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生态教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高中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对课程体系当中的生态教育资源进行发掘与整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以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素质教育 生态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同时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与化学科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第一大来源。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渗透生态教育,这不仅会形成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有效创新,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应有的绿色化学理念,这对转变传统化学教学理念、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就会大有帮助。
  一、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
  理论知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在高中化学的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高中化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学习起来会感觉枯燥而乏味,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也多是以高考为导向,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展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态教育,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向生态教育上靠拢,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化学理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加快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例如,在高中化学“保护生存环境”这一章的教学中,从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环境的教学,到垃圾资源化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内容都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生态问题密切相关,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加强化学理论教学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利用化学科学节约能源和减低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所谓绿色化学,即清洁化学、无害化学,也有人称之为环境友好化学,指的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学设计环节,没有或只有少量环境副作用,并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教育的开展。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的主要阵地,而有实验就会有消耗、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三废”。为了更好的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建议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最终达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目标。例如,在“氧气的制备”的实验环节,虽然学生对氧气的获取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最环保的方法,如电解水法,这样就避免了废弃物的排放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如利用输液瓶、输液管来自制实验器材,分别代替集气瓶和导管,这样既能节约实验资源,又实现了对学生的生态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态教育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高中化学课外实践中渗透教育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高考导向思维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师过分强调课内教学,常常忽略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对于那些抽象性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一味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那么学生必然会觉得化学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在课下也没有利用化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课内教学同课外实践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还可以拓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渠道,激发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例如,在“电化学基础”的化学教学后,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电池污染问题,组织开展关于废旧电池合理回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电池污染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并最终拿到课堂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看谁的社会实践成果最为优秀。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提高对于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掘生态教育资源,强化生态教育的教学渗透,进而培养高中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真正学会用化学科学知识“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 杨生礼. 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
  [2] 沈世红. 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生态课堂”的建构原则[J]. 化学教与学,2010(04).
  [3] 王秋芳. 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 理科考试研究,2013 (19).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将融入性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对接,信息的传递也更加的准确。本文主要论述将融入性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思品课中的策略。  【关键词】融入性教学法 初中思品 应用  融入性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的一种新教学方式,教师走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融为一体,并且在学习重要环节向学生传递信息,注重和学生互动、共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