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教学原点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从事十几年语文教学的我,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力量不够,但是现实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尽管思考的结果可能是肤浅的,零乱的。语文教学的现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内部争论不休,外界任人评说指点,社会不重视,学生不爱学。
  《语文学习》封面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难道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吗?实际上语文学习不可能包揽一切,新课程实施后,“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甚至扩大自己的地,抢种别人的田。”这样的现象还被认为是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正因如此,语文课似乎是什么人都可以上,什么人都可以评论,怎么上也都符合新理念。谁能告诉我,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到底怎么教?到底怎么学?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朦胧探索,却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清晰指南。
  语文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特点是怎样界定的?有具体的答案吗?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清政府废科举办学校设课程单独成科,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语文的学科特点也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语文学科特点”,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界定,但是,“工具性”“人文性”又怎样界定的?怎样统一哪?界定的度是什么?谁人说得清?如果有的话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还争论不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那么,语文也自然应该有自己的学科个性。那为什么至今就没有人给出科学的定性呢?依愚人之见,这个问题必须结合中国三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和近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要结合中国人“非此即彼”的独特的思维。五四运动提出了“科学、民主”的口号,的确是先进的,在对待“语文”上,可又忽视了汉语独特的民族性,“西化”盛行;随之的就是学前苏联;随后就是各种西方教育理论轮番的轰炸;汉语的断裂,西方强势语言的商品化冲击,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精华,被我们逼到角落里,视而不见,感而不觉。“非此即彼”的国人思维,感性思维,在语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工具性”占上风的时候,人文性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人文性”横行的时候,工具性又不知道跑到那个角落里。现在来个调和,两者统一,真能统一吗?还有,《课程标准》制定者、教材编写者、教材使用者,这三者是统一的吗?语文一日不走上民族化科学化之路,语文就不会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争论就会永远争论下去!语文教师也会随之稀里糊涂地教下去。
  “语文”,到底怎样界定?到目前,仍然没有结论,只有最为习惯的理解,“语言、文字”或是“语言、文学”。按目前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属性而言,这个最为习惯的理解,也涵盖不了。有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有交际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难道这些都只是“语文”教学的特定对象吗?不是!所以,语文课可以包打天下,语文课怎么上,都可以说是语文课,什么人都可以评价,进而语文课可以上成思想政治课,上成品德文化课,上成表演课等等,还美其名曰“语文的外延于生活相等”,“语文课就要拓展”;也可以说这是语文课吗?语文界内部对一节课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的嘴大谁就可以给定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不是内行,你敢给评课吗?凭什么你就敢评论语文呢?归根到底,“语文”没有科学的界定,只好任人评说。
  对“语文”的界定,首先明确是“汉语”的语文,这是根本,就像长江、黄河一样,汇聚众多的河流,但最终还是中国的河流,最终奔向大海。
  说到汉语的根本,自然要结合人类的进化发展历史而谈。人类的诞生,发展,大脑的发展,交往的需要,口语首先出现,语音自然同时出现;随着人类各方面的发展,文字出现;文章出现,文学出现。随着历史的沉积,文化自然产生。从这一角度看,“语文”的内容顺序应该是“口语(语音)、文字、书面语、文章文学、文化”。
  说到汉语的根本,更要结合汉字而谈。汉字与其他世界各民族的语言相比,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是表意为本的方块字。古代汉语,没有语法,没有句读,要凭“意”断,要“咬文嚼字”,要“涵咏”要“吟读”要背诵,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这些都是与汉语相适应的特定的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而今,现代文有语法,文言文也有语法;朗朗读书声几乎销声匿迹,为人生作底色的背诵也悄悄退出舞台,如果中高考不考默写的话,谁还在背诵啊!就是背诵,也是功利性的。
  谈到汉字的表意特点,自然就说到汉字的功能。汉字是工具,绝不是语文独有的。历史、地理、政治不都是用汉字表意的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不也需要汉字的帮助吗?肯定不会有人认为是语文。不言而喻,文字大于语文,不等于语文。汉字是属于所有学科的,各学科有各学科的语言,各有其思维特点。语文是不能全包的,其他学科教师也必须明白这一点,不能因为学科问题而把责任推给语文教师。既然能够明白这些,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尤其是语文探究学习)等,责任在谁?
  语文是工具学科,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对象,要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符合儿童成长(大脑)规律。小学阶段最基本的是识字,写字,间有背诵、写日记、学习说话。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继续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识记为主,间有理解、语体写作,学会表达,继续写日记。高中阶段,阅读、背诵、理解、感悟、表达写作为主,间有识字、写字,继续写日记。在这些阶段中,各种能力彼消此长,逐渐沉淀,积累。为升入大学,走上社会奠定基础。这些还只是框架,还需要更为具有体的量化规定,此时科学性就显得极为关键。识记汉字,有了量的规定,背诵的篇目、阅读篇目,也有了规定,但这部分的规定,做过实践吗?做过科学统计吗?质量的标准是怎样把握的?选什么样的文章?语文和理科可是绝对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散文,一篇就是一篇,篇篇不同。联系到现在的教材,教师会取舍吗?怎样取舍?取舍的原则是什么?语文科学化,如果不实现的话,语文还是处在泛化中,那么,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还是处在争论之中,广大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还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依笔者之见,越复杂的就要用越简单的去处理,更何况汉字的多义性,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啻为一种好方法。“语文”中的“语”是指口语、书面语,“文”是指文字、文章(笔者注:先后的顺序不能变)。在学习中,这四者有先后,有交叉,但这是语文的四大支柱,是语文的“原点”,也是学习研究的根本对象。在人的各个成长阶段语文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幼儿阶段,以“习得”为主,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习得说话,即口语;识记最为简单的文字。在小学阶段至中学阶段,以“学得”为主,“习得”为辅。在学校中,学得“文字、书面语、文章”,在教师 “怎样听、说、读、写”螺旋式教学中学习;在“多读多写、背诵感悟”自行习得中学习(当然包括教师的指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得”是“原点”,是根本。
  任何语言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汉语也不例外。作为语文学科载体的汉语,同其他学科的比较,既有联系更有区别。联系体现在汉语的工具性,工具性是汉语的本质属性,在功能上它为任何学科服务。区别体现在汉语的形式上,和其他学科注重文字内容比,语文更注重的是文字文章的表达形式,文字语言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至于文字文章中的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文化性等,都不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它们是派生出来的属性,是有专门学科来完成的。因此,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原点,具体为识字、造句、仿写,朗读、背诵、理解,修辞、逻辑、章法,阅读、写作。
  语文教学需要教学课型,需要教学模式,需要教学方法,但是有没有最为基本的课型、模式、方法?即常式。应该说在常式的基础上才能够根据学生作“变式”的调整。常式有几种?能否按文章类型分?变式有几种?从建国以来,可以总结出若干种,也有众多流派,但是,各种流派有传人吗?所谓的“家”只是个性行为,离开原地,橘就变为枳。所以,只有语文学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文教学还必须确定常式的课型、模式、方法,但是谁来确定?这可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最基层的实践者教师责无旁贷,但更需要标准制定者,教材编写者,各级教研员的通力合作。
  (作者单位:复兴中学)
其他文献
《咏雪》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一书主要记录的是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全文仅71个字 ,可谓短小精悍。基于上述特点我做了三点思考:一是如何短文“厚”教, 二是如何短文“趣”教,三是如何短文“新”教。我主要采用了
今年51岁的朱女士,外阴瘙痒10余年,加重2年。曾在外院治疗,用过激素加外用洗液。近2年来瘙痒症状越来越严重,诉瘙痒难忍,伴针刺样疼痛,不能触碰,基本不能坐立,无法过性生活。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我院就医,经一系列检查后,朱女士被诊断患有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营养障碍、外阴白色病变等,是因女性外阴皮肤黏膜组织病变引起局部色素减退脱失、弹性减退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体征表现为外阴皮肤黏
造成高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以“教”为中心,用“灌输”与“接受”的教学方式一统天下。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应当淡化“教”,凸显“学”,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主学习方式。理由如下。  (一)语文能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阶段已完成了拼音、识字、写字、造句的基本训练,并已开始练习写作,最迟到初中阶段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已具
星期三情况就不一样了,平日有的只是邻居家的狗吠,这天门外楼梯楼道间杂沓的脚步声,高一声低一声的说话声,电梯上上下下开开关关,狗叫得更厉害了,似乎也惊扰到了床上躺着的人。刘梅感觉老海跟自己一样不时就竖起耳朵,也许是她的错觉,每每她仔细观察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那张无动于衷的面孔。中风虽不是痴呆,但影响到了正常的思维,那副麻木的表情她看熟了的。  她小声跟他说:“出事了,邻居家的,女的,男的也是,两个都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寄情于景,托物言情,创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物。这其中,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和静境描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才能由“景语”得“情语”,品味到诗歌之美呢?这就需要开启联想之门,在联想的世界里建构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    一、静境描写的表现方式    1 景物本身没有动作。
对作品的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鉴赏的过程是受到美感教育的过程。鉴赏性阅读,是以鉴赏作品艺术形式为主要目的的阅读,它是在充分了解读物(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别,通过阅读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  从阅读和测试情况看,笔者认为进行鉴赏性阅读的方法可采取四个步骤:  1.注重语感,从文
一  纪晓薇听到监狱的大门在身后关上了,她集中精神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要让过去永远成为过去的方法就是不要回头。  她看见宋轶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她焦虑地在他的脸上寻找心虚的表情。宋轶是手足无措的,他勉强挤出笑容来,他的皮肤状态很糟,那代表着成年累月的忽略,这些都证明宋轶刻意让自己过得不好。  宋轶身后的白色大众高尔夫牌汽车仍然是她入狱前使用的那一辆,清洗得干干净净,倒是一副青春常驻的样子。  纪晓
约半年前,一名男性患者在家吃完早点后准备离开餐桌,就在起立的瞬间,他突然听到右髋部发出“啪”的一声巨响,马上因右腿无力而坐下。送医院后,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右侧髋关节粉碎性骨折,股骨头被“炸”成大小各异的碎片,股骨颈仅剩余少许残端。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该患者不是第一次出现关节被“炸”的情况。早在2010年,他因在晨练时不慎扭伤了左膝关节,患处有轻微疼痛及肿胀,步行受影响。到医院检
澳大利亞昆士兰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些女性更易出现盗汗等更年期症状,这与月经初潮时间较早、体重超标等风险因素相关。  昆士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对超过1.8万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中年女性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月经初潮在11岁或更早时间的女性,与月经初潮在14岁及以后的女性相比,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的风险要高50%,超重或肥胖会进一步加剧这种风险。“超重和肥胖是导
一  早上醒来摸开手机,范海洋心头一颤——“神一样的存在”和“潘小潘”深夜在朋友圈骂了娘。这样的情绪表达在圈儿里,要么是真给气着了,要么是给特定人看的。自己是不是特定人不知道,也许是,也许不是。别管出于什么目的,骂娘的事肯定不是啥好事。  下面有政委对“神”的关心:你这是咋滴啦,生这么大气?“神”附着一串大哭的表情:唉,一言难尽……  政委之下,所内几个同事也在追问,两人没再说话。“神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