他们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适时调度,恰当处理偶发事件。在网络课上教师不仅要驾驭课堂,还要熟练掌握电化教学技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或网络在课堂上出现了不可预测的问题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处理,适时调度。
  总之,如果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上课时能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上洞察学情,随机应变,定能发挥网络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养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也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想学;爱学;乐学;会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48-1  现代教育论强调以学为主,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习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从小打好学习基础,首先要改变学生“要我学”的思想,使其
徐杰,男,1968年5月生,教育硕士,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镇江中学副校长,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2007.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5)、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1.9)、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5)、镇江市劳动模范(2003.4)等荣誉
摘 要: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立足《新课标》,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9 -01   新课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化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导,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倡
摘 要:物理配套器材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农村中学的配备却不尽如人意,但如何开展教学呢?笔者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配套器材  中国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8 -01   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从事了十多年物理教学工作。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深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摘 要:古诗言简意赅,插上了预习的翅膀,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把诗读“厚”、读 “透”,读出“深情”,读出“高志”,这才是古诗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43-01   一、读诗:变逐一教学为重点强调  小学的古诗是学生们必须要积累的,很多诗,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家长、幼儿园老
摘 要:笔者认为古诗文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我即作者”的感觉,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关键词:朗诵;促进;古诗文;感情;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7-2  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互动式教学”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情景创设法是其具体的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成立学习小组,建立师生联系通道,建立评价跟踪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操作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5 -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兴趣;反馈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5 -01     《牛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为此,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采取小
摘 要: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学生平时也不重视这门课程。怎样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上好信息技术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信息技术;复习;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1     2008年,我省颁布了新的高考方案,其中提到:普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必须达
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方面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学习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开展对外交流成了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