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在思维上逐渐具有独立性,学生要具有从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近几年,“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逐渐渗透入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树立探究理念,关注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储备,实现道德知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行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渗入“教学做合一”理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和研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课程中实行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保持着极大的探究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真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思想,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情是怎样的就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二是对事情要做,要求自己要学,对待他人要教;三是教师教学不是教人,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要学会教学生做事,做到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将三者看成了一个整体,将教、学和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学指导教,以教指导学,教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做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道法从课程中教学做合一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实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通过任务驱动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调查实践可以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有效连接,因为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教学做合一”一是指方法,还有一个是指对生活的说明,只有深入生活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内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时事,实现在做中学。
例如,在讲解《理解权利义务》这一课时,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学习这一节知识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权利与义务”展开社会调查,学生接收到任务以后可以向自己社区附近的人交流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问题, 也可以访问居委会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做中学到知识,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到法律规定的权力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好的理解本章内涵。[1]
2.精设问题,授之以法
陶行知的“教”中是说教的方法要结合学,学的方法也要结合教,要做到教和学合一,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时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初中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还不够完备,这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在教学《与世界共发展》时,我会为学生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国际经济政治背景下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会为学生展示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外交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的科学性,看到国家取得的进步,进而产生国家荣誉感。另外,对于中国遭受的非议,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更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使学生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国际问题。
3.创意呈现,情境激荡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教学做合一”教学中的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机械的灌输式教学,这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学习体验,实现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3]
例如,在教学“友谊”有关知识时,我在帮助学生了解友谊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我会从一些道德情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抄作业”情境,我会让学生小组内成员分角色扮演,故事为张华晚上看电视剧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到学校以后,找他的好朋友李红借作业抄,李红有一些纠结。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为了友谊我們要放弃原则吗?通过一系列探究引导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与朋友一起进步,学生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知道怎么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想学到完整、动态、深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就要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要学会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教学做合一。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塑造学生的内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思想,一门艺术,教师要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好的实现自身道德的提高,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景华.“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5):56-57.
[2]吴福清.“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02):34-35.
[3]赵剑盈.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00.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行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渗入“教学做合一”理念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和研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课程中实行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保持着极大的探究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真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思想,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情是怎样的就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二是对事情要做,要求自己要学,对待他人要教;三是教师教学不是教人,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要学会教学生做事,做到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将三者看成了一个整体,将教、学和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学指导教,以教指导学,教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做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道法从课程中教学做合一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实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通过任务驱动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调查实践可以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有效连接,因为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教学做合一”一是指方法,还有一个是指对生活的说明,只有深入生活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内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时事,实现在做中学。
例如,在讲解《理解权利义务》这一课时,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学习这一节知识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权利与义务”展开社会调查,学生接收到任务以后可以向自己社区附近的人交流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问题, 也可以访问居委会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做中学到知识,结合课本知识了解到法律规定的权力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更好的理解本章内涵。[1]
2.精设问题,授之以法
陶行知的“教”中是说教的方法要结合学,学的方法也要结合教,要做到教和学合一,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时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初中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还不够完备,这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在教学《与世界共发展》时,我会为学生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国际经济政治背景下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会为学生展示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中国在国际贸易、外交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的科学性,看到国家取得的进步,进而产生国家荣誉感。另外,对于中国遭受的非议,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更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使学生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国际问题。
3.创意呈现,情境激荡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教学做合一”教学中的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机械的灌输式教学,这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注重教学情境的创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学习体验,实现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3]
例如,在教学“友谊”有关知识时,我在帮助学生了解友谊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我会从一些道德情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抄作业”情境,我会让学生小组内成员分角色扮演,故事为张华晚上看电视剧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到学校以后,找他的好朋友李红借作业抄,李红有一些纠结。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为了友谊我們要放弃原则吗?通过一系列探究引导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与朋友一起进步,学生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知道怎么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想学到完整、动态、深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就要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要学会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教学做合一。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塑造学生的内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思想,一门艺术,教师要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好的实现自身道德的提高,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景华.“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5):56-57.
[2]吴福清.“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02):34-35.
[3]赵剑盈.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