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父子关系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传还需身教
  西晋的左思出身于书香门第。起初,父亲要他学习书法,尽管他很努力,但始终没有长进。无奈之下,父亲让他改学弹琴,同样没有起色。左思对父亲有些怨气。后来,父亲发现儿子的兴趣在读书写作上,觉得儿子文中的思想与文笔都不错,有发展前途,是可造之才。于是,他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有文学天赋,你就专心读书写作吧。”在父亲的教诲下,左思便在读书写作上狠下功夫,进步很快。左思因此很感激父亲。左思移居洛阳后,写出了《三都赋》,富家子弟争相传抄,弄得“洛阳纸贵”。
  因势利导,是父子交往的有效途径,也是最好的教育和培养儿子的方式。做父亲的应有双慧眼,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优势在哪个方面,然后因势利导,让孩子发挥优势,挖掘潜能,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为父的不能凌驾在儿子头上,强迫儿子学这学那,那是父亲最无知的表现,会损害父子关系。
  叶圣陶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有一位被邻里深深钦佩的心地善良的父亲。叶圣陶从小就敬重父亲,对父亲的“孝道”“仁心”尤为佩服。那时,别人嫌小铺子货物太差,不愿买那里的东西,而父亲则不然,总是有意去小铺子买东西,使店主增加收入。父亲对叶圣陶说:“我们不去买,小店主靠什么生活呢?”叶圣陶听了,心里顿感热乎乎的。叶父用善良培养孩子,是大有益处的。叶圣陶经过一番努力,成了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叶圣陶的子女叶至善、叶至诚、叶至美也是有名的作家和编辑。其孙辈中的叶兆言和叶三午也是著名诗人、编辑和作家。
  善有善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亲要心地善良,在与儿子相处中,要彰显善行,潜移默化教育儿子,这不仅能密切父子关系,也会使儿子成为善良之人和有出息之人。
  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作家赵树理的大儿子赵广元时任山西芮城县宣传部长,每月工资六十元,生活拮据。于是,他给正在北京的父亲赵树理写了一封要钱的信,信写得分外精练:“父:钱!儿。”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练:“儿:0!父。”过了段时间,赵树理叫儿子来到家中,对儿子说:“我不是没有钱,更不是舍不得给你钱。为拍摄影片上党梆子《三关排宴》,我慷慨解囊,资助了几万元钱。但是我认为,你既然已经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你说,是吧?”儿子听了,点头称是,与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自立者强,依赖者弱。父亲教子,应重视自立教育。这不仅让子女因能自立而有个好的前程,也能使自己与子女建立正常关系。若让儿子养成了对父亲的依赖性,一旦父亲的给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与欲望,就会使他滋生怨恨之心,甚至反目成仇。
  威廉·亨利·布拉格青年时代求学于英国威廉皇家学院,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富家子弟,可布拉格衣衫褴褛,整天拖着一双比他的脚大得多的破旧皮鞋。富家子弟见他这般模样,不仅讥讽他,还诬陷他这双破皮鞋是偷来的。这话传到了学院领导那里,学院领导决定弄个明白。老学监把布拉格召到办公室。布拉格站定后,老学监的两眼死盯着那双破皮鞋。布拉格见状,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张小纸片,交给老学监。这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上面清楚地写道:“儿啊,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两年,我的那双破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嫌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果真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正是穿着我的破皮鞋而努力奋斗成功的。”老学监看完信之后,心里也分外的感动,他勉励布拉格要不怕人嘲笑,要发愤学习,不要辜负了父亲的厚望。布拉格进步很快,在学院毕业后,他就升入剑桥大学深造。后来, 他当了大学教授。1915年,布拉格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亲对儿子施以俭朴教育,并期望儿子因此奋斗成才,自己会为儿子的成才而自豪,这不能说成是父亲教子无方,也不能说成是父亲缺乏与子交往之道。伟才从来出寒门,俗话说:“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父亲对儿子施以俭朴教育,也是教子良方,更是建立父子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10年前,阿彪刚5岁,父母便离婚了,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是一个瘦小的女人,之前开时装店,但4年前,生意不好,关了店。这些年来一直都在饭店当服务员,赚钱不多,她却送阿彪来到这所民校读书。她说,民校的学费是贵了一点,但阿彪是她的唯一希望,所以竭尽全力培养他。  但阿彪却很不听话。有一次,他爬围墙出去,在网吧里玩了一个通宵。当母亲找到他的时候,他面无表情,淡淡地说:“学校里乏味,所以出来了。”后来,老师
思想造就人的伟大,尊严成就人的高贵。对于一个人来说,襟怀、境界、思想、才华、品貌、尊严……都是构成其为人的重要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支撑信仰与生命的,当属尊严。一个人,倘若丢失了尊严,就变成了精神侏儒;一个民族丢弃了尊严,就难以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华夏民族的遗传基因里,自古就有一种高贵的尊严意识。  想起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
傅抱石是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在傅抱石的女儿、画家傅益瑶的印象中,父亲画画总有一个“养”的过程,这种“养”就是构思、打腹稿。下笔时,傅抱石总是先疾风骤雨地画一通,画出来一个大体格局,然后再在里面寻找需要添加的东西。  有一次,傅抱石画了一张很大的画,一会儿就搁笔挂起来了,初看上去什么也不是。傅益瑶的母亲就调侃说:“你这不是喝醉酒了‘鬼画符’吗?”其实,傅抱石在作画之前心里很有数,谋篇布局早就想好了。
进入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以后,陈蕴珍平时除了学习之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看文学作品。李尧棠创作的长篇小说《家》,点燃了陈蕴珍追求幸福爱情和美好生活的信念,看完小说后她鼓起勇气,开始给李尧棠写信。  拆开陈蕴珍写来的书信时,里面突然掉出来一张相片,李尧棠从地上把照片捡起来,捧在手里仔细地看。相片是陈蕴珍刚在上海拍摄的,照片上她剪着一头童花型的短发,戴着一顶圆边遮阳草帽,有着和善的笑容,显得明眸皓齿,清
五年前,商场内有“电脑照相”服务,宣传语是:凭购物小票加一元钱即送电脑照相。大约是因“加一元钱”,很少有人光顾。后来,宣传语变了:凭购物小票,免费电脑照相。这样的宣传语一经打出,人们开始排队照相,生意火了起来。顾客真的得到实惠了吗?没有,非但没有,还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按市场价格算,那些照片和照相馆一样的价。既然如此,人们为何还趋之若鹜、排长队呢?答案很简单,贪心作怪,觉得占了便宜。  《郁离子》中
上帝为你创造了一张脸  你却为自己又做了一张面具  大自然善变。刚刚还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转瞬间,已是“阴阴夏木啭黄鹂”,更不用说“沧海变桑田”,“白云变苍狗”。人世易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怎不令人愴怀?而“千门万户曈曈日,早把新桃换旧符”,又何其喜气洋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在不变的江山面前,人世的急变又令人多么茫然仓皇。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迈克尔是来自瑞典的一个运动团队的领队,他带领团队参加了一个野外徒步比赛,而现在他们正要穿越厄瓜多尔危险的热带雨林。这段路足足有692公里长,其间充满了各种想象不到的艰辛和困难,甚至还会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  傍晚,迈克尔和队友们坐在帐篷外吃饭。当迈克尔打开一罐罐头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流浪狗,这只流浪狗看起来饿了很多天了,它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盯着迈克尔手里的罐头。迈克尔觉得它很可怜,就随手丢给了它
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走了,却留下后人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在送给年轻人的话中,先生说道:“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成功从来都是送给吃苦人的礼物。  歌中唱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
1914年秋,苏步青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时,对数学并未热望,甚至十分轻视这门学科。他认为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根本没必要去钻研。然而,一位温州籍青年教师的一节课,改变了他最初做个儒雅文人的理想,进而影响他一生的道路。  多年以后,苏步青还清楚地记得那堂课的情景。一位身材瘦高、穿着白色西装,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的年轻人往讲台上一站,然后说:“同学们,我姓杨,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得发表点个人看法。当今世界
喜剧大师卓别林不仅是一个幽默的人,也是一个很富有智慧的人,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别致的火柴。  1940年初,是卓别林在他主演的电影《大独裁者》即将上映的时候,他忽然来了兴致,就自己动手设计了一种富有情趣的火柴。这种火柴的盒子是扁平的,用钉书机装订了起来。火柴盒的一面印着《大独裁者》主人公兴格尔(其实是指希特勒)抱着地球仪玩弄的情景,显示出一副贪婪的模样。火柴盒的另一面是英文字母的《大独裁者》的电影片名