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良师益友尊重问题学生关爱一视同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校园展传出不和谐的恶劣现象,例如“今日视线”栏目曝光的陇田镇某小学的一名教师对年幼的学生进行变相集体体罚的新闻事件,社会反响很大。个人认为,身为一名教师,师爱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高尚情感,能让教师在与学生的密切沟通与相处中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本文就如何让爱贯穿于教师的工作中提出几点思考。
  一、让爱相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书育人德为本”,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应该把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要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好素质教育。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品行不端的教师是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服的。
  在敬畏这个词里,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往往是“畏”多过“敬”,演变到今天,有的学生以挑战老师的威严为乐,甚至视师如敌。有的教师会说:“现在的小学生太难教了,好说歹说不听,要是遇到不讲理的家长,那学生就更蹬鼻子上脸。”我不否认学生的性格本身是一个因素,但是我们教师更应该自省,是不是自身做得不够好。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只重视他们是受教育者的这一角色,却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还是一群孩子。曾经有一份调查研究,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结果最受欢迎的正是那些常对学生微笑,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爱这个催化剂加人。
  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友谊,就要先从自身做起,把对学生的爱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付出,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信任,这样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老师产生信服感,才会诚心诚意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受到的教育最优化,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样老鼠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二、尊重关爱问题学生
  每个班级总有几个问题学生。有些学生经常旷课逃学,顶撞老师,从纪律方面说,是公开违反校纪校规;从学习方面说,是放弃学生的重要职责。这是厌学、恐学的表现。这类学生,多数学习吃力。上课根本不懂;作业不做,或者抄袭别人的;在学校挨老师批评,回家还要面对家长的指责,甚至拳脚相加。这越发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使情况愈加恶化。于是这些孩子开始躲避,以求心里能轻松一阵儿。
  这些问题学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差、纪律差、人缘差等等原因,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没有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总用武力解决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好好了解孩子,找到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多点耐心,多些爱心,常关注他们,常关心他们,投其所好,更多地为他们创设学习条件,营造健康、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慢慢地,使他们心里逐渐重新认识到上学原来也是件有趣的、快乐的事。面对近年来学生流动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加强师德建设,对问题学生倾注更多的师爱,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重拾学习的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敞开自己的心扉。
  当问题出现了,现象发生了,一味地严肃指责批评,是没有多少效果,换来的只是表面上的、有反抗心的服从,过后反而可能让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严重。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要做的不是对孩子一阵臭骂或一顿痛打,而是应该站在爱的立场上,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既让他受到教育,又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一个错误有时利用得好也可以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宝贵的教育契机。这何尝不是孩子一种宝贵的成长方式呢?特殊的学生,我们就该给他特殊的爱。要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那就要一切从爱出发!
  三、爱要一视同仁,如春风细雨
  身为教师,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学生肯定是分很多类型,有听话懂事的,有顽皮叛逆的,有优秀上进的,也有学习困难的。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固然讨人喜欢,但身为教师,要知道学生没有天性恶劣的,大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受人欢迎。但是因为从小学习习惯的养成或是其他原因,要他们突然改变,变得优秀是几乎不可能的。
  教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了不公平,那他们的叛逆心会愈发严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那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对于问题多点的学生,很多时候,教师的冷漠、学生间的隔膜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了伤害,但是他们不是没有自己的希望,而是把它藏到心里。他们并不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的。他们也是孩子,年幼的心也渴望学习,渴望变得优秀,渴望与其他同学享受同等待遇,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爱和表扬。如果教师对其视若无睹,那渐渐地,他们也会自甘堕落。所以,对学生的关爱务必做到一视同仁,优等生自信开朗,心扉大敞,他们更容易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也会更容易从他们那儿得到回馈;而表现差的孩子,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有的心如坚冰,有的自卑胆小,甚至有点自我封闭,对他们的爱就要如春风细雨,慢慢滋润,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一直关心着他们的,从来没有放弃他们,要多方面肯定他们的优点,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积极进取。这个过程固然很艰难,但小学正是学生心理和人格成型的时候,塑造也相对容易。当你坚持下来,当学生敞开心扉的时候,你也会得到他们的爱。
  四、结语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它是伟大的。它包含了关爱、信任、支持、理解、包容等,贯穿于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中,发挥了所有其他教育手段都不能取代的巨大作用。让冷漠的学生进发激情,让落后的学生积极上进,让自卑的学生重拾希望!正因為如此,有时候学生内心对师爱的渴望,已经超越了对知识的追求。身为教师,把师爱用心倾注,也就会得到学生的爱与尊重。
其他文献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城镇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浙江省城镇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整体得分呈现中度(M=2.97)。其中以学生管理的得分最高,压力最
本文划分了青年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并指出防治青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逆反心理,需实施优化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帮
氮化硅和其他陶瓷一样,因脆性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若能改进强度和韧性,则将扩大其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引入纤维、粒子和晶须,呈现出改善其整体性能的一定潜力。这即是氮化硅
怎样把“教材这个例子”用好,创造性地用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例子作用呢?笔者就以一位老师执教《放飞蜻蜓》(苏教版三下)为例,谈一谈具体做法和几点思考。  一、用好教材,提高朗读能力  这篇课文是以人物对话为主,叙述“捕捉蜻蜓——了解蜻蜓——放飞蜻蜓”的事情经过。人物对话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富有浓浓的乡村气息,特别是提示语的运用,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形象,写出人物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关注对话特点,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人城市务工,而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则日渐增多,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问题表现为多种多样,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表现优秀,会遵守老师与监护人的规则,按照要求完成学业,表现出懂事的状态。然而,另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则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将自己沉浸在武侠小说的虚幻世界中,甚至某些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开始学会抽烟与喝酒,严重者则进行打架、斗殴等活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程序英语学科的任务型教学。一般指的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验的分数)来体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