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劳动,让孩子的发展更全面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幼教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于儿童来说,体力劳动不仅能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给能儿童一个丰富的思想世界。”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其意义并不仅仅在劳动本身,而在于促进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劳动助长孩子身体发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劳动主要是双手的劳动,手的发展有利于整个机体的发展,尤其能促进脑的发展。在幼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能力的培养,如扣扣子、穿衣服、系鞋带、洗袜子等,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还可通过帮妈妈拿水杯、摘菜叶、拿扫把、提生活用品等劳动,促进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协调各种生理器官活动。
  劳动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研究表明,手脑并用的劳动训练,是发展思维智力的良好手段。因为孩子参加诸如洗碗、叠被子等家务时,需要用手触碰碗碟和被子等东西,用脑去思考如何洗才能干净、如何叠才能整齐等,这些刺激的增多,会使得孩子的脑细胞在数量和体积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育,对智力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事实也是这样,从小就做家务、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有才干,在智力上表现出更加聪慧。
  劳动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 在当前“421”模式的家庭中,幼儿的事务均被父母“包办代替”,如吃饭、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忽略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但孩子终究要面向社会、走向独立,孩子将来的工作,即使是脑力劳动,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体力劳动。所以,从小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但能给父母分担些家庭负担,还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性,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独立生活和工作。
  劳动塑造孩子健全人格 从小就做家务、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能吃苦耐劳、坚强独立、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也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这是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次的磨练都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控制自身惰性的能力,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意志品质。而且,劳动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能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懂得关心他人,增强与他人之间的感情,并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对于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除此之外,劳动还能让孩子的身心在整天的疲劳学习当中得到舒缓,提高学习效率并享受童年时光的快乐;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能让孩子理解生活的意义,养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以及激发孩子的奉献精神,等等。所以,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也要同样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适当地让孩子参加劳动,促使孩子更加全面地发展。
其他文献
孩子“窝里横”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窝里治”。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蛮横霸道的不当行为,将其改造成家里家外都一致的乖孩子呢?    避免过度溺爱  家长要改变自身过度溺爱和保护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宽严相济,耐心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平时应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做,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提醒家长:由于孩子一直是被大人帮着
专家简介:张梅玲,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同年9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室。40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思维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参与的课题组1979~1989年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研究成果在1989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双文明建设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首届朱智贤心理学奖。 
典型案例:  迪迪聪明、活泼,学习成绩很好,爸妈觉得脸上很有光,对他十分娇惯。渐渐地,迪迪爸妈发现儿子不太懂礼貌:乘电梯经常横冲直撞、不会说“谢谢”、见人不会主动打招呼等等。然而他们对这些都没放在心上,认为男孩子大大咧咧没关系。前天迪迪爸妈带儿子参加一个正式晚宴,迪迪坐没坐相,别人还没入席,他就一屁股坐到正中位,旁若无人地吆喝服务生要可乐,菜一上桌就伸筷子去夹,等到上龙虾这道菜时,因为是他最爱吃的
下班回到家,我热得满头大汗,正好看到桌上有一瓶饮料,于是顺手拿起来就喝。7岁的女儿见状,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饮料,气哼哼地说:“谁让你喝的,这是我的饮料。”然后不依不饶地哭着让我赔,任我怎么哄都无济于事。顷刻间,我的心像被针尖猛地刺了一下,生疼生疼的。女儿怎么会变得如此自私呢?我不寒而栗。  过后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女儿之所以变得自私,都是我和爱人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女儿是家里的独苗,我俩把全部的爱都
我们本次拿到的试驾车是搭载1.2T引擎的雷凌燃油版车型,官方标号为185T。TNGA架构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外观设计上整车的视觉重心更低,车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张“大嘴”,在中央进气格栅的设计上可以明显看出,设计师利用横向线条营造出向中间聚拢的趋势,从而让大家把眼光的重点落到丰田标上,这就是丰田家族最新版本的设计语言——Keen Look。沿着面积巨大的进气格栅往两边延伸的大灯采用
目前挑食、偏食的孩子越来越多,许多父母忧心忡忡,苦于难觅预防矫正方法。下面就谈谈孩子挑食、偏食的来龙去脉和解决方法。    有关食欲的知识  偏食挑食说到底就是食欲出了问题。那么食欲是怎么回事呢?  食欲是指进食前或进食时对食物的愉快感觉,是人对食物的欲望。是食欲决定着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食欲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现象。人们应该了解的是:  味觉的基础——味蕾  人吃东西能品尝出酸、甜、苦
这次活动的名称叫做“性能试炼场”,顾名思义为测试车辆的性能、操控,体验主要分为直线加速/ 制动、连续弯道和麋鹿测试等环节。由于我们这次试驾的P7还不是最终量产交付的状态,软件更新速度远远高于整车硬件,所以这批试驾车的软件版本与最终交付状态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没有体验到小鹏P7在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方面的功能。  在首先进行的连续弯道和绕桩环节中,我们主要体验的是车辆在转向时灵敏性与指向性,以及悬架的支
开讲专家:关鸿羽,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市教育管理学会秘书长, 中国记忆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家庭教育学》、《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心理素质教育》等教育著作30余部。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对父母的情感依恋也逐渐增强,愈发不愿意离开家人身边。但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离别,妈妈要上班、爸爸要出差……大人总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这时,如何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学会面对分离,战胜依恋就成了父母首要解决的问题。    Step 1:离别前的准备  提前使孩子的心理有准备,平时注重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父母在平时应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不可对孩子过冷或过热。孩子对父
改革开放30年, 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形态变得更加多元,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灵动开放。众所周知,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却是一潭死水:一套教材、一种格式、一个套路、一种思想、一个目标。分数论英雄,高考定终生,把人当做工具来培养。我们所看到的改革基本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扩招、远程教育等等。当年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现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