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外医疗转运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院外医疗转运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20年1月20日0时—2月27日0时期间北京急救中心防控转运组转运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任务的出车数据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20年1月20日0时—2月27日0时29 d内北京急救中心防控转运组总出车数为556次,按任务类别和占比依次为:确诊病例236次(42.45%)、疑似病例39次(7.01%)、密切接触者199次(35.79%)、口岸排查29次(5.22%)、来自武汉48次(8.63%)、治愈5次(0.90%).平均转运时间为59.2 min.按转出地点类别区分,任务数量和占比依次为:医院291次(52.34%)、居住地111次(19.96%)、宾馆旅店59次(10.61%)、公共场所21次(3.78%)、机场36次(6.47%)、火车站30次(5.40%)、其他4次(0.72%)、派出所3次(0.54%)、工作地1次(0.18%).按接收地点类别区分,任务数量和占比依次为:重症接受医院255次(45.86%)、隔离点144次(25.90%)、发热门诊98次(17.63%)、轻症接受医院50次(8.99%)、其他9次(1.62%).556例被转运人员中了,男281例(50.54%),女275例(49.46%),中位数年龄为43岁,四分位间距31~58岁.所有被转运人员均安全送达接收地点,经流行病学追踪未发生转送期间新发感染事件.结论 被转运人员类别多样化和转出/接收地点多样化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院外转运任务的基本特征.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制定适宜的转运方案.有效呼吸支持是院外转运中最重要的医疗措施.
其他文献
微波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细菌性炎症、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是现代康复的常规物理治疗手段,但因其在高频电磁场下组织产生内源热的特性,一旦发生烫伤则相较于常规热辐射损伤,其累及深度更深且创面恢复缓慢.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创面修复及瘢痕调控方面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将ESWT应用于微波全层烫伤后创面的治疗是治疗烧伤的一种新尝试.本研究报道了1例肌筋膜炎微波治疗后烫伤进而形成难治性溃疡伴感染病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
期刊
旨在了解从奶牛垫料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的病原特征,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染色镜检、16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测定药物敏感性,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株毒力情况.结果 表明,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扩增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283 bp,与约翰逊不动杆菌的核苷酸相似性大于99%%;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试验组小鼠死亡率达80%.分离菌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等4种药物耐药.本研究从奶牛垫料
目的 了解保安人员心肺复苏(CPR)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保安人员CPR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采样法,对上海市2家三甲医院、1个机场、16个商务楼,10个大卖场和14个社区的保安人员共600例进行调查,采用自行编制保安人员心肺复苏调查问卷,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保安人员CPR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完成600例保安人员的调查,保安人员CPR知识得分(25.72±12.31)分,处于低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自身健康状况、保安职业分类、职称等级、既往职
2013年开始锦叶栾新品种引种及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嫁接方法摸索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锦叶栾新品种繁育技术,研究表明:硬枝劈接嫁接法的成活率为75%,其保存率为72%,嫁接成活效果最好.为长治市增加物种资源,同时也为锦叶栾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研究通过对两种藤本植物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气孔参数和叶脉密度的测定来分析不同季节下植物叶片的性状差异以及其性状之间的联系,为探讨植物叶片性状对环境适应的可塑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藤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1)两种藤本植物叶片各性状随着季节变化呈现显著差异(P<0.5),季节变化对五叶地锦的影响大于爬山虎.两种植物的叶面积和叶厚度均夏季为最高;五叶地锦叶片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随季节变化先减小后增大;爬山虎叶片气孔长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大,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加,春季气孔密度最大;
目的 通过应用可视技术建立院外-院内信息平台救治缺血性心血管急症患者,探索一条更合理、更高效、更准确的心血管急症患者救治模式.方法 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建立可视化120移动信息平台,以胸痛中心成立为时间节点,回顾性分析177名急性缺血性心血管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平台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院外-院内进行交接的时间、院外急救反应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院内接诊患者时间、院内急诊时间、专科首次接触患者时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GRACE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
针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育苗及造林成效进行了初步研究,按插穗的不同生长年度及直径进行扦插成活率及保存率实验,育苗成功后开展造林实验.结果 表明:选择1~3年生、直径0.4~0.6 cm的枝条扦插成活率及保存率高,在奉节县及类似地区800~1400 m造林能正常生长,为曼地亚红豆杉在奉节县及相近地区引种提供借鉴.
软枣猕猴桃在东北分布较广,是东北的优势资源.桓仁县林业局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桓优1号大果形软枣猕猴桃,在本溪市桓仁县夹皮沟村和铁岭市铁岭县当铺屯村、椴木冲村3个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桓优1号在桓仁地区生长量、成活率98%和保存率90%均高于铁岭地区.总结相关经验,为发展该产业的农户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引进的2个美国红枫优良品种“十月辉煌”“秋火焰”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苗圃的物候期、当年成活率、翌年保存率、生长情况、抗逆性进行观测.结果 表明:“十月辉煌”“秋火焰”两个品种均适合本溪地区引种栽培.“十月辉煌”秋季叶色景观持续时间长于“秋火焰”.“秋火焰”树高、地径、新梢生长量高于“十月辉煌”,并且抗逆性强于“十月辉煌”.
目的 研究急诊分级分区管理结合多维度协同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北京世纪坛医院2019年1—5月入组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5月入组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采取急诊分级分区管理结合多维度协同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指标、负面情绪、生命质量、急救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球囊时间、支架置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