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文字 提升学习能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欣赏文本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1.在对比中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章可能会采取不同的体裁和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铺叙,呈现了阿房宫的雄伟富丽以及秦始皇生活的奢侈铺张,但是,学生查阅相关史料后发现,这座传说中的宫殿并没有建成,火烧阿房宫可能是由火烧咸阳宫演绎的,杜牧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艺术想象与夸张。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更明白了文学作品可以在现实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加工。同样是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贾谊的《过秦论》则是一篇历史论文,我设计了这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虽然文学作品与历史论文在史料运用方面存在不同,但其赋体的体裁都很好地服务于写作意图,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同时体会到赋体既适合铺陈事理,又保有诗意的美学价值。
  2.在“咬文嚼字”中体悟语言的魅力
  只有深入地分析语言,才能体悟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鲁四婶对祥林嫂说了这样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放着吧,祥林嫂”,我让学生体会使用倒装句对表现人物心理与思想的作用。在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习汉语标点符号对语义的作用,我把其中的“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这里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中的“?”改为“。”,让学生思考改变标点符号对文意的表达有什么影响。通过“咬文嚼字”,学生逐渐感悟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并尝试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在涵泳语言文字中浸润优秀传统文化
  所谓“涵”,追求的是浸润,渗透;所谓“泳”,追求的是和畅,悦乐。教学中,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
  学习《论语》,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学生不免质疑——学完还要不时复习,有什么可高兴的呢?于是,我引入《说文解字》的解释:“习,数飞也。”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将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快乐的。接着,我又关联了荀子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虚词“而”表示“博学”,“日参省乎己”为递进关系;贯通了《大学》中的“格物之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生在发现汉字文化魅力的同时,懂得了儒家的“君子之學”乃“大人之学”,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在学以致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赏析文本语言文字,可以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写作,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编辑
其他文献
“花绳”纹饰又名如意蔓,形态多以将莲花茎拉长,呈起伏波浪状,自由延伸于佛塔栏楯的笠石浮雕中.该纹饰在印度早期佛教艺术中曾大量出现.本文以巴尔胡特窣堵波和桑奇佛塔为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rn教育的公共性与自主性,实际上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分析教育的这两个属性,离不开教育的对象—人.笔者认为,公共性是指从整个社会的分工来讲
期刊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的改革,归根结底是课程的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应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有能力胜任岗位的要求,适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非遗文化潮汕嵌瓷进行深入解析,从潮汕嵌瓷发展现状着手寻觅潮汕嵌瓷潜在的发展空间,探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潮汕嵌瓷如何发掘自身的实用性价值,使潮汕嵌瓷艺术更契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潮汕传统嵌瓷;发展前景;实用性价值  在当前呼吁重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社会背景下,非遗文化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非遗文化,必然发现除却一
编者按  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制定《学前教育法》列入第一类项目,制定《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列入第二类项目;同年11月29日,召开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这表明新时代教育法治已经进入新阶段,对教育法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北外基地)于2018年12月16日举办第八届教育法治论坛,主题为 “新时代多学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关注细节,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关注课堂气氛的微妙变化,捕捉其中的闪光之处,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