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达到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目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达到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包括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思政教师团队、辅导员团队和班主任团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实践、基本的科研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师德品格六项基本素质能力.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需要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发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与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乡村的文化建设与扶贫振兴的成败.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杨凌周边乡镇留守儿童存在阅读意愿不强烈、阅读模式单一且缺乏陪伴、阅读书籍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文章从阅读资源、阅读场所、图书结构、陪伴支持四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动乡村振兴.
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了解当今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工作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所国内高校在读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工作机制进行调研,分析了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发现高校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仍需提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机制尚需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留学生辅导员心理工作业务能力,建立面向留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心,构建朋辈间心理支持与互助体系等对策,以期为完善高校对来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解决“因残致贫”问题是我国推进精准扶贫落实落细、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必须面对的难点和挑战.重度残疾儿童学生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对象,更是国家政府重点关怀的群体.“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组织实施让“送教上门”得以实现,但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契机,通过参加山东省潍坊市“送教上门”社会实践、家长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调研,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国“送教上门”工作现状,挖掘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中国“送教上门”工作的完善.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探究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文章分别从国家、地方、高校等三个层面和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校建设步伐等三个方面阐释了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